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備足夠光線或照明以及無顯著水流擾動的場域前提下,本研究探討水下攝影測量中,將相機置於防水殼內逕於水中拍攝的具平板玻璃介面成像系統,此類多介質成像路徑涵蓋水、玻璃與空氣三種介質,使光線因折射效應產生偏折,因此需精確掌握內外方位、畸變差參數及玻璃介面相關參數(如玻璃厚度、透視中心到介面距離、玻璃傾角及折射係數),以建構正確的成像路徑並進行物像對應之解算任務。在本研究中研擬之水下攝影測量物像對應模式下,透過模擬與實際實驗分析各參數誤差及交會幾何配置對物點定位的影響,驗證物像對應的可行性與有效性。研究結果提供水下攝影測量物空間定位的參考依據,有助於使用者在定位任務中掌握影響因子誤差並選擇符合需求之幾何配置。
光學點雲應用於各領域,龐大數據影響存儲與運算效能,如何簡化點雲並保留幾何特徵成為關鍵。現有方法多依賴經驗法則,難適應不同區域特性。本研究改進了一種基於邊緣點、特徵點及非特徵點的點雲簡化方法,採用自適應鄰域大小保留特徵。方法上,先濾除雜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獲取曲率與熵建立拓樸結構,區分散亂與規則區域。於提取邊緣點後,計算特徵點重要性,對非特徵點減點,完成簡化與特徵保留。實驗顯示本方法在不同場景中能有效保留主要幾何特徵,然高簡化率下,細微特徵可能模糊。除此之外,未來需透過自動化參數數值選定提升效能。
本文利用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Aqua葉綠素a濃度數據,發現呂宋島北部沿海的海面葉綠素a濃度顯著高於周圍地區。在卡加延河口,太平洋十年振盪(PDO)冷相位的葉綠素a濃度比暖相位多出0.14 mg/m^3。PDO為負值時,地轉流場顯示黑潮在呂宋島東北端以北流速減弱,而以南則增強。PDO在此時與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衛星的累積降雨量數據呈顯著負相關。降雨型態、流場及海底地形為呂宋島北部提供營養物質使得卡加延河口的葉綠素a濃度顯著上升。在PDO負相位時,地轉流場阻礙貧營養的黑潮水進入南海,困住該海域的葉綠素a。此研究揭示了氣候變化下降雨與洋流在調節葉綠素a濃度中的複雜關係。
本研究以逢甲大學為示範場域,透過學校無線網路資訊對校內使用者空間分布情形與時空行為模式進行探討,運用「人數」與「停留時間」兩大變數,以及群集分析定義空間特徵模式,進行兩種方案的分析。研究成果顯示「流動與交流空間」主要分布於低樓層且容易到達之地方,而「研究與實驗室空間」容易受到外在條件因素的影響,產生空間特徵差異,因此本研究建議將「流動與交流空間」以更開放式的格局與相關設備的建置,來提升整體空間使用率之目標,而「研究與實驗室空間」應可設置在隱密性較高之區域,進而創建出一個基於數據驅動的智慧服務新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