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92.75

交通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程學位論文

國立交通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短短二十年裡,電子商務藉著第三方支付做為其金流擔保而得以快速擴張,相同地,第三方支付也藉著電子商務擴張得以蓬勃發展,漸漸成為廣為使用的支付工具。世界主要國家第三方支付業務發展快速並持續擴張,臺灣今年完成第三方支付專法的制定已於2015年5月4日正式施行,努力急起直追。臺灣在確立第三方支付服務的合法性後,應積極規劃第三方支付服務下一步走向,以求在未來數位金融市場中取得優勢。本研究基於「市場-制度-技術」分析架構,提出建立為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清算、授信、借貸及其他數位金融工具的整合性交易平台的構思,並分析其是否可行。 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並不是一個為一般使用者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務的平台,而是為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提供清算平台及與其他數位金融產品異業結盟的平台,整合清算、授信及借貸等重要金融活動。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以強化第三方支付服務的清算功能出發,結合大數據科技,產生網路信用評等報告,提供網路借貸平台及其他數位金融商品使用,創造使用第三方支付的交易場合,也整合交易流程中重複的資訊,簡化作業程序。本文針對第三方支付市場面、制度面、技術面現況進行分析,瞭解第三方支付服務所處環境,建立交易平台所需要之條件,並以落差分析檢視達到預期之改善途徑。 本探索性研究發現,網路共享經濟將會成為未來生活重要的消費模式,而電子支付工具也必因此成為未來重要的支付工具,而其中第三方支付是最具發展性的電子支付工具。具有整合功能的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不只可整合相關金融產品的關聯性,也反應出第三方支付市場面、制度面、技術面三股驅動力量,得以發揮其驅動力並交互影響帶領產業進步發展。固然,第三方支付市場面發展蓬勃且極具發展潛力,仍需配合技術面的創新及制度面的開放,快速彌補相關落差,以符合未來成為數位金融市場及消費市場重要支付工具發展的契機。

  • 學位論文

本個案研究美國第二次雙反後,對台灣主要太陽能電池廠(cell)、導電漿廠商(paste)及晶片廠商(wafer)之發展影響,而進行短期市場績效與財務績效分析。本文研究結果發現,台灣主要廠商的短期市場績效與財務績效,受美國第二次雙反影響顯著。研究結果顯示在2014年6月3日美國對中國反補貼初判宣布課稅,觀察台灣主要電池廠商與晶片廠,短期市場績效表現皆呈現正的累積異常報酬。導電漿廠商則因主要客戶分布兩岸不同地區,而有顯著差異性。而2014年7月24美國對中國大陸、台灣反傾銷初判課稅,觀察台灣主要電池廠商、晶片廠與導電漿廠商,短期市場績效表現初判前後,皆呈現顯著負的累積異常報酬。以2014年營業收入、毛利率、營業利益率以及負債比率表現等財務指標,觀察台灣電池廠財務績效,結果顯示第二次雙反初判結果,對營運獲利性有顯著之負面影響。最後藉由未來市場發展與策略研究說明,目前台灣太陽能電池產業,面對大陸競爭與國際貿易制裁,未來應如何加強競爭優勢,以及太陽能電池產業因應雙反,如何改變經營方向與發展策略。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2000年至2013年臺灣上市櫃公司之企業為研究對象,從上市櫃發行公司的財務構面指標與股權結構二大構面的企業經營屬性,探討上市櫃企業持有現金部位對企業獲利之影響。實證結果顯示: 1.整體樣本分析結果發現公司獲利與現金持有比例呈顯著正相關,公司增加持有現金比例可提高公司獲利。另外公司獲利與公司規模、營收成長率、資產週轉率呈正相關,與公司負債比例呈負相關。 2.公司獲利與內部人持股、法人持股呈正相關,表示內部人與法人增加持股比例可提高公司獲利。 3.將資料依產業類別分群分析,高科技與非高科技現金持有比例影響結果一致,公司獲利與現金持有比例皆呈顯著正相關。高科技公司現金持有較非高科技公司對公司獲利影響比例為高。 4.將資料依樣本年度分群分析,資料結果顯示2008年前後現金持有比例影響表現相同,公司獲利與現金持有比例皆呈顯著正相關。2008年前現金持比例對公司獲利影響較大,2008年後公司規模對對公司獲利影響增加。

  • 學位論文

本文擬藉由蒐集到的台指選擇權一週到期契約(以下簡稱台指週選)統計資訊,用以研究時間價值價差交易策略,是否有正報酬的可能。 本研究擬採的價差交易策略是指,以最接近價平履約價的選擇權(Omiddle)及其上下三檔的選擇權中,建構下列四組組合部位 組合部位 買 賣 買權價內部分 "時間價值"最低的價內買權 "時間價值"最高的價內買權 買權價外部分 "時間價值"最低的價外買權 "時間價值"最高的價外買權 賣權價內部分 "時間價值"最低的價內賣權 "時間價值"最高的價內賣權 賣權價外部分 "時間價值"最低的價外賣權 "時間價值"最高的價外賣權 註:當"時間價值"一樣低時,買入市價低的選擇權。 當"時間價值"一樣高時,賣出較價內的選擇權。 本研究主要有以下發現: (一)雖然週選擇權,深度價內的選擇權價格,高於淺度價內選擇權價格,但深度價內選擇權的所含的"時間價值"較低的現象。 (二)就第一點的現象,同時建立四組組合部位並週期性的建立,扣除交易成本後,仍有機會取得正報酬。 (三)就第一點現象進一步觀察,在台灣指數一天之內波動100點時,雖然Omiddle(最接近價平履約價的選擇權)會跟著改變,例如由9000點移動致8950點,但"時間價值"自Omiddle向兩側遞減的現象仍然存在(本研究稱小山現象,Montanita phenomenon )。 (四)就第三點小山分配,Omiddle及其上下三檔選擇權的時間價值,在一定期間內,相對穩定,似可利用「選擇權價值=內含價值+"時間價值"」來評估選擇權的可能市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