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軟骨主要的作用在於承受並分擔關節骨部位的力量,減少對於骨骼直接的碰撞力,軟骨在初期的退化性變化中會有軟化的現象,正常軟骨則呈現較好的彈性;推測造成“軟化”軟骨的現象是由於軟骨中的第二類型膠原蛋白纖維之間的鍵結結構破壞所造成。本實驗之目的即是在探討第二類型膠原蛋白纖維在軟化軟骨中的超顯微結構變化,正常軟骨取自牛關節的股骨關節而軟化軟骨則取自受力較多的脛骨關節面,以諾曼斯汀光學顯微鏡及穿透性電子顯微鏡分別觀察顯微及超顯微結構,並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染出第Ⅱ類型膠原蛋白纖維在正常軟骨與軟化軟骨的分佈,再以共軛焦顯微鏡觀察,足以顯示在關節軟骨初期退化的變化中主要是第Ⅱ類膠原蛋白纖維的鍵結破壞所致。本實驗是首度以超顯微結構加上應用共軛焦顯微鏡顯示關節軟骨在退化性變化中第二類膠原蛋白纖維結構的變化。
齒色牙科填補材中的玻璃離子體有硬化初期無法限制水分進入的缺陷,有必要在表面塗抹保護劑以減少初期的潮濕高敏感性,而樹脂複合村有不耐磨耗、易吸水膨脹之缺點,塗抹保護劑可減緩磨損粗糙所引發的變色。本研究旨在探討一種新型光聚合式樹脂表面保護光亮劑Brightener Ⅲ(上標®)應用在四種具代表性齒色牙科填補材表面所產生的機械性質影響:傳統玻璃離子體(Fuji Ⅱ)、樹脂改良型玻璃離子體(FujiⅡLC)及樹脂複合材(3M Z-100 及 CLEAFIL AP-X)。經研究發現新型光聚合式樹脂表面保護光亮劑為一不含無機填料之均質物,與填補材交接面之密貼性和成份中是否含樹脂有明顯相關且其主成份含樹脂基質之複合村及光硬化型玻璃離子體呈現良好接觸,而成份為純酸鹼反應之玻璃離子體的交接面則出現具孔隙之分離現象,顯示機械性倒凹尚不足以形成良好黏合。此外,Bightener Ⅲ(上標®) 為一抗剝落及抗浸水之表面處理劑,其披覆可改善填補材的抗磨耗性質及降低水分的浸滲。綜合以上研究顯示,低黏稠度及流動性佳均質之表面保護劑Bightener Ⅲ(上標®)提升了填補材相對耐磨度,經鹵素光聚合形成保護膜後有助於降低玻璃離子體之相對吸濕膨潤度,可期對於機械性質之增強大有助益。
含氟製劑對齲齒防治有顯著效果,然而部分局部塗布用含氟製劑會被壞複合樹脂表面結構。複合樹脂表面結構受影響之程度與含氟製劑種類及複合樹脂材質有關,酸化含氟製劑較中性含氟製劑影響嚴重,但除酸度外,含氟製劑之黏稠度亦有可能改變介面之表面接觸角度、接觸面積及時間而改變剝蝕速度。本研究欲探討含氟製劑黏稠度對複合樹脂之影響,並研究數種新開發之複合樹脂對含氟製劑之感受性與一般複合樹脂是否相同。本實驗使用五種不同黏稠度之含氟製劑,分別塗布於五種複合樹脂表面,經目測比較實驗側與對照側對光反射性之改變,再以電子顯微鏡觀察比較表面結構之變化。實驗結果顯示,含氟製劑對於複合樹脂的影響如下:(l)複合樹脂受影響的程度與填料大小有關,而光熱聚合複合樹脂對含氟製劑之耐受性略優於一般型複合樹脂。(2)泡沫型酸化磷酸氟與傳統型酸化磷酸氟凝膠對複合樹脂的表面破壞最嚴重,而變凝性酸化磷酸氟凝膠最弱,甚至比中性氟化鈉凝膠的影響力更不顯著。故當口內已有複合樹脂且需定期塗氟以預防齲齒者,建議使用變凝性酸化磷酸氟凝膠以避免對既有復形物造成傷害。
