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47.53

護理雜誌/The Journal of Nursing

台灣護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文先從四方面闡述安寧療護已成為普世價值:英國的創始者,桑德思醫師與歷史發展;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健保規劃;新加坡連氏基金會對全世界40個國家「死亡品質」之調查;及台灣的「安寧療護運動」。繼之說明安寧療護如何改變了醫療的文化,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對安寧療護的定義與內涵的界定,並點出了一般民眾及部分醫護人員的錯誤認知。安寧療護不能只是喊口號或空泛的理念而已,為了落實理念,必須答覆末期病人的需求,也因此醫護專業人員需有必備的知能。最後以筆者創建的「生生世世,三三四四」,作為統整安寧療護的哲理,並以此為護理的本質。

  • 期刊

醫護人員要「救生」,也要「顧死」,照顧病人,應該是「從子宮到墳墓」,從出生到死亡,而最後階段的臨終關懷,更應發揮「拔苦予樂」的宗教情操與人文精神。1990年馬偕醫院在淡水分院設立「安寧病房」,是我國安寧療護實務的開始。健保的給付、〈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立法、醫院評鑑的重視與臨床宗教師制度的建立,使安寧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未來希望加護病房推行台灣昏迷指數,可以縮短臨終病人的痛苦與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期許將來能夠全面推廣社區安寧照護,讓大部分的病人能夠壽終正寢,在家中安詳往生。

  • 期刊

臺灣安寧緩和療護政策自1995年至今已將邁入第25年,並於2000年成為亞洲第一個訂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國家。國人罹患非癌症末期病人逐年增加,卻鮮少接受安寧療護照顧。此外,在宅往生為多數民眾的意願,但許多人沒有機會完成這個想法。安寧療護體系應針對病人實際需求,提升照護的可近性與連續性。因此,臺大醫院金山分院自2012年起發展先驅性之社區安寧照護服務模式,而全民健保亦自2014年開始給付社區安寧照護。建立社區安寧照護體系希望能提升生命末期品質,讓末期病人能有機會在社區中接受照護與善終。推展社區居家安寧,護理師需具備出院準備需求評估,提升末期症狀照顧和溝通知能,整合社區資源,並成立區域支持網絡,以提供高品質末期照顧。

  • 期刊

世界各國老化及慢性病人口日益增多,醫護人員將面臨提供生命末期照護的機會增加,故生命末期醫療照顧之教育議題益形重要。本文參考國外安寧緩和醫護教育的發展歷程,考量文化殊異性,加上國內推展安寧緩和醫療「住院、居家及共同照護」工作模式之經驗,旨在闡述我國臨床常見之末期照護議題、安寧緩和護理正式養成教育與繼續教育之現況發展以及末期照護核心能力的培育,並參考Kern、Thomas和Howard(1998)所提出安寧緩和照護「課程發展六步驟」,簡要說明課程發展每個步驟之注意事項。最後,反思安寧緩和護理課程發展遭遇之「瓶頸、挑戰與反思」,以強化醫護人員實踐醫學人文關懷,提升臨床生命末期倫理思辨能力與照護知能,鼓勵撰寫本土教課書或發展多媒體e化輔助教材,期能提供以「病人為中心、家庭為單位以及社會文化脈絡為導向」的安寧緩和護理,回應台灣社會人口老化、末期病童以及慢性病病人之安寧緩和照護需求。

  • 期刊

背景 女性角色與其健康行為有密切關係,了解女性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經驗,有助於專業人員提供婦女需求的糖尿病照護。目的 瞭解台灣糖尿病婦女疾病經驗。方法 以詮釋民族誌方法透過深度訪談與田野觀察,從主位觀點(emic point of view)切入,並以Agar(1986)的詮釋循環進行分析。以最大變異(maximum variation)為原則,於台灣南部某糖尿病診所收案18名罹患糖尿病至少一年以上、能以國台語溝通者且有意願接受訪談與錄音之婦女。參與女性年齡分佈在24∼79歲。結果 台灣女性糖尿病患者疾病經驗的故事主軸是「生活世界失序」,建構此失序經驗的四個主題是:一、身體失序:仰賴醫療他者來理解自己身體;二、生活失序:從控制食物到被食物控制;三、家庭失序:生病者即為無能者;四、自我失序:為他(家)人控制身體。結論/實務應用 醫護人員應將女性文化角色涵納為女性糖尿病自我管理中重要的動力。此外,將家庭整體做為對象來照顧,也許會使台灣女性糖尿病患者有更正向的疾病經驗。

