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9.56.45

中外文學/CHUNG WAI LITERARY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114
0.114 2023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中文 15
外文 5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隨著當代科技科學的分子轉向,奈米實在界的浮現,以及物質、能量、資訊和生命的動態流動,促使傳統人文主義及人類中心的世界觀產生徹底的轉變。界線的滲透、橫跨與重構,以及複雜系統的非線性反饋迴圈,都逐漸讓人類可問責性的概念越來越複雜。本文從分子女性主義的視角去參與相關的論述場域。首先,我彰顯人類世和病毒世的內爆,藉此提出一個跨物種繞射的體現視角主義。其次,我討論哈洛威的做親族政治,及其對馬古利斯的共生發源論的詮釋。第三,我檢視帕里西的微型女性主義政治,及其對馬古利斯的內共生理論的闡述。最後,援引相關研究,我將從有機體延伸組織的角度來勾勒異質共生的生命圖像,並探討複雜生命連結的微型界線政治。

  • 期刊

論文聚焦傅柯對生命政治的論述,追蹤他對西方進入現代性後權力技術的分析,特別是生涯中後期提出的治理性概念。除了重新定位權力技術作用的對象與場域,治理性的概念也幫助我們一窺控制社會中環境整體的動態互動如何協商權力與抵抗的(非)關係。借用德勒茲「皺摺」的隱喻,我們從傅柯權力分析中看到遊走微觀與巨觀多層次的皺摺──從巨觀的主權權力到微觀的規訓權力,然後從規訓的微觀物理回到人口的巨觀物理,再從人口做為巨觀的政治主體到其環境內部的微觀部署;這些不同層次關係性發展出的治理性概念再與源自生命的抵抗形構出非關係之關係的無限褶曲。然而,傅柯對岡居朗的閱讀與他賦予作品未來完成式的解放時間觀,讓陷入永恆誘發的非關係之關係再度產生皺摺──唯獨這次是辯證的皺摺,讓傅柯對權力的分析能夠與其分析對象產生「分離」,並使生命之權進一步規約新的理性。

  • 期刊

我們如何從「微關係」的角度來思考當前政治與文化場域中的倫理問題?本篇論文將藉由美學政治的角度來討論這個議題。在這個思考框架下,本篇論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討論洪席耶的美學政治論述,在這個部分我試圖指出,洪席耶對當代政治與美學場域上的倫理轉向的批判,批判的背後可以說是一種建立在微關係上的美學政治思維。第二部分討論羅斯伯格的文化政治思考,他所提出的「牽連的主體」這個概念,也是一種主體可以被裂解成複數主體的微關係政治連結觀點。論文的第三部份則嘗試將上述的理論觀念連結到美學創作場域,以台灣作家吳明益的《單車失竊記》為例,將這部作品當作一種思考的行動,討論小說中所進行的歷史與當代時空的連結所嘗試促成的微關係想像,這些由人與非人主體所牽連出的微關係之下所牽涉的感性體制,以及這些微關係背後所涉及的政治與倫理問題。

  • 期刊

香港作家陳冠中(1952-)於2009年出版《盛世:中國.2013年》,此書是作家創作生涯中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定居北京九年後寫出,奠定了陳冠中在香港文學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亦惹來爭議。自2000年後,陳冠中長期不居於香港,並寫作一系列不以香港為背景的作品,其人其作應在怎樣的意義下被理解為香港文學的一部分?本文將通過多個閱讀向度,另闢蹊徑地重新解讀《盛世》。首先,本文將通過文本細讀發掘《盛世》中的「香港」及其作為香港文學的詮釋和意義。接著,本文將對《盛世》作微言大義式和互文式閱讀,重新解讀小說中的一些關鍵情節及其建基於「香港性」的創作動機。最後,本文把《盛世》回置到陳冠中接近四十年的寫作生涯作互文閱讀,闡析《盛世》如何體現陳冠中這位出身香港的文化人貫徹始終的反專制主義的思考,以及他畢生作為「左翼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文化立場和所面對的挑戰。

  • 期刊

本文試圖描繪二十世紀末以來華文小說世界裡流變為魚的敘事版圖,思考:近三十年來香港、臺灣、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華人作家們,何以不約而同地藉由一場場化身為魚的幻想,開展出中國與民國、漂泊與離散、身體與身份等問題的思辨?首先,政經發展互為鏡面的香港和臺灣,其島和半島上的小說家和編劇,如謝曉虹、王良和、郝譽翔、李維菁、夏曼.藍波安、陳果等,透過人體和魚體來回切換的敘事,共同應對身體異化或身份同化的困境。其次,兩位跨域書寫的東南亞小說家黃錦樹和隨庭,同時在小說裡模糊人與魚的界限,引出華人漂泊的潮濕回憶,還有一直處在悲傷的存活狀態,重塑半島故鄉和島國異鄉的身體感。本文探析各地流變為魚敘事的動向、目的和效果,並指出此一變形寫作,顯現近三十年來東亞、東南亞華人充滿流動性的性別意識、海洋意識和離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