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171.32

中正體育學刊/Chung Cheng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國立中正大學運動競技學系,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削權動機氣候及運動倦怠與基本心理需求的關係,並檢驗基本心理需求在削權動機氣候預測運動倦怠的中介效果。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參與者為105年第一次全國羽球排名賽的國、高中生152名(男生85名,女生67名),平均年齡為16.55歲±1.79,平均球齡為6.67年±1.83。經教練及參與者同意後,請同學填寫削權動機氣候量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及運動倦怠量表。本研究將所得資料採線性迴歸分析了解變項間的預測情形,並以削權動機氣候為前置變項,運動倦怠為結果變項,再以拔靴法(Bootstrapping)檢驗關係感、勝任感及自主性三個基本心理需求是否在削權動機氣候與運動倦怠間有中介效果。結果顯示,削權動機氣候能正向預測運動倦怠(R2=21%),負向預測基本心理需求(關係感R2=18%,勝任感R2=7%,自主性R2=4%),而三個基本心理需求負向預測運動倦怠(關係感R2=9%,勝任感R2=13%,自主性R2=6%)。在檢驗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效果方面,結果顯示,勝任感與自主性在削權動機氣候上有部分中介的效果,則關係感則無中介效果。經由研究結果證實,削權動機氣候能夠預測運動倦怠,且基本心理需求中的勝任感與自主性在削權動機氣候預測運動倦怠上有部分中介的效果。根據研究結果,未來可建議教練在訓練選手時應避免或降低塑造削權動機氣候並透過提升選手的基本心理需求,以達到減低運動倦怠的發生。

  • 期刊

目的:探討聆聽不同音樂模式對射箭選手射箭成績及心率變異度之影響。方法:本研究以中正大學射箭隊的公開組選手共15位(男生:7人、女生:8人)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者皆經過4年以上的射箭訓練。本研究採用平衡次序原則進行三種模式的實驗處理(無音樂、古典樂、自選流行音樂),每次15分鐘,收集最後5分鐘的心率變異度資料,收集資料包括:總功率(TP)、高頻功率(HF)、標準化高頻功率(nHF)、低頻功率(LF)、標準化低頻功率(nLF)及低高頻比(LHR),結束後進行70公尺射箭單局測驗,最後以SPSS 20.0統計分析軟體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探討三種音樂對射箭表現及心率變異度之影響,並以Pearson相關係數分析射箭成績與心率變異度之相關。結果:本研究發現在射箭成績的部分達顯著差異,古典音樂組(305.6 ± 26.9)顯著優於自選流行音樂組(298.7 ± 34.0, p < .05);心率變異度部分,古典音樂組亦顯著高於自選流行音樂組,TP(1317.3 ± 880.8 vs. 868.8 ± 682.9, p < .05)、HF(442.6 ± 442.3 vs. 262.0 ± 238.4, p < .05)與LF(874.7 ± 611.9 vs. 590.5 ± 491.3, p < .05)。心率變異度部分,無音樂組與古典音樂組亦無顯著差異。此外,射箭成績與總功率、高頻功率及低頻功率,達顯著正相關。結論:射箭前若有聽音樂之習慣,聆聽古典音樂相較於聆聽自選流行音樂,更有助於射箭表現及心率變異度之提升。

  • 期刊

籃球賽事中不論是哪一種戰術或策略的應用,當進攻者接到傳球後面臨出手時機並同時面對防守者的威脅時,其進攻動作是直接投籃、運球投籃(單打)或是運球過人投籃(上籃),應與接球的位置與個人技能有關。目的:探討在不同進攻型態(快攻、組織戰)下,接球位置與出手動作的關聯性和在兩種進攻型態間的差異。方法:以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八場男子籃球賽為研究對象進行標記分析,以卡方適合性考驗及卡方獨立性考驗進行出手動作與接球區域的分析。結果:在出手動作方面,組織戰和快攻均以直接投籃出手次數為最多(472次、110次)。快攻在前場任何區域接到傳球後均以直接投籃為主要的出手方式,在後場接到球,包括籃板球則以運球無過人為主要方式,這也是快攻命中率最高的出手方式(45%)。組織戰命中率最高的進攻動作是單打(55%)。組織戰在禁區及低位3分線均以直接投籃為主要趨勢,在中距離採取單打方式,在高位3分線外及後場則是以運球為主。結論:無論快攻或組織戰的出手動作在進攻空間的趨勢為,從後場至高位3分線拿到球多以運球相關的出手動作為主,前場禁區和底線附近則以直接投籃為主,組織戰時在中距離接到球則多以單打為主要動作。

  • 期刊

隨著排球「得球得分制」的新規定,任何的技術失誤都變成失分的情況下,發球的攻擊性及穩定性成為發球技術訓練的重點。近年國內女子比賽以跳躍飄浮發球為主要發球方式,但其舉臂方式大約可分成類似肩上發球的舉臂擊球和類似跳躍發球的擺臂起跳,在排球發球動作分析的文獻中尚未見有針對擺臂動作進行探討的研究。目的:探討包括不同跳躍飄浮發球舉臂方式的四種不同發球技術對發球成效之影響。方法:以企業12年男女排球甲級聯賽女子組之所有比賽共36場5002次發球,記錄發球型態與發球成效。以Kappa值檢驗之觀察者內及觀察者間信度均大於0.85,所有標記之資料以卡方適合度考驗及卡方獨立性考驗分析。結果:使用跳躍飄浮發球佔所有發球八成以上。肩上發球與直接得分有高關聯性,而跳躍擺臂飄浮發球則與發球失誤有顯著的正關聯及與直接得分有顯著的負關聯(ps<.05)。結論:女子排球比賽發球型態以跳躍飄浮發球為主。但在跳躍飄浮擺臂發球有高比例發球失誤及低比例的直接得分,本研究結果除可提供具體資訊給教練選手在訓練及策略上作為一項參考依據,未來應可以更高層級的國際比賽作為觀察分析的範圍,以促進了解排球發球技術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