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0.224.152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淡江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台灣股票市場約三成的限價委託單為刪單,而且其中近四成的刪單會發生在下單後的一分鐘內,本研究參照Hasbrouck and Saar (2009),定義限價委託單下單至刪單在一分鐘內為快速刪單。Van Ness et al. (2015) 指出,刪單對市場品質有負面影響,因此,本研究以六個與市場品質有關的流動性變數,包括價差、報價深度、交易成本及限價委託簿規模,探討快速刪單對台灣股票市場品質之影響,並進一步探討各類別投資人的快速刪單對市場品質之影響。 實證結果指出,當投資人的快速刪單比率增加,會使價差擴大、報價深度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以及限價委託簿規模擴大。除此之外,本研究發現當積極的投資人增加,會造成快速刪單比率的降低,綜合所有實證分析可以得知,台灣股票市場中的快速刪單會對市場品質造成影響。

  • 學位論文

近年來為我國證券市場及指數型商品發展,主管機關積極實施相關制度改革,以利提升市場衍生性金融產品之深度,以滿足投資者漸多元的需求。但投資者在交易趨勢隨全球金融市場變動,且近期交易所隨全球經濟衍生制度改革與交流,此影響市場投資人交易意願與需求變動,本文針對各國內外金融事件、ETF大盤事件及反向操作型商品做市場發展性作分析。 ETF在台灣或兩岸三地之大盤事件、資本市場事件對上市公司及投資人之資本結構與發行證券之公司皆有重大影響。過去許多學者以ANOVA、two-way及two-sample t-test等方法,檢定其對國內外金融環境及總體經濟效應、國際股市活動及證券市場等環境動態變數之結構性變化;而在這些重大事件中如市場價量變化之波動即為本文所探討。 本文藉Panel 迴歸來探討影響變數及觀察其影響及差異分析,並分別針對事件前後之變數變化做討論,找出小各事件造成衝擊與避險措施,在面對全球化競爭市場及各類基金應用更加有效率。

  • 學位論文

本論文研究股票市場與選擇權市場之資訊傳遞效果分析,研究對象為臺指選擇權的日內資料,期間是從2008年1月2日至2011年2月25日,並且使用富含較多資訊的新倉選擇權來做分析,本論文將其日內資料依照頻率十五分鐘做分割。過去很多文獻指出,選擇權市場與現貨市場具有資訊傳遞效果,但是面對交易制度的實施與改變,兩市場之間的資訊傳遞效果是否有顯著改變,此方面鮮少文獻有進行探討,因此,本文將探討法人機構避險交易制度的實施是否影響兩市場之間的資訊傳遞。本論文第二個研究目的,將進一步比較不同交易人的交易行為,對現貨市場與選擇權市場資訊傳遞與選擇權流動性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本文研究顯示,臺指選擇權新倉部位大多為價外選擇權,因為價外選擇權的權利金較低、槓桿較大,故價外選擇權比價內選擇權受歡迎;而制度實施的部分,在法人機構避險交易制度實施前,選擇權的交易量與指數報酬率呈現負相關,但在制度實施後,其交易量與指數報酬率呈現正相關;在不同交易人別分析方面,國內法人在制度實施前後,從顯著與指數報酬率呈現負相關轉為顯著為正相關,因此,本文推測,法人機構避險交易制度的實施,有可能對於選擇權市場有結構性的影響。

  • 學位論文

作業風險事件的發生可能實質影響金融機構本身損失,卻也可能因負面消息而間接導致金融機構損失,產生聲譽風險。本文使用1993年至2015年作業風險事件資料,探討當作業風險事件發生後銀行市值是否受聲譽風險之影響。藉由銀行市值與事件損失調整事件異常報酬,評估作業風險事件日前後聲譽風險之累積異常報酬,並衡量可能影響聲譽風險之因素。 實證結果顯示,銀行作業風險事件發生後會造成聲譽損失,且在不同作業事件型態與不同損失大小下的作業風險事件亦會造成銀行聲譽損失。在作業風險事件全樣本下,當資本適足率與銀行規模大小越大,發生聲譽損失的可能越大;而無形資產與股價淨值比越大,發生聲譽損失的可能越小。在「內部詐欺」型態下,財務槓桿比率與負債比率越大,遭受聲譽損失可能越大;而總資產報酬率及無形資產越大,聲譽損失影響越小。在「客戶、產品、詐欺」型態下,財務槓桿比率與負債比率增加,會提高聲譽損失的可能;而總資產報酬率與股價淨值比增加,會降的聲譽損失的可能。「執行、運送及作業事件」型態下,財務槓桿比率、資本適足率、負債比率與總資產報酬率越高,遭受聲譽損失的可能越高;而股價淨值比越高,遭受聲譽損失的可能越低。

  • 學位論文

現金是一種交易的媒介與支付的工具,也是公司中最具流動性的資產,幾乎所有的營業活動都跟現金有關。但是持有現金過量時,容易造成閒置資金過多,使得資金運用較無效率;但若現金持有不足時,公司可能會錯失良好的投資機會,甚至造成周轉不靈、破產的情況。因此,有效的現金控管是公司重要的議題。   本文延續Thomas, Kathleen, and Rene(2009)的方法,探討臺灣上市上櫃公司在1986-2014年現金持有比率與負債比率之間的變化,並且研究相關變數對現金持有比率變動量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公司規模、淨營運資金比率、資本支出比率、槓桿比率對現金持有比率皆是顯著負相關;而市值帳面價值比、現金流量比率、研究發展費用率、發放股利(dummy)與現金持有比率呈正相關。另外,利用Fama Mac-Beth迴歸模型研究在本文樣本期間內各解釋變數對現金持有比率的關係,結果顯示在樣本期間市場帳面價值對現金持有比率呈現正向影響,而公司規模與研究發展費用比率對現金持有比率的影響越來越低,現金流量比率、淨營運資金比率、資本支出比率、槓桿比率對現金持有比率的影響均隨著時間推進先增加再降低。

