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92

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雜誌/Taiwanese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此刊物暫停授權合作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牙齒矯正治療是藉由矯正力量的施予,使牙齒產生移動,根據牛頓「作用力反作用力」運動定律,每一作用力都會產生反作用力,使不欲移動的牙齒產生移動的現象,為了減少此副作用的產生,需要有足夠的錨定來抵抗反作用力,因此錨定的觀念在矯正治療領域是相當重要的。本篇文章內容,主要是針對錨定的定義、歷史、來源和分類等方面,加以有系統的整理,以增加大家對錨定的認識。

  • 期刊

顳顎關節症候群(Temporomandibular disouler, TMD)分為兩大組,一為肌膜性官能障礙症候群組(Myofascial pain dysfunction syndrome, MPD),另一為關節症狀組(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ease, TMJ)。對特殊族群精神科門診的憂鬱症、焦慮症的病人出現TMD症狀的研究報告,全世界卻付之闕如。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精神科門診憂鬱症與焦慮症患者其憂鬱或心理狀態和TMD的相關性。選取精神科門診病人經診察為憂鬱症或慮症且正在服藥中的成年人,共73個病例數,女性多於男性(67%: 33%)。且發現在此族群中,合併有TMD病患組比無TMD病患組有較高的憂鬱狀態以及較高的精神心理偏差。另外MPD組比起無MPD組呈現較高的憂鬱狀態以及較高的精神心理偏差,而TMJ組比起無TMJ組並無憂鬱及精神心理偏差之統計差異。

  • 期刊

因交通意外而引起的急性咬合不正,其治療是極其複雜而且困難,因為它涵概了顎骨骨折、殘缺齒列、以及顳顎關節疾病等狀況。通常這種因創傷引起的急性異常咬合,皆需要外科、一般牙科、齒顎矯正科及補綴科等跨科的共同合作,方能訂定周詳的整合性治療計畫及處置。 本文報告一位第二級第一類急性異常咬合的39歲女性,因車禍導致上顎骨折、下顎頜骨聯合骨折及髁下粉碎性多重部位骨折。經過外科及一般牙科治療完後,轉至矯正科做更進一步治療,以便建立功能及美觀兼顧的咬合。為追求合理的治療目標,先以咬合模型製作模擬的治療結果,以預先評估矯正治療目標,是否與最後階段的補綴義齒治療計劃相容。在進行齒列矯正治療前,先以藥物處裡顳顎關節疼痛;同時也以開口復健來重建其張口功能。矯正治療則應用全口固定式矯正器,排整牙弓齒列及重新分配齒列缺牙空間,以建立穩定的咬合。經過三十個月的治療,病人已獲得和諧的顏面外觀,同時也達到正常合理咬合及穩定的頰側對咬;良好的空間分配也利於補綴義齒的製作。治療過程如文內陳述,其治療前後咬合的改變也以PAR(Peer Assessment Rating) Index做客觀的評估,結果顯示治療改善程度明顯;對於應用PAR Index評估殘缺齒列治療之客觀性亦提出討論。

  • 期刊

在前牙擁擠之病例,常以對稱拔除兩側第一小臼齒來製造空間,但若碰到側門齒因犬齒異位萌發而導致牙根外吸收時,就會面對不對稱拔牙的選擇。不對稱拔牙的病例困難在於,關閉不同齒列大小空間,易造成於上下顎咬合中線偏移,替代牙齒的修整及兩側安格氏咬合不對稱等問題。本病例報告是介紹因為上顎犬齒異位萌發造成同側側門齒牙根外吸收。因為側門齒近遠心寬度與埋伏犬齒相近,所以拔除側門齒進行空間關閉,最後並達成上下咬合中線對稱完美的矯正效果。

  • 期刊

本篇文章發表的目的乃介紹使用改良型超彈性鈦鎳合金線(由日本國立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研發)應用於處理因外傷造成上顎前牙內陷(intrusion)之病例,本病例為7歲9個月女童因意外造成上顎右側門齒及左正中門齒內陷位移,及右正中門齒鬆動,由於內陷之門牙無法直接予以復位,因此藉由固定式矯正裝置配合改良型超彈性鈦鎳合金線一方面將內陷之牙齒拉出,另一方面固定因撞擊造成鬆動之右正中門齒。由於改良型超彈性鈦鎳合金線具有良好的超彈性、形狀記憶及震盪吸收等優異性質,對於前牙因外傷導致牙齒內陷及鬆動(subluxation)不但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不會造成黏連(ankylosis),同時可以將移位的前牙排列整齊,本報告提出一簡單處理方式可以減少許多臨床上的治療時間,也可以減少患者不舒服。

  • 期刊

根據近幾年來許多成功的病例報告,迷你植體錨定應用於各種狀況的矯正治療已有顯著的成效。本報告提出一則病例,患者是一位10歲男孩,被診斷為嚴重的骨性二級咬合,咬合上有過大的水平覆蓋12mm及過深的垂直覆蓋4.5mm。針對病人的問題我們做了二階段治療。第一階段骨塑形治療,讓病人配戴功能性矯正器加上面弓及高位頭帽,歷時一年半,但效果並不顯著。第二階段拔除病人上顎第一小臼齒及下顎第二小臼齒,裝上固定矯正裝置,並配合迷你骨釘的植入以增加錨定。利用植在顫下(山脊)(infrazygomatic crest)的骨釘,將前牙向後牽引,並提供上顎齒列向後的力量。再利用植在ANS下方的骨釘提供上顎門牙下壓(intrusion)所需之力量,以利垂直覆蓋打開。兩年四個月後折除矯正器,除了達成理想的第一級咬合關係外,也顯著的改善了病人的外觀。

  • 期刊

本文討論臨床數位攝影的檔案格式與大小該如何選擇,才能兼顧畫質與實用。作者提出印刷時檔案太小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