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64.102

航測及遙測學刊/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中華民國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研究以臺灣三處遺址範圍為研究區,整合1976~1978與2016~2017年航空照片與數值航測技術,進行土地利用與地形變遷對遺址破壞程度偵測之研究,並分析影響文化層擾動之空間關聯顯著因子。研究結果顯示各遺址於1976年至2017年間普遍受到高密度土地使用影響,人為屯墾、風水災害與工程建設所造成之地形變動為遺址文化層受破壞主因,其中又以私有土地為甚。基於此,以都市計畫手段進行土地徵收與土地管制有其必要性。未來將可應用此技術提高遺址管理成效並有效針對問題因子進行檢討。

  • 期刊

本研究分析環境溫度與車禍發生次數之關聯,環境溫度來源為MODIS衛星影像,而車禍紀錄則取自政府開放資料平台(open data)。而為了確認道路型態是否也與車禍發生有關,因此以空間句法(space syntax)分析相對不對稱性(relative asymmetry, RA)指標。之後以雙變數空間自相關(bivariate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BiLISA)及卜瓦松迴歸(Poisson regression),分別對地表溫度、RA值與和車禍次數進行空間及非空間關聯性分析。結果顯示雙變數空間自相關分析或是卜瓦松迴歸分析都證明車禍發生次數與地表溫度呈現正相關,後續可提供給都市計畫以及地方警政單位做為未來通盤檢討、都市設計、車禍防治、市容整理及交通執法等方面做參考。

  • 期刊

本研究使用臺中市西部地區之福衛五號衛星影像進行光譜分析及影像分類,利用GIS計算同一地不同時間的常態化差異植生指數及監督式分類,討論研究區自2018年至2019年的地表覆蓋變化情形,進而偵測土地利用變異區位。並搭配現地實察,探討不同的土地利用與光譜特性、影像分類結果之差異。配合臺中市國土計畫法內容,討論國土計畫與土地利用變遷之關係,探討土地利用變異的可能原因。研究結果指出受國土計畫法規之影響,鄰近市區的郊區地帶為土地利用變遷之熱區,土地利用的型態多由農業用地、林地變更為工商住宅用地。

  • 期刊

無人機在戶外定位仰賴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透過即時動態定位(Real-Time Kinematic, RTK)技術可達到公分等級的定位精度。無人機利用電子羅盤(E-compass)來取得載具的方向角,但磁力感測器易受干擾產生明顯誤差。若是透過兩組GNSS接收機求得高精度坐標即可求得載具方向角,這可與慣性感測元件(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搭配,經由卡爾曼濾波器輸出穩定的方向角。本文使用兩組PMGN1 GNSS接收機,靜態實驗中RTK定位成功率可達99%,坐標誤差約為1 cm;動態實驗中RTK定位成功率為97%,在兩GNSS都為固定解的情況下能提供精度3度的航向角,使無人機的航向角判別能不單依靠磁力計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