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9.2.122

護理雜誌/The Journal of Nursing

台灣護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引發的疫情迄今已經蔓延到世界各地100多個國家,三千多萬的人感染與近百萬人死亡,這形成全球醫療體系近一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流行病危機。尤其對於各種慢性病的常規護理而言,COVID-19的肆虐更是持續照護系統的重大挑戰。然而,控制疫情之外還需要採取其他相關政策與措施,以提供有效的及時和持續照護與未來的防範。作者統整台灣在疫情期間政府各部門協同醫療體系、全民照護、疫情管理和國外防疫政策,以提供讀者對台灣與世界防疫的現況了解與參考。

  • 期刊

護理勞動議題漸受重視而成為國內外趨勢,聯合國於2016年更明確指出護理專業人力的投資對於民眾健康、性別平等與經濟成長的重要性。然而良好的照顧品質仰賴身心健康平衡的護理人員,友善護理勞動職場則有賴於政府、工會、醫院多方共同經營與捍衛。在台灣,政府與民間團體經十幾年來篳路藍縷逐步推動各種法規保障,建立友善的通報平台讓基層得以吹哨檢舉勞動權益受侵害情況,基層護理人員也組成產業工會以發聲爭取權益。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衛生福利部提出政策以避免上述事件,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發揮監督與即時反映基層心聲的角色,例如溝通爭取合理的防疫津貼補助、口罩防護設備落實執行、護理勞動權益確保與整體社會對疫情期間護理專業的尊重。但未來國內護理勞動環境尚有漫長的道路須努力,包括勞權教育深根推廣、鼓勵基層反饋吹哨、多元資訊得以透明公開、及政策落實確保;希冀以更友善的護理職場,吸納更多優秀的年輕世代投入。

  • 期刊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持續延燒,國際間陸續傳出第一線醫護人員因堅守工作崗位、提供臨床照護工作而不幸染疫的消息。台灣的護理師基於過去SARS期間的慘痛經驗,以超前部署的概念建構感染防護的照護標準。但國際間的公衛專家對於COVID-19病毒的傳染力及變異性至今仍無法確實掌握,無形增加第一線護理師執行照護工作時的心理壓力。本文以北部某醫學中心為例,應用JBI COVID-19臨床指引及感控照顧經驗,從護理師個人的意識(awareness)、感知的支持(perceived support)、和自我效能/感知的力量(self-efficacy/power)進行防疫準備及心理建設,將感染防護的實證照護指引應用於臨床實務。此外,強化護理師的心理賦權與反思,提升對護理角色的認同及自我價值肯定,建立團隊意識,強化防護概念。此外,將感控概念與常規護理模式兼容並蓄,形成防疫陣線,有效阻絕病毒擴散,維護民眾的健康。

  • 期刊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直接影響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同時也影響護理學校之臨床實習,如何配合政府相關之防疫政策,又能兼顧減少學用落差之實作教學,確實是一大挑戰。本文以長庚科技大學為例分享如何有效率因應COVID-19,調整基本護理學實習模式(於臨床技能中心應用數位教材教學、小組討論、案例分析、技術練習、臨床個案模擬情境演練等),兼顧學生安全且達到護理實習目標。於調整護理實習方案後發現,護生對校內實習之實習環境及指導老師面向滿意度顯著高於校外臨床實習,質性資料分析也發現,護生對於校內實習很正向且表示收穫良多,如學生對臨床技能中心仿真之實習環境、指導老師的教學方法及應變能力、應用虛擬實境情境教案強化學生技術的熟練度及學習成效。本文所分享之應變護理臨床實習模式可做為非預期流行疫情下,仍確保護理實習教學品質之參考。

  • 期刊

背景:胃腸惡性腫瘤是全球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接受化療的胃腸惡性腫瘤病人多以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為主要的輸液工具,但現關注病人置管後舒適度的研究較少。目的:調查中國地區某三甲醫院胃腸惡性腫瘤病人PICC置管後舒適度現狀並分析其影響因素。方法:自2018年6月-2019年8月期間應用方便抽樣選取長沙市某三甲醫院因胃腸惡性腫瘤住院,初次化療行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的病人共91例。運用病人一般情況調查表、置管後舒適度評價量表、腫瘤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調查量表、置管後併發症評估表等表格為測量工具,於病人置管後1個月進行調查。結果:初次化療行PICC置管病人之有效問卷數為91例,問卷回收率為100%。PICC置管期間舒適度總分為34.99 ± 4.07,10例(11.0%)為一般,81例(89.0%)為舒適。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平均分為151.55 ± 18.33。穿刺點滲血共19例(20.9%)、導管脫出7例(7.7%),無其他併發症。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顯示穿刺肢體、自我管理能力、職業是病人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因素(p < .05),這3個變項所能解釋的舒適度得分變異占21.9%。結論:胃腸惡性腫瘤初次化療病人PICC置管後舒適度總體處於舒適水準。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宜根據病人的意願選擇左側肢體置管,當照顧者重視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對需要工作的病人提供適當的護理建議,進而可提高病人置管後的舒適度。