  • 期刊

背景 臺灣新進護理人員3個月內離職率持續居高不下,多數的醫院透過傳統的人才招募活動等進行護理人力招募,但看來其成效並不理想。為有效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護理人力資源平台是值得發展的未來願景。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品質改善模型的概念,建置一個醫院與護理學生溝通及護理學生進入職場就業之客製化求職及求才專屬媒合資訊平台。方法 研究以品質改善模型為架構,透過現況分析、文獻探究、焦點團體座談及流程再造等方法,規劃出護理人力媒合平台的需求內容。研究以產學策略聯盟的概念,落實供應與需求在同一條供應鏈上。結果 研究設置之護理人力媒合平台,提供了護理人員專屬的工作彈性條件,並提供工作條件契合度機率值及進入職場之後的後續追蹤與服務,使更精準的進行求職者和求才者之媒合。結論 本研究設計之護理人力產學策略聯盟、工作契合度、長期追蹤,均未見於目前臺灣人力資源服務系統。規劃之人力資源的流程再造,乃提供應屆畢業護生進入職場時,一個專業管理之人力資源平台,讓學生於畢業前能透過此系統,找到符合理想就業的職場,以提升就業的意願和留任的機會。

  • 期刊

背景 護理臨床教師(簡稱臨床教師)的教學專業能力必須與時俱進,檢視現有的臨床教師教學專業能力之相關量表,並未包含目前臨床教師應具備的教學專業能力項目,例如: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及執行實證護理實務。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臨床教師應具備的教學專業能力項目,以建構臨床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方法 1﹒以文獻查證確認臨床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的概念;2.採焦點團體訪談法,分別訪談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之10位臨床教師及4位新人,以內容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形成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問卷初稿;3.採用德菲法,邀請15位護理學者專家進行二回合問卷之內容修訂。結果 「護理臨床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涵蓋五個層面:「熱忱的教學承諾」、「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式的教學技巧」、「客觀的回饋與評值」及「跨領域團隊合作的照護」,內含36項能力指標。結論/實務應用 研究結果可提供臨床教師檢視其教學專業能力,進而提供醫療機構規劃臨床教師培訓課程之參考。

  • 期刊

背景 護理專案是護理人員進階N4的重點專業能力訓練,因通過率低而影響護理人員進階之意願。目的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分析2011至2013年護理專案的得分概況;並比較護理專案是否通過與專案屬性之差異性。方法 採回顧性描述性研究,收集2011至2013年台灣護理學會護理專案資料庫之資料作分析。並隨機抽樣100篇護理專案之審查委員意見作內容分析。結果 2011-2013年共有3,359篇護理專案送審,排除不符合規定之護理專案後共有3,246篇,通過篇數1,099篇,通過率為33.9%;護理專案送審作者所服務醫院之地理分佈以北部、醫學中心、重症科別最多;平均得分及通過率以中部最高,離島最低。送審主題以「護理服務技術或品質之改進」類最多(77.3%),得分比率最低的評分項目是問題及導因確立、現況分析、結果評值。護理專案主題與是否通過無統計上顯著差異;但在年度、送審醫院地理分布、機構層級、科別等皆有統計上顯著差異。在抽樣100篇中,其審查委員意見之內容分析結果顯示:正向意見最多的項目是文獻查證與參考資料;負向意見最多的項目依序是文獻查證與參考資料、現況分析、解決辦法及執行過程、結果評值、問題及導因確立。結論/實務應用 本研究分析護理專案之屬性、送審趨勢及審查委員意見,在撰寫專案時問題及導因確立、現況分析、結果評值等是待加強項目。研究結果可提供護理人員執行專案之參考,及作為推動「護理人員臨床專業能力進階制度」變革與決策之依據。

  • 期刊

專科學生面對精神衛生護理臨床實習會有諸多擔憂與未知想像,而影響其學習。本文乃分享筆者所創作的臨床實習教案,以提升學生互助學習及臨床照護能力為目標,在每梯次八位學生的實習課程中,經由整合同儕合作學習及創意思考的教學策略,進行多元教學活動,以促進同學達成團體及個別學習任務。教案執行成果顯示能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及照顧知能,學生創作出新穎有趣的照護作品,也能展現個別化的創意照護、增加同儕情誼與自我成長。期許本教案可做為臨床教師的教學策略參考,並增進學生對實習課程之正向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