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43.52

航測及遙測學刊/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中華民國航空測量及遙感探測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茶樹生長狀況監測,除能瞭解各栽植階段之生理狀況,更可推估植物對逆境的反應及耐受性。本研究結合作物生理量測及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多光譜影像,發展一快速非破壞性且大面積的茶樹生長評估方法。同時討論自然和慣行農法茶樹生理表現與生長狀態差異,並分析生理數值和光譜植生指標的相關性。初步發現,自然農法茶樹具備韌性,且紅邊波段和作物生理數值相關性較高。本研究之快速且大面積的茶樹生長評估方法,有助於茶園耕種管理,亦可成為目前極端氣候下早期預警之重要參考依據。

  • 期刊

橋梁檢測可使用紅外熱影像顯示其內部劣損,但難辨別劣損位置,將其與可見光影像融合,即可獲得影像細節及溫度異常處。本研究使用小波融合(WT)、拉普拉斯金字塔轉換(LP)、非下採樣輪廓波轉換(NSCT)、非下採樣剪切波轉換(NSST),對混凝土橋梁內部劣損影像做融合,量測及比較內部劣損面積精度。實驗顯示LP難呈現紅外熱影像訊息,WT、NSCT及NSST能有效融合兩種影像,NSCT在污漬表面能凸顯紅外熱影像。NSCT與其他非破壞性檢測方法得到之面積相差0.057m^2、0.005m^2,NSST為0.094m^2、0.007m^2,WT為0.153m^2、0.007m^2。NSCT與實際面積最相近,且不受橋面污漬影響,故本研究推薦NSCT作為混凝土橋梁檢測使用。

  • 期刊

橋梁具有縮短縣市間距離之重要性,定期之橋梁檢測可以儘早發現劣損,並加以修繕,防止突發性的斷裂及崩塌等嚴重災情。近年來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應用於橋梁檢測發展迅速,其具備機動性高、時效性高、且可搭載各種儀器使檢測效能提升。本研究中透過無人機搭載數位相機及紅外線熱像儀拍攝橋梁影像,並設計一套影像處理之流程,將校準處理後之熱影像進行影像三維模型重建(Image-Based Modeling, IBM),以利於判識內部劣損位置及三維空間之量測。研究中,於目標區域以打音診斷法獲得實際劣損位置,研究顯示三維模型空間幾何精度達到公厘級別,且於劣損區域之面積測量準確率優於96%。

  • 期刊

本文透過福衛五號影像格點G005範圍,及參考Google Map衛星影像進行影像分析,藉由QGIS監督式分類、實地訪查以及實驗結果,探討嘉義八、九、十區鹽田的昔今用途變遷,及太陽能光電廠分布差異,梳理出臺灣對於廢棄鹽田使用方式與未來規劃。臺灣近年太陽光電快速發展,本區廢棄鹽田轉型太陽能光電,成功提高經濟效益,但在轉型發展下,如何與當地居民取得共識,以及如何讓綠能發展與溼地復育及生態保留間達最佳平衡,是後續研究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