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9.97.157

中外文學/CHUNG WAI LITERARY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114
0.114 2023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中文 15
外文 5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以科幻小說寫作著稱的黑人男同志作家山謬.德拉尼(1942-),在回憶錄《紅色時代廣場,憂鬱時代廣場》中,以懷舊方式探索紐約市仕紳化前的另類共群。九○年代在朱利安尼市長主導的新自由主義都市規劃下,時代廣場原本蓬勃的色情產業快速凋零。當中的族裔、階級、職業、性文化等多元性消失殆盡,取代的是迎合中產階級消費者及觀光客的購物商圈。本論文援用障礙研究與酷兒理論,分析回憶錄中的「殘/酷」交織性,藉由波茵的「反思型懷舊」、卡妃爾的「殘時間」、米切爾與石耐德的「健全國家主義」、「新自由主義生命政治」等概念,凸顯障礙者與貧窮酷兒的性權是如何受到強迫健全主義及仕紳化婚家主義剝奪;並批判新自由主義定義下的社會融入模式是如何犧牲大多數消費不起的污名人口,只讓少數過去被邊緣化的人口享有躋身常模的特權。本文同時也探討主流所謂的正常或健全是如何倚賴排他邏輯來合法化常模主體的存在與幸福感,而此與不公義的合謀即舒蔓所謂的「仕紳化快樂」。

  • 期刊

本文旨在於檢視醫療、健康與相關概念,如醫院、醫生、公共衛生等,在哲學家傅柯探討權力與生命兩者關係論述中所扮演的角色。全文主要分成五部分:首先,本文釐清傅柯使用權力與權力關係詞彙的意義,並討論醫療和健康如何作為規訓權力的重要技術。接著,筆者處理傅柯的生命政治構想,說明他以不同方式看待權力與群體關係時,醫療所呈現的不同功用。再來,本文勾勒醫療、健康與自我照顧的關聯,聚焦其對自我關係的作用。然後,筆者回顧傅柯所談的幾種醫療關係,並以其作為思考健康的集體生命或權力關係可能的起點與範例。結論部分,本文則從瘋狂的角度,略談傅柯自我照顧概念的侷限。

  • 期刊

今日風行於流行文化的「笑療法」,配合人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思想遺產,已成為一個跨領域的文化工業。本文耙梳大笑養生思想的歷史文化起源,探討十八世紀生理論述如何為一個新興文化典範立基。在此體系中,「生命經濟」提供理解大笑行為的理路:藉由大笑引發的身體運動排除廢物、加速身體循環,並治療各種心疾,以促進健康。以此為基礎,「大笑益生論」試圖將個體健康平順地轉譯為社會健康,並成為文學和文化市場中自我指涉的商品:它將喜劇中反經濟的消耗、混亂轉為開懷的資源,規避其複雜社會衝突的政治文本。本文將閱讀《項狄傳》與《憨弗雷.克林克出遊記》以探究是類論述在文學語言的介質中所隱含的反諷與難題。

  • 期刊

科幻小說中,疾病及醫療的書寫差異折射出現代性想像所經歷的變遷。本文擬以四部醫療科幻──劉興詩〈鄉村醫生〉(1963)、葉永烈〈愛之病〉(1986)、王晉康《生死平衡》(1997)和陳楸帆〈未來病史〉(2015)──為主要例子,從中國當代科幻小說中梳理出一段粗略的疾病與醫療史。首先,「疾病」經歷了隱喻化過程:從普通的常見病,到「資本主義」特殊病,到象徵「文明衝突」的流行性病毒,再到後人類的身心變異。相應地,「醫病」的態度經歷變遷:從技術樂觀主義,到醫學人道主義,到對西方現代醫學的挑戰,再到以後人類「診斷」人類。更深層意義上,疾病敘事的變化反映了當代科幻小說中現代性想像的不同階段:社會主義現代性;從社會主義現代性到西方現代性的過渡;對於西方現代性的反思和替代性方案的尋找;以後人類角度超越現代性。在此過程中,人的主體建構方式亦發生改變:從集體主義主體性,到帶有意識形態標籤的個人主體性,到帶有文化特徵的個人主體性,再到後人類主體性的建構。

  • 期刊

本篇論文從德希達閱讀佛洛伊德出發,討論吳爾芙的《幕與幕之間》如何呈現了書寫技術(性)、郵寄技術(性)與檔案技術(性)。《幕與幕之間》雖為村莊居民聚在一起觀賞英國歷史劇的小說,我們卻可觀察到上述眾多的技術(性)。首先,書寫作為痕跡,藉由括弧將自己敘述其內。其次,郵寄技術物(信件、報紙、帳單)和遠端傳輸、運輸技術物(火車、汽車、腳踏車、飛機、電話、教堂的鐘),呈現了觀眾四散而去的意識與記憶。最後,建檔的欲望(二戰前夕再現英國歷史以凝聚社群),和檔案摧毀自身的欲望(歷史劇無法呈現單一意義與最終意指),讓《幕與幕之間》實踐了德希達式的檔案技術(性);也讓吳爾芙這部關於舞台的書寫,更深刻地帶出德希達式的書寫舞台。

  • 期刊

瓦爾特.司各特創作的絕大多數小說,皆以知名的歷史事件做為故事的背景,只有極少數,例如本文關注的《蓋伊.曼爾寧》,指向當代的社會議題。《蓋伊.曼爾寧》講述一群世代與蘇格蘭民眾相互依存的吉普賽人,遭到地主以社會進步之名,被迫離開家園的事件。然而上述事件所暗指的,或許是與司各特同時期,發生在蘇格蘭高地的清地運動。十八世紀中葉開始,數以萬計的高地佃農,遭地主驅離世代賴以為生的土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高經濟價值的黑面羊。司各特藉由這部小說批判社會現代化背離了蘇格蘭舊有的傳統,也藉著這群以梅格.梅里莉絲為首的吉普賽人暗喻高地人遭受本國政府如同殖民一般的對待。《蓋伊.曼爾寧》所撰寫的,是蘇格蘭的百年創傷史,此一創傷史直至今日都是研究蘇格蘭近代歷史與文學不可或缺的珍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