  • 學位論文

臺灣股票市場約三成的限價委託單為刪單,而且其中近四成的刪單會發生在下單後的一分鐘內,故本研究定義一分鐘內的刪單為快速刪單。根據Van Ness et al. (2015),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快速刪單的因素,首先探討下單積極度對全市場與各類別投資人的快速刪單之影響,將委託單分為買單與賣單兩部分,以分別觀察同向與反向委託單積極度對快速刪單之影響,之後探討交易成本對全市場與各類別投資人的快速刪單之影響。 實證結果發現,在同向委託單的情形下,無論是買單或賣單,當市場上的委託單積極度變差,會增加投資人的快速刪單;在反向委託單的情形下,無論是買單或賣單,當市場上的委託單積極度變差,投資人的快速刪單會增加。除此之外,市場上的交易成本減少,會增加投資人的快速刪單。綜合所有實證分析可以得知,臺灣股票市場中的下單積極度與交易成本會對於市場流動性有影響,因此會使市場的快速刪單有所改變。

  • 學位論文

投資為企業營運及發展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其最大的關鍵在於是否擁有足夠的資金,資金來源主要可區分為二:內部資金及外部融資。當內部資金充裕之情況下,企業投資活動能正常運作;但當內部資金不足時,因無法再由內部增資獲取資金,企業需做向外融資的動作。當企業面臨財務受限時,是否會阻礙投資活動進行,在過去幾十年來不斷被探討。 財務受限表示企業擁有之內部資金無法支持其進行所期望的投資活動,造成公司財務受限可能因素為:資訊不對稱或代理人問題,但並不等同於Financial distress。直覺上來說,財務受限會影響公司的投資行為,進而影響公司股票報酬率。而在投資學領域中,Fama多因子模型是在找出影響報酬率的因素,本研究利用Fama多因子模型,探討財務受限公司與其股票報酬間之關係。由於過去有文獻指出財務受限確實影響著投資,像是:Whited (1992)、Bond and Meghir (1994) 及 Love (2003) 提出投資尤拉方程式驗證,發現財務受限增進其契合度。在了解到財務受限影響投資後,財務受限是否進而影響著股票市場報酬表現的議題,也就隨之而來。 目前台灣利用Fama多因子模型討論財務受限議題的研究甚少,Whited and Wu (2006) 在此方面結果較為明確,且其建置之財務受限指數有別於較傳統的KZ指數,因此本研究將Whited and Wu (2006) 視為研究基礎,並以台灣上市櫃製造業為研究對象,探討台灣上市櫃製造業公司,財務受限與股票報酬之間關係。

  • 學位論文

自 2010 年簽訂 ECFA 後,兩岸經貿交流往來速度大幅加快,兩岸貿易總額佔台灣總貿易比重達 39%至41%,顯見中國大陸已是我國最重要的的貿易夥伴,身在旁邊鄰國的台灣,中國經濟實力在世界當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將透過變異數檢定方式針對台灣、中國分析滬港通後對兩岸股票市場及總體經濟的影響。本研究以滬港通後使用傳統的變異數比率分別對上海證券A股、台股指數報酬做序列相關檢定,檢定滬港通後中國市場有無效率性和訊息交易對兩岸股價的波動影響,結果顯示在全樣本當中,無論是齊質或異質假設下p-value都不顯著,表示拒絕隨機漫步之虛無假設,此結果透露出樣本市場與平均數來比較,與平均數距離越遠差異越大故市場效率並無提升太多,在次樣本下,對上海證券A股指數和台灣股價加權指數的最高價與股票指數的變異數比率做檢定發現,無論是台灣還是中國,在滬港通後變異數比率是增加的,Z值在上證A股指數部分是減少的,在台灣股價指數上是增加的。

  • 學位論文

生技產業是台灣未來的明星產業之一,創投更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腳色,本研究以Gonza'lez, Teräsvirta and van Dijk(2004, 2005)之縱橫平滑移轉迴歸模型。以創投持股比率做為門檻變數,分析創投在不同持股比率下,創投參與、總資產、負債比率對ROA和股價之影響。 實證研究發現,就ROA而言,創投持股比率大於1.9038%,創投參與對ROA為顯著負相關,就股價而言,創投持股比率大於2.0097%和小於0.9643%創投參與對股價為顯得正相關;創投持股比率介於0.9643%與2.0097%時,由於創投開始減少持股,故創投參與對股價為顯著負相關。建議投資人可在創投持有2%以上股權的第一年開始投資,等到ROA好轉,股價同時創新高時,可隨著創投開始減少手中持股,先行獲利了結。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以2010年第一季至2015年第二季台灣上市之電子業公司為例,並運用Gonzaʹlez, Terasvirta and van Dijk (2004, 2005)所發展的縱橫平滑移轉迴歸模型,以出口貿易額、景氣信號綜合分數及消費者物價指數作為解釋變數,並以匯率波動作為門檻變數,觀察在匯率波動下透過總體經濟因素對八大類電子產業之每股盈餘是否存在縱橫平滑移轉效果。 大部分產業在匯率波動大於門檻或小於門檻時,出口貿易額和景氣信號綜合分數對每股盈餘有顯著正向關係,消費者物價指數對每股盈餘有顯著負向關係,表示在景氣熱絡時,生產訂單多,大量的生產可以壓低生產製造成本,消費者購買的售價相對較低,另外近年來電子產品低價化,且產品週期快又短,大量的生產訂單搭配微薄利潤,公司可賺取之獲利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