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24.172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Taiw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目標:本研究旨在探究男性工作者年度噪音暴露劑量(ANE)和聽力及前庭功能之相關。方法:我們給予噪音暴露組(NE)51人和對照組(CR)29人,施測純音聽力檢查、頸部和眼部前庭誘發肌電位測驗(VEMPs),並以台灣華語版職業暨休閒娛樂噪音暴露問卷,分別計取得聽力閾值、耳石-前庭功能以及ANE。結果:NE組的平均ANE(85.8 dBA,SD=5.05)顯著高於CR組(67.9 dBA, SD=2.93)(p<.001)。聽力方面,ANE和3,000及4,000Hz純音聽閾有顯著低至中度正相關(r=0.283-0.385,p<.05),ANE數值越高,此兩個頻率聽閾值則越差。此外,噪音暴露和年齡增長都會加重高頻3,000,4,000,6,000 Hz的聽閾值。兩種前庭肌電位檢查均顯示兩耳間振幅差異比在NE組(cVEMPs:28.9%;oVEMPs:26.7%)的異常比例高於CR組(cVEMPs:17.4%;oVEMPs:0%),且NE組整體VEMPs異常的風險比是CR組的4.54倍(95%CI[1.33,15.49])。結論:年度噪音暴露劑量(ANE)過高的工作者,不僅是噪音型聽力損失高風險族群,其耳石-前庭神經路徑功能檢測異常的比例也較高。建議職場高噪音暴露人員,除監控其聽閾變化,也應關注內耳前庭系統的潛在傷害。

  • 期刊

目標:本研究旨在探討醫院市場競爭程度、地區付費能力及個人所得與醫院收費之間的相關性。方法:本研究資料來源為2018-2019年健保署委託之「住院病人就醫經驗調查運作模式之先驅研究」計畫的「住院病人就醫經驗(PEHC)」調查結果,調查對象為20歲以上之出院病人,並使用序列羅吉特模型,估計醫院向住院病患收費金額多寡之決定因素。結果:研究結果顯示,當醫院所在地為高度競爭的環境時,其收費較高的機率是位於低度競爭市場之醫院的1.51倍。再者,若醫院所在地區付費能力高、病患家戶所得較高及中等者,醫院收取較高費用的機率亦較高。最後,病人特性(住院日數、病房類型、年齡、自覺疾病嚴重度)也與出院收費呈顯著正相關。結論:醫院收費與市場競爭、地區與個人付費能力呈正相關,通常醫院高收費隱含高品質,政府應正視過量品質可能衍生高成本的隱憂,以及與付費能力相關之醫療品質的城鄉差距,並採取相應措施,以促進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防範城鄉之間健康不均現象的惡化。

  • 期刊

目標:本研究之目的是以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法,整合及探討芳香療法對於緩解護理人員工作壓力的效果。方法:搜尋的資料庫包含:搜尋於2023年5月前發表於PubMed、CINAHL、Cochrane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等電子資料庫。擷取後之資料採用RevMan5.4軟體進行統合分析(Meta-Analysis),以檢視芳香療法介入對護理人員工作壓力之效果。結果:納入結果分析的有9篇文章,共納入523位受試者(實驗組262人&對照組261人),95% CI[-0.75, -0.40],Z=6.38, p<0.00001,顯示綜合效果量為-0.57(95% CI:-0.75, -0.40),表示芳香療法介入可改善護理人員之工作壓力,且成效為中等程度。在次群體分析部份呈現:芳香療法使用途徑為「嗅吸」方式、使用「玫瑰」或「薰衣草」精油且精油濃度「大於等於40%」,可有效緩護理人員工作壓力。結論:建議醫院的管理者,可提供護理人員濃度「大於等於40%」「玫瑰」或「薰衣草」精油置於休息室,護理人員自備精油瓶並於每日兩次的休息時間添加0.5c.c.精油於瓶中進行「嗅吸」,以緩解工作壓力。未來希望納入更多實證研究,針對芳香療法介入的種類、濃度、單次使用時間、頻率及介入多久進行分析,以對於芳香療法介入改善護理人員工作壓力的措施,提出更完整方案。

  • 期刊

目標:近年台灣毒品政策已隨世界趨勢朝向減少犯罪與傳染疾病蔓延,從監禁與再犯預防觀點,轉向對毒品施用者營造友善醫療環境、提供跨專業成癮治療及完善社會支持網絡,以協助回歸正常生活。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成年毒品施用者生活品質之因素,以找尋有效影響因子。方法:利用結構式問卷,立意抽樣探討380位年滿20歲居住在社區且有使用毒品經驗者。運用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創傷經驗量表,以階層迴歸模型檢視象徵個人復元資本之物質資本與創傷經驗對成年毒品施用者生活品質在生理、心理、社會關係、環境等四個子範疇之影響。結果:階層迴歸證實物質資本與創傷經驗對生活品質四個子範疇均有顯著解釋力(35-38%),且創傷經驗得分越高者,在生生活品質四個子範疇之得分越差。結論:代表物質資本之財務自評(含每月收入與收支自評)、居住、可獲得公共福利資源數量,對生活品質各子範疇均發揮預測力,創傷經驗對成年毒品施用者生活品質各子範疇亦具顯著預測方向。

  • 期刊

目標:近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開放政府資料於公眾健康領域的應用性漸受重視。本研究以使用過開放政府資料開發出健康資訊產品的人員為對象,分析其使用此類資料的需求並向公部門提出實務建議,以期活化開放政府資料於公共健康領域之科技應用。方法:本研究為質性取向,共訪談11位開發人員,並基於紮根理論研究法之精神,透過三階段譯碼過程分析訪談內容。結果:開發人員會因為職場任務(業務型)、成本效益(經濟型)、產品功能(功能型)、參加競賽(規範型)、參與公益(社會型)及個人需要(自我型)等需求使用開放政府資料,且開發人員評估需求是否獲得滿足時,其判斷具有個體(內在期待有無獲得滿足)及互動(有無順利回應外界情境)兩種屬性。結論:開發人員將開放政府資料轉化為可用的健康資訊服務後,有助民眾提升健康知能及素養,各種創新成果更可促進各界對公衛議題的理解及參與,顯見開發人員及開放政府資料兩者對於提升公眾健康領域的發展實為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