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110.165

地理學報/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209
0.209 2024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區域地理 7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都市化與地理邊陲效應影響,後山花東地區人口外移與老化,公部門期待透過政策鼓勵返鄉與移居花東,確實吸引許多為實踐生活夢想的生活風格移居者遷移到花東後山,也為地方注入新的生活價值,這些生活風格移居價值思維為何?成為本研究嘗試想要探析。綜觀前人研究主要從推拉理論剖析移居行為動機與遷移現象,但對影響移居者更深層價值觀感仍無法探知,特別是這些脫離主流社會價值觀,放棄都市便捷舒適,以不同思維在花東生活風格移居者更無法瞭解。本研究以方法目的鏈連結架構為基礎,利用滾雪球抽樣選取80位訪談者探索其移居價值意涵,以階梯法為研究設計引導受訪者瞭解移居終極核心價值,利用內容分析法編碼,從關係連結中建立價值階層圖。結果發現,生活風格移居者價值意涵包括地方認同、生活品質、愛與歸屬、夢想實踐、心靈滿足與文化傳承等6個價值意涵;花東的自然環境是吸引移居最重要原由;對返鄉者而言親情呼喚的愛與歸屬是激發回鄉重要途徑;但移居現實考量下,生活風格移居者仍有經濟與工作等現實面考量,但這只是達成移居夢想與價意的過程。本研究學術貢獻在探索生活風格移居者價值連結及過程;實務貢獻面提供政策推動者制定有效推動地方發展政策方針。

  • 期刊

批判都市研究近年成為重要的都市理論之一。本文將藉由Neil Brenner的學術發展到全域都市化對於資本主義存續的觀點,試圖釐清其學術貢獻、爭辯以及未來在臺灣研究展望的可能。作為當代都市研究最重要的理論者之一,Brenner以Lefebvre式的馬克思主義者視角出發,認為都市化與資本主義的緊密發展是伴隨著資本主義國家空間的轉化、新自由主義城市發展。同時,藉由全域都市化理論的提出,他也近指出全球化以及氣候變遷下,此概念能夠全面的、批判性的理解資本主義的空間組織與變遷動力的知識架構。在闡述Brenner的學術核心理論觀點之後,本文也探討Brenner參與的四場學術辯論,藉以錨定並彰顯Brenner觀點的特殊與重要性,之後藉由相關的經驗研究,來進一步指出全域都市化所指涉的核心。最後,本文嘗試提出全域都市化作為當前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動力與目前的應用,並以此對應臺灣脈絡提出未來展望的研究方向。

  • 期刊

人們因為資源需求、氣候變遷等因素而改變居住地區,21世紀更因為全球化發展使得遷移成為重要人口特質,然而人口移動不易追蹤,尤其國內遷移的資料更不易蒐集。我國為少數實施戶籍登記的國家,內政部的戶籍遷徙資料可用於評估國內遷移,但戶籍搬遷未必與實際的常住人口移動一致。我國全民健康保險(簡稱健保)的納保率已達99.6%,醫療院所特約率也有93%,健保已是國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因此本文以健保資料庫的就醫紀錄探討國人國內移動,評估移動與醫療利用、死亡率的關聯,希冀研究結果可做為國人遷移的參考。本文根據健保資料庫的2005年承保抽樣歸人檔,透過門診處方及治療明細檔等紀錄,將合計點數小於555點的就醫地視為常住地,以此判斷國內人口移動,探討移動者的醫療利用及死亡率等特性。研究結果發現:健保移動遠較戶籍遷移頻繁,青壯年的移動比例較高,移動的方向以六都和鄰近的縣市為主;移動與醫療利用、死亡率有關,移動者的死亡率高於不移動者,但門診次數卻以不移動者較多。其中,縣市間移動者的門診次數最少,但每次門診平均點數較高,意謂縣市間的移動可能與醫療需求有關;國內人口移動也與性別有關,死亡率以男性縣市間的移動者較高。

  • 期刊

四處遊蕩的街貓是猴硐的一大特色。不過,四處湧入的觀光客也對貓的生活產生衝擊,因而產生動物保護與觀光的辯論。不論是大眾媒體的報導或是當今的研究,都常將動保與觀光視作衝突的兩端,但作者們認為這樣無法忠實呈現各行動者間產生的異質關係與當地活動時間長短及活動方式等的關聯。作者們將探究在動保者指控觀光業「商品化」動物之下,動保人士及後人類主義者分別如何應付這種焦慮,並闡述作者們採用後人類主義取徑的原因。利用後人類主義對於「人和非人相互依存」的重視,來看待在志工與商家對猴硐貓的照顧以外,貓如何同時提供人類照顧,而人與貓之間的動態關係又如何不斷被穩固及破壞。同時透過訪談及田野資料,揭露動保和觀光二元對立的不足,並主張人貓關係不是一個先驗存在並相對靜態的網絡,而是不同行動者之間在相處過程中逐漸糾纏的網狀組織。最後提出「成為動物」的可能性,並從「促進體認人與非人相互依存關係」的角度提供流浪動物治理相關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