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168.16

護理雜誌/The Journal of Nursing

台灣護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臺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2017年年報資料顯示,國內醫療機構通報之異常事件以藥物問題為最大宗,而「人為」與「溝通」是重要因素。本文以涵蓋層面多元的住院藥品供應為例,從機構處方集的藥品品項評選與採購、藥品儲存、處方開立、調劑作業、給藥作業,到用藥後之藥品療效與不良反應監測及異常事件通報等,分階段探討醫療機構之藥品管理與使用,並闡述各階段之工作要旨,說明相關專業各別擔負的職責或可扮演的角色,期有助各司其職,共同確保「有藥用」且「用對藥」。整體而言,醫療機構之藥品供應與管理事務複雜,不僅流程涵蓋多重步驟,管理與使用更牽涉到行政單位與醫療團隊多樣專業,值得相關成員共同關注與瞭解,而以教育訓練強化醫療人員之守護用藥安全認知與增進專業人員間之良性互動與協同合作,在合宜措施與及時推動下,共謀奠立可長可久安全用藥體系。

  • 期刊

老年人因器官老化或疾病影響,對於藥物的吸收、作用與代謝也隨之改變。且隨著年齡增加身體功能下降與慢性病盛行比例增加,老年人使用藥物的機會與比例也隨之增加。特定一些藥物稱為「潛在性不適當藥物」,它們對於老年人較容易產生不良反應,且治療效果不明確或有其他較安全的替代藥物。隨著老年醫學的發展,各國陸續發展「潛在性不適當藥物」準則給予臨床人員參考、進行研究等運用。本篇文章主要介紹臺灣版準則的發展與應用,期能讓護理師了解老年用藥的相關知識與臺灣本土研究結果。

  • 期刊

老人潛在不適當藥品(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PIM)使用盛行率很高,乃是一個嚴重的社區健康照護問題,老人PIM使用會增加不良藥品事件、跌倒、住院、急診求診等問題,而導致醫療費用支出增加。本文目的在介紹藥品適當性的判定準則,並簡介幾種常見的藥品適當性評估工具,包括藥品適當性指標(Medication Appropriateness Index)、Beers準則系列六種、老人處方篩檢工具(Screening Tool of Older Person's Prescriptions, STOPP)和提醒醫師正確治療篩檢工具(Screening Tool to Alert doctors to Right Treatment, START)系列二種、泰國準則,以及臺灣版潛在性不適當用藥(PIM-Taiwan)準則,以利臨床醫護人員於臨床實務中可視情況加以應用。

  • 期刊

背景:臺灣目前透析病人的發生率及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位,文獻說明透析治療開始時的憂鬱嚴重程度是存活率的獨立預測因子,憂鬱使慢性腎臟病人病情顯著惡化,其不良後果包括增加死亡率和住院率,以及較差的遵從性和生活品質。有鑑於問題的重要性,提供安全和有效的訊息,對透析病人實施良好的護理活動措施是迫切需要的。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討健康促進教育團體對透析病人的憂鬱程度、希望感及生活品質的改善成效。方法:本研究透過實驗研究設計採隨機分配將符合收案條件並同意參與健康促進教育團體的透析病人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各20人。對照組則維持例行性透析治療及護理照顧,實驗組成員除了維持例行性透析治療及護理照顧外,並加上每週2次、每次90分鐘,總共8次的健康促進教育團體活動介入。研究者以對照組與實驗組成員的量性資料及實驗組成員於團體進行中的質性資料分析驗證健康促進教育團體的介入成效。結果:研究結果發現健康促進教育團體介入對透析病人的憂鬱程度、希望感及生活品質有顯著改善成效,透析病人主觀感受健康促進教育團體可以幫助他們學習適應身體狀況、轉念,把快樂作為人生的目的、面對困境時保有希望及增加相互扶持的力量。結論/實務應用:本研究實證護理人員提供跨領域整合照護之健康促進教育團體能顯著改善透析病人的憂鬱程度、希望感及生活品質,肯定透析單位的個案管理護理師為透析病人安排的健康促進教育團體可以促進透析病人的心理健康及生活品質,因此建議繼續教育課程強化透析單位的個案管理護理師跨領域整合照護之健康促進教育團體的知能並推廣應用在透析病人的全人照護中。

