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業發展迅速,製程規模與處理化學品也日漸龐大。這些製程一旦發生災害將造成不可接受的後果,所以我們推動製程安全管理來避免重大事故發生。若想更有效率地推動製程安全管理,就要了解項目之間的關係。本文介紹領結分析方法及屏障管理概念,由風險分析為中心連結製程安全管理的各個項目,協助我們分配資源有效管理,達到工廠安全經濟運轉的目的。
鑒於全世界的石化及化工廠超過四成已運轉超過25年,且台灣本土石化及化工業,超過六成的工廠也已運轉超過25年。又根據英國職安署及獨立的第三方機構指出,老化設備致災比例相比於一般設備高出許多。這樣的跡象顯示,產業有必要開始思考老化工廠應該如何來管理。本研究透過研析國際文獻,彙整老化設備的良好管理實務做法,並嘗試以條列指引的方式提出相關可行的作為,以協助企業端能有效且完善地管理老化設備,降低重大事故發生可能性。
目前許多公司正在推動製程安全管理(PSM)希望避免製程設備管線之內容物洩漏造成危害,而檢查和測試為PSM中之機械設備完整性(MI)主要項目之一。所以設備管線之檢查技術的選用為MI重要的一環,然而實務上多數業界人員因檢查專業技術牽涉甚廣或接觸不深,所以業界對如何進行檢查技術選用多有不足或不恰當的地方而造成無效的檢查,甚至無法達到當初設定的檢查目的。本文依30多年來在業界的實務經驗及心得,對工場中設備管線檢查之技術應用及適用對象做一簡單的介紹外,並對選用策略擬定、選用流程及關鍵因素等做一分享,最後以三個案例結果來簡要說明並實踐上述之選用策略及心得。檢測技術含蓋範圍太廣,雖無法一一詳述,但希望提供的一些總結心要及成敗的關鍵,可以幫助業界在使用檢測技術上能更上層樓。
為了持續優化網站功能與使用者體驗,本網站將Cookies分析技術用於網站營運、分析和個人化服務之目的。
若您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本網站使用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