  • 期刊

背景:第二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照顧行為與糖尿病相關情緒困擾及社會支持有顯著相關,而五大人格特質也被認為與第二型糖尿病自我照顧行為有關。目的:探討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的五大人格特質、糖尿病相關情緒困擾及社會支持與自我照顧行為之間的相關。方法:採橫斷性研究設計,方便取樣收集200位第二型糖尿病病人,以問卷收集個人及疾病特性、五大人格、糖尿病相關情緒困擾、社會支持及自我照顧行為。採用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強迫輸入複迴歸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結果:高社會支持者,其糖尿病總自我照顧行為愈好,糖尿病相關情緒困擾與總自我照顧行為無顯著相關,愈傾向外向性、友善性及謹慎性人格者總自我照顧行為愈好,而愈傾向神經性人格則其總自我照顧行為愈差。經由強迫輸入複迴歸法分析,年齡與社會支持為總自我照顧行為的顯著相關因子,解釋19.5%總變異量。結論/實務應用:醫療人員應優先考量病人的年齡及社會支持以改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照顧行為。人格特質因其與自我照顧行為有顯著相關,所以仍應考量病人的人格特質,提供符合個別性衛教。

  • 期刊

背景:大多數晚期肺癌病人在接受免疫療法前,往往都先歷經過其他的治療。相較於接受第一線治療之晚期肺癌病人,這些病人更易出現易受傷害的傾向及衰弱的狀況。目的:本研究在探討晚期肺癌病人接受首次免疫療法前之衰弱狀況。方法:收集將接受免疫療法52位晚期肺癌病人以Fried標準判定其衰弱狀況。使用工具包括:病人基本資料、巴氏量表、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國際身體活動量表及手握力與4.6公尺行走速度。結果:發現衰弱者占17.3%,衰弱分組會受到共病症(p = .023)、身體質量指數(p = .004)、日常體能狀態(p < .001)、日常生活活動功能(p < .001)及生理檢驗數值白蛋白(p = .042)、C反應蛋白(p = .048)的影響。結論/實務應用:本研究晚期肺癌病人以體重減輕與低身體活動量為衰弱的主要症狀。因此,醫療人員在病人接受免疫療法前,應評估病人的營養與身體活動功能狀況。盼藉由此研究可提供臨床照護人員思考如何在接受免疫療法之前,提供病人衰弱相關照護。

  • 期刊

背景:本單位為內科重症病房,專案期間護理新血都是參加二年期護理師訓練課程(nurse post graduate year)學員。護理知能、儀器操作、危急狀況之預測、緊急處置能力、病人問題評估與處理能力是應具備的重症護理能力,心律判讀更是將能力串連及整合的表現,卻又是此階段學員最無法勝任的重症情境。目的:本專案目的為提升參與兩年期訓練課程之護理師異常心律判讀認知、異常心律判讀與處理評量正確率及異常心律照護自信程度。解決方法:自2018年4月5日至6月18日,依現況調查為改善依據,教學改善策略有:(一)異常心律臨床情境教學;(二)建構多媒體教學互動式電子書;(三)規劃記憶策略;(四)心智繪圖。結果:學員異常心律判讀認知正確率由52.5%提升至92.5%、技能評量正確率由56.3%提升至92.5%、異常心律個案照護自信程度由5.5分提升至9.1分,達設定目標。結論:藉由多元教學的介入,不僅加強學員學理記憶和技能,對於異常心律的情境不再慌張,更能發揮問題解決能力,奠定重症護理角色及職業信心。

  • 期刊

背景:動脈內取栓術為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並幫助血管再灌流的新穎手術方式;能減少腦損傷和失能的風險。鑑於本單位動脈內取栓術術前準備過程複雜造成缺失率高達100%;雖皆為幾近錯失(near-miss),但仍有病人安全之疑慮,因此選用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HFMEA)檢視單位動脈內取栓術術前準備流程,找出高風險因子,執行預防措施及因應策略,確保病人安全。目的:降低急診室動脈內取栓術術前準備缺失率。解決方案:本專案依照HFMEA之五步驟進行,執行日期2019年4月1日-10月31日,依潛在失效原因進行危害指數計算與決策樹分析並擬定行動方案:製作同意書quick response code、設計醫令套餐、制定查核表、修訂同意書與程序書、舉辦在職教育、建立稽核制度與增購設備。結果:原16項潛在失效原因的有13項危害指數均降低至8分以下進步率為81.3%;持續追蹤本單位2019年12月,動脈取栓術術前準備缺失率為0%,顯示有達成專案之目的。結論:本專案運用HFMEA建構動脈內取栓術執行流程安全策略,執行的結果是完備術前準備過程,且病人沒有發生手術延遲。建議國內各醫院能針對病人安全之高風險流程進行檢測及改善,以提升病人的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