  • 期刊

背景:臺灣兒童虐待通報案件中最常見類型為身體虐待。而非施暴照顧者的態度及行動是終止暴力及預防再次受虐之關鍵。目的:了解非施暴照顧者面對家內兒童遭受身體虐待之行動抉擇經驗歷程。方法:採質性描述性研究,以立意與滾雪球選樣,半結構式、深度訪談11位家中有18歲以下兒童遭受身體虐待之非施暴照顧者,依紮根理論持續比較法分析資料。結果:非施暴照顧者之行動抉擇的核心是從被動觀察到主動參與的歷程,包含三個範疇及五個次範疇,分別為(一)不為所動(託付管教、合理化體罰行為);(二)隱藏行動(以和為貴、策略應用);(三)採取行動(求救底限)。行動抉擇的歷程會受到個人、家庭、環境及社會等多重因素影響其行動策略。結論/實務應用:非施暴照顧者面對兒童遭受身體虐待的行動不同,依個人求助資源多寡及評估情況危急性而決定是否行動,因而可能造成有些兒童未能及時得到援助,而出現行為問題。專業人員可提供非施暴照顧者面對兒童受虐時因應方式與資源運用,協助非施暴照顧者面對與採取行動。

  • 期刊

背景:加護病房護理人員每日照護與生死衝擊的病患及身處緊張高壓的工作環境下,可能影響其靈性健康及睡眠品質。目的:探討加護病房護理人員睡眠品質、靈性健康及其影響因素。方法:採橫斷面相關性研究設計,以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法,共招募北部某醫學中心加護病房170名護理人員。以「受訪者基本屬性調查表」、「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及「靈性健康量表-簡版」進行資料的收集。結果:加護病房護理人員睡眠品質平均7.07分,睡眠品質不良者佔62.9%。靈性健康之次量表「與人締結」與睡眠品質總分呈顯著負相關,得分愈高者睡眠品質愈好。加護病房護理人員睡眠品質的預測因子為「與人締結」、「有慢性病」及「生理期不適」。結論/實務應用:建議選擇溫和而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運動,不僅可預防慢性疾病,還可減緩痛經問題;再者,將靈性健康相關教育訓練納入全人教育課程中,增強靈性狀態,進而改善睡眠品質。

  • 期刊

背景:本單位為兒童內科病房,平均每日入院高達10床,經實際查檢發現護理人員於兒科病房環境介紹完整率偏低,僅51.9%,其主要原因為:(一)環境介紹項目多;(二)介紹過程被中斷;(三)環境介紹輔助工具不足;(四)家屬未被說明及更換照顧者時未被介紹。目的:兒科病房護理人員環境介紹完整率從51.9%提升至91.0%以上。解決方案:經由專案小組擬訂解決方案:(一)錄製環境介紹影片並製作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二)提供介紹影片多元播放工具;(三)配合病房吉祥物,進行病房友善環境佈置;(四)配合病房吉祥物,設置安撫用物;(五)修訂環境介紹本內容;(六)制定環境介紹核對清單(checklist)。結果:環境介紹完整率由原先的51.9%提升至97.6%。結論:兒科病房不僅要提升環境介紹的完整性,也要塑造友善的環境,本專案藉由影音檔及QR code的方式,並提供多元的播放工具及查檢表,有效提升環境介紹之完整性,維護病童良好的照護品質。

  • 期刊

背景:調查單位產房出生轉入的新生兒個案入院後一小時體溫低於36.5℃(低體溫)中有66.7%容易造成生理異常而使死亡率上升,因此了解新生兒體溫變化及適當保暖是照護新生兒極重要的工作。目的:本專案旨在改善新生兒入住單位低體溫現況。解決方案:本專案自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間,調查產房轉入新生兒低體溫現狀、提出改善措施為擬定低體溫照護標準、將新生兒入住準備相關用物標準化、製作低體溫警醒標語小卡、海報內容、規劃在職人員在職教育、制定定期查檢表。結果:專案執行後新生兒入住體溫回升至36.5℃平均需1.5小時,較專案執行前提早2小時;依出生體重比較,出生體重≥2,500公克者體溫回升至36.5度需1小時,較專案執行前提早1小時達成;出生體重<2,500公克者體溫回升至正常值需1.5小時,較專案執行前提早3小時,兩組改善成效皆達目標。結論:新生兒出生後的低體溫仍是造成病情改變重要的環節,我們加強改善了照護人員認知,值得持續推行改善於臨床新生兒照護中。

  • 期刊

孕婦接種流感疫苗除了能夠有效降低孕婦罹患流感的風險及衍生後續併發症的危險外,所產生的抗體亦可保護出生6個月內的新生兒免於流感威脅。許多研究顯示流感疫苗對孕婦及胎兒是安全且有益的,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家防疫政策也皆建議孕婦接種,但國內孕婦對於接種流感疫苗的意願仍普遍偏低。鑑於護理人員在孕婦接種流感疫苗執行策略上有著舉足輕重的第一線角色,本文將從實務面上探討如何強化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及服務效能,以提升疫苗接種的覆蓋率(coverage rate),相關建議包括提升護理人員與孕婦對接種流感疫苗的專業知識及正面態度、加強孕婦及其家屬的衛教品質與溝通技巧、落實孕婦流感疫苗接種嚴重疫苗不良事件通報機制及正確訊息等,期能藉此強化孕婦對接種流感疫苗的信心及意願,以維護母體與胎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