本研究之目的在評估與工研院生醫中心合作發展出可吸收性去乙醯幾丁聚醣/膠原蛋白複合之組織導引再生膜片,並選擇與可吸收性之BioMend Extend(superscript TM) 及Peri-Aid(superscript ®)膠原蛋白膜片,和 GORE OSSEOQUEST 合成高分子膜片,及不可吸收之CORE -TEX(superscript ®)e - PTFE 合成高分子膜片,等其他四種市售商品材料共同對照評估,應用8隻年齡為12個月的雄性小獵犬(beagle dog),均分4組(分別為l週、2週、4週、3個月),為動物活體評估模式,在實驗犬之左、右下顎第一、二小臼齒及大臼齒的頰側區製造骨缺損後,分別植入組織導引再生膜片,依實驗設定時間將小獵犬犧牲,取下缺損區骨頭,以光學顯微鏡觀察量測其牙堊質再生高度與齒槽骨再生高度之變化,以探討其組織再生模式及評估新膜片在臨床應用之適用性。結果顯示,去乙醯幾丁聚醣/膠原蛋白膜片在手術後第4週牙堊質再生高度平均為0.90mm,效果上與市售膠原蛋白膜片(1.05mm)相近。術後第3個月時,牙堊質再生高度可達2.60mm,較e-PTFE 膜片(2.32mm)為優;在新生骨之生成方面,膜片植入後三個月後,可發現槽骨再生高度平均可達1.16mm, 與市售可吸收性膜片(1.01mm)類似,但明顯優於e-PTFE 膜片(0.74mm)。綜合以上觀察,在防止上皮細胞向牙根尖部生長之阻隔性,及促使牙周結締組織附著於牙根表面上之再生性,去乙醯幾丁聚醣/膠原蛋白膜片均較市售膜片有相似或更佳之功能,同時在癒合初期能促進血塊凝結與減少感染的機率,而有助於傷口之穩定。
快速犬齒後拉矯正治療是一種不同於傳統矯正的創新技術。利用牙周膜牽引術,使犬齒能在四週之內完成後拉(retraction),除了能顯著的減少矯正時間之外,也被證實僅有極少量的後牙錨定喪失。然而,快速犬齒後拉對於犬齒之牙周膜、牙髓以及牙根的長期影響仍然不明。本研究的目的是快速犬齒後拉治療的長期術後評估。研究的樣本包括55位接受快速犬齒後拉治療的病人(包括32位成人及23位青少年),評估的時間由開始接受治療(T1)至術後評估(T2)為4.0±0.8 年。評估測量包括牙周附連喪失程度(attachment loss),牙齒活性測量(EPT),而牙根吸收則利用比較Tl及T2的根尖X光片,由牙根長度/牙冠長度比例、牙根吸收程度評分來評估。另外,牙根黏連,牙根內吸收和牙髓石也藉由根尖X光片來記錄分析。結果顯示,在牙周部分,受測的牙齒都沒有在統計學上有意義的牙周附連喪失;在牙齒活性部分,受測的牙齒,不論成人或是青少年,其活性皆在4年內恢復;在牙根尖吸收部分,在青少年方面,並沒有明顯的吸收,牙根的長度也有繼續增長;而在成人部分,雖有統計學上有意義的根尖吸收,惟減少的比例很小,平均只有小於0.05比例的吸收,牙根吸收程度評分也只顯示稍許牙根尖的圓鈍,並沒有嚴重的吸收;在側向牙根吸收部分,大部分的受測牙齒只顯示少許側面牙根面的不規則。結論,快速犬齒後拉治療對於犬齒牙周膜、牙髓或是牙根,就長期而言,皆沒有不良的影響。
