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220.114

中外文學/CHUNG WAI LITERARY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114
0.114 2023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中文 15
外文 5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薄伽丘與喬叟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一個是義大利人,一個是英國人;一個是十四世紀前期人,一個是十四世紀後期人。但他們都生活在十四世紀的歐洲中古基督教封建世界衰落與近代文藝復興世界興起之際,其生存氛圍相同。因此能創造出形式相同、內容相似、批判基調相近的偉大著作:《十日談》與《坎特伯利故事集》。由於他們同樣生活在中古到近世的過渡期中,兩人都在作品裡感嘆中古基督教世界理想的式微,也對現實世界中古精神的沒落加以批判,但另一方面他們都放棄拉丁文,使用方言創作,各自為義大利與英國的近代民族文學奠下基礎。

  • 期刊

過去西方學者均認為喬叟寫出了古今共通的普遍人性,並認為他不受當時的歷史環境影響,以公正客觀的超然立場描寫「普遍人類的生活相貌」。然而,如果在研究喬叟時顧及其作品與當時的歷史文化事件的關係,如吟遊詩人沒落、人文主義興起、社會內在的階級衝突、農民叛亂事件等,更能清楚瞭解喬叟如何深受當時所處環境的影響,並在詩作裡表達對歷史文化事件的態度。涉入歷史的喬叟因而比普遍性的喬叟更具人性,也更有真才實學。

  • 期刊

在《坎特伯利故事集》的十個片段中,有四個片段包含由浪漫傳奇衍伸出來的故事。喬叟運用中古時代浪漫傳奇(romance)的素材,透過仿作及諧擬兩種形式,探討騎士精神的典範。〈騎士的故事〉(The Knight 's Tale)呈現出「完美高貴的騎士」與浪漫傳奇此種文類的典型,而〈騎士隨從的故事〉(The Squire's Tale)和〈托帕茲爵士的故事〉(The Tale of Sir Topaz)呈現出的則是此二者的諧擬。在巴茨太太和小地主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喬叟融合傳統典範的若干元素與中產階級的新價值觀,重新塑造了「理想騎士」的形象,而其中所包含的中產階級價值觀,又顯示出喬叟體認到整體社會改革的必要。

  • 期刊

喬叟《騎士的故事》充滿層層的觀看敘事,為最早處理凝視帶來類似反轉的作品。當監獄裡的帕勒蒙及阿爾賽特,藉由視線的媒介,看見花園裡的艾美莉時,兩人立即都成為愛情的俘虜,成為所凝視客體的犧牲者;然而艾美莉卻從未察覺他們的存在。同時艾美莉也是全文中最不被彰顯的能指,在公共的場域與男性氣概華麗展示中,她是被隱沒的;而其「主體性」也顯然被剝削。

  • 期刊

《坎特伯利故事集》FRAGMENTS VII and VIII八篇故事有四篇和西方天主教的修院制度有關,尤其是本篤會的修院制度。〈船長的故事〉中的修道士看來是法國本篤會會士。〈小修女院院長的故事〉中的敘事者,〈修士的故事〉中的敘事者,以及〈第二個修女的故事〉中的敘事者,都應該是英國的本篤會會士。此外,喬叟很有可能刻意將開頭的前三個故事放在一起。在本論文中,我將視這四個故事為喬叟對西元十四世紀本篤會修院制度的批判。喬叟首先在〈船長的故事〉中提出十四世紀修院制度的兩大嚴重問題:修院龐大土地資產對修道生活的影響,以及修道院院長和修士的關係。在喬叟筆下,〈小修女院院長的故事〉和〈修士的故事〉中的敘事者都是本篤會的,生活行徑迴異於修院理想規範。〈第二個修女的故事〉中修女的言行則接近修院理想,足堪成為十四世紀修士修女的典範。同樣的,〈第二個修女的故事〉中的女英雄是聖西西莉亞,她殉教犧牲,召喚十四世紀的修士修女回歸「日常受難」的嚴謹修道生活。

  • 期刊

本文是針對薄伽丘《十日談》中的瘟疫背景來探討當時歐洲的黑死病現象。瘟疫從烏克蘭的克里梅亞(Crimea)傳到歐洲,首先登陸西西里,隨後蔓延全歐洲。薄伽丘便以此作為他小說中三男七女在佛羅倫斯郊外的別墅相過,輪流說故事打發時間的動機。所以即便小說中並未對瘟疫多加著墨,但黑死病卻是整本書的背景。事實上,這場瘟疫對歐洲的影響甚鉅,因而有所改變的包括了社會及心理層面。黑死病除了在歐洲肆虐外,亞洲也未能倖免,在中國這場傳染病甚至成為改朝換代(元朝結束,明朝興起)的原因之一。不過《十日談》中的這場橫行歐、亞的瘟疫也有其正面意義。患病死亡者眾,減少了歐洲人口的壓力,於日後義大利輝煌的文藝復興時代不無貢獻。

  • 期刊

本文旨在為讀者介紹薄伽丘的生平和作品。文章先介紹薄伽丘的生平及所謂的次要作品,並試著把薄伽丘安放在十四世紀義大利和歐洲的大幅背景之下,觀照其人其文。接著再討論《十日談》,《十日談》作品的意涵豐富,無法在短短篇幅裡綜觀全局,因此本文只專注於談論引言(Preface,即《十日談》最前面的介紹部分)和序文(Proem,第一日第一個故事開始前的介紹文),用來闡釋一些基本觀念,以有助於閱覽《十日談》全書。

  • 期刊

無論在法國或在義大利,十四世紀的音樂發展裡,教會音樂固然佔有重要的份量,但是以各種文學作品為基礎完成的「世俗歌曲」亦開始嶄露頭角;在音樂領域中亦直接使用文學文類名稱指稱此類音樂,如法國的virelai, ballade, rondeau或義大利的madrigale, ballata等等;文學與音樂的互動於此時已經開始。本文即以義大利十四世紀的世俗歌曲為主要文本,管窺此時之文學與音樂的互文情形。

  • 期刊

中古英國的韻文傳奇,其傳播主要是透過口述為之,聽眾多為貴族階層或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成員,自十五世紀以後,開始有越來越多的讀者,但傳奇基本上仍保留口述傳統的特色。這個口述的框架使得這些韻文傳奇帶有以動作為導向而非單純描述修飾的敘事語言,其中一個特徵便是暴力的展示。有趣的是,越和民間故事形式相近的傳奇,其暴力型態越組糙,而越接近「宮廷傳奇」的傳奇,其暴力型態便越複雜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