在外傷力學的研究當中,由於動態撞擊力量作用的時間,通常只有l-20毫秒(ms),這樣的瞬時動態力量除了會造成撞擊物的整體運動(rigid body motion),也會使得撞擊物的共振頻率受激發,並同時伴隨著振動發生。由於動態特性分析是分析外傷機轉的方法之一,因此本研究使用模態測試法搭配有限元素分析,以瞭解下顎骨在受外力撞擊時可能產生的動態反應,藉以瞭解下顎骨的振動與下顎骨骨折之間的關係。實驗方法上,在十個已乾燥的下顎骨上參考骨折好發的位置規劃7個測試點進行體外共振頻率與振動模態的量測,量測得乾燥的下顎骨的振動頻率平均值為578.6±11.67Hz,與所建構的三維下顎骨有限元素模型計算的頻率567.3Hz相差僅1.9%, 利用驗證後之模型模擬正常下顎骨的共振頻率為501.4Hz,同時發現當振動發生時,下顎髁與下顎聯合附近將產生較大的振幅與較高的變形,在下顎骨體中點則產生較小的振幅與較低的變形。從此研究結果可以發現,當下顎骨受外力撞擊而產生振動時,其共振頻率與振動模態不會因撞擊位置與撞擊力大小而改變,而因撞擊引發振動所產生的高變形位置,與臨床觀察骨折位置相吻合,此結果表示除了下顎骨本身的形狀,結構,及骨骼的材料性質差異會對下顎骨折造成影響外,受撞擊時下顎骨的振動特性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惡性轉變很少發生於骨之纖維性發育不良,但惡性轉變可能發生於單骨性或多骨性纖維性發育不良。我們報告一例發生於一位非症候群相關,且未經過放射線治療之34歲男性患者之下顎骨纖維性發育不良,惡性轉變成骨肉瘤之病例。患者於6年前曾跌倒過,經頭部及胸部之放射線檢查,發現於左額骨、左下顎骨和左助骨有多骨性纖維性發育不良。因為病變沒有快速生長跡象,患者當時並未針對多骨性纖維性發育不良治療。患者於6年後,於下顎骨纖維性發育不良處發生惡性轉變,腫瘤快速生長成一巨大腫塊,該腫瘤連同左頰、左頦皮膚和軟組織、左下顎骨和左舌一起以外科手術切除。切除後之缺陷,由整形外科醫師以一人工髁和一游離腓骨皮辦修補切除之左下顎骨,和一前側面股辦修補切除之左頰、左頦組織。切下之標本經組織病理檢查後,發現為一高惡性度之造骨細胞骨肉瘤。患者手術後復原良好,經6個月後,腫瘤無復發之現象。
彎曲牙(dilacerated tooth)是一種形態異常的牙齒,特徵為牙冠與牙根長軸呈現彎曲之角度。由於牙齒牙冠與牙根之間的彎曲,導致牙齒未能萌出或阻生。彎曲度小之彎曲門牙,經由手術合併矯正牽引的方法,大多能成功的引導其萌出。但是,對於彎曲度大之彎曲門齒,顧及牙齒牽引出後牙髓及牙根可能受損,且手術的困難度高,考慮以手術拔除此牙,配合矯正排整後,以假牙重建恢復外觀。本文提出三病例報告,依彎曲角度的大小,給予不同的考量與治療,包括牙冠暴露手術矯正牽引彎曲牙、二階段牙冠暴露手術矯正牽引彎曲牙,以及手術拔除彎曲牙,經矯正排整以黏著牙橋重建其美觀。
C型態牙根多數發生於下顎第二大臼齒,然而發生於其他部位則非常少見。本文所報告的病例,為具C型態牙根的上顎第二大臼齒,因嚴重牙周病而拔除,經由包埋、橫切後,觀察根管系統由根尖到齒頸的變化。這顆牙齒牙根的外型為C型的型態,頰側可見一線性深凹,根管在根尖處是分開的。根尖孔為3個獨立開口,顎側閉口偏向近心側。在根尖l/3處根管系統,為3個獨立之根管。漸向咬合面,可見顎側根管分成2支,而後顎側2支根管再合而為一形成片狀型態之根管。至於近心根管及遠心根管則是向根尖直到齒頸部獨立的根管。X光片上可見三個根管之投影,顎側根管偏短,與一般臼齒之X光片影像不同。並討論C型態牙根X光片上的影像判讀,C型態牙根根管系統的分類,及臨床上此類牙齒牙周、牙髓治療的考量,以提供給臨床醫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