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05.105

中華牙醫學雜誌(中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Dentistry

中華牙醫學會,停刊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牙周病是由口腔內細菌所引發的發炎性疾病,當牙周組織受到細菌入侵之後,自然地,體內會自動啟動免疫反應。近年來,發現免疫系統裡的T細胞可以直接地或間接地使得RANKL增多,RANKL是啟動噬骨細胞生成的主要物質,所以T細胞和骨吸收之間的關係也成了熱門的研究主題,有學者甚至提出了osteoimmunology這個新名詞,來突顯出免疫系統和骨頭重塑間的關聯及重要性,這是一門新興的學問。本文將探討T細胞主導牙周病骨吸收的過程,從T細胞是在何種條件下產生RANKL、T細胞如何直接及間接地使RANKL增多,以及T細胞如何干涉RANKL在噬骨前驅細胞內的訊息傳導,讓大家了解T細胞在骨質喪失中所扮演的巧妙角色。

  • 期刊

動機與目的:近年來經金屬溼式微電弧電漿氧化表面處理技術(micro-arc osidation CMAO) technology) 在鋁、鎂、及鈦合金等輕金屬表面氧化處理的應用逐漸受到重視,這是一種簡便快速之輕金屬表面處理方法。本篇文章討論在鈦試片上施以溼式微電弧電漿法表面處理,改變表面結構與化學組成,並進而探討共生物效應:如骨母細胞的貼附、展開、生長及分化,與動物實驗中移除扭力與組織學的檢驗,並藉由初步的生物測試結果來評估輕金屬工業表面處理技街應用在臨床人工植骨研究的發展潛力。材料與方法:由數篇論文中歸納其初步的細胞測試與動物實驗結果,以探討MAO表面處理技術的生物效應與分析未來可行的研究方向。結果:施與MAO於欲試片上,能夠提供表面俊的孔洞性與粗糙度,而微結構的改變可以進一步促進氫氧基磷灰石塗層的生成作用。初步的生物測試結果表示,MAO表面處理技術具有良好的生物效應,對於骨生成有正向的效果,但表面巨型態與微結構各別的差異對於細胞組織的影響機制仍有待未來進一步的研究。結論:由初步的實驗結果得到,MAO表面處理技術對於骨整合有潛在的正向效果,在植體研究領域裡具有很高的發展潛力。

  • 期刊

牙醫界對於牙周病的分類長期以來存在著分歧的意見,即使是1999年由美國牙周病學會所提出之最新的牙周疾病分類系統也仍然受到各界質疑。本研究目的為評估牙醫師對於慢性牙周炎和侵犯性牙周炎診斷的一致性,並分析在前述之新分類系統中慢性牙周炎和侵犯性牙周炎的診斷依據的可用性。共16位不同訓練資歷的牙醫師參與本研究,他們分析了86位於某醫學中心接受全口牙周治療病患的臨床資料,包括病患基本資料、全口臨床相片及牙根尖放射片、全口牙周檢查記錄等,本研究以問卷記錄醫師對每一位病患牙周病的診斷名稱及所採用的診斷依據。以Kappa analysis分析一致性,結果顯示牙周病專科醫師組別診斷最具有一致性,而實習醫師組和全科訓練住院醫師組對於牙周病的診斷則未顯示有一致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現行牙周疾病分類系統仍然未臻完善,須在新知識繼續發展下,修訂更符合臨床診斷需求之牙周疾病分類系統。

  • 期刊

本研究之目的,瞭解北部地區0-6歲兒童齲齒狀況。資料收集採分層多段隨機集采抽樣調查設計,針對北部地區幼稚園、托兒所幼童進行抽樣,共抽樣1344人,實際完成檢查人教1213人(90.25%)。研究結果顯示北部地區平均乳牙齲齒經驗指教(deft index)為3.67顆,乳牙齲齒盛行率為61.48%,乳牙填補率為25.83%;男生平均乳牙齲齒經驗指數(deft index)為3.68顆,女生為3.67顆,二歲到三歲期間是幼童齲齒增加的關鍵期,乳牙龋齒盛行率亦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本研究發現父母親教育程度及社經地位越高其口腔保健知識、態度分數就越高,其子女乳牙龋齒經驗指數、乳牙龋齒盛行率相對的比較低。

  • 期刊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小教師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行為現況及其與社會人口學、校園口腔保健計畫間之關係。研究設計乃針對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任教於高雄縣、市之國小教師,進行口腔衛生知識、態度及行為何卷調查。採分層集束隨機抽樣(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調查法,共計抽出50所學校,1866位教師。回收有效問卷1024份,回收率54.88%,問卷資料以Microsoft Access建擋,再以JMP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國小教師口腔衛生知識分教平均為67.05±13.52,態度分數平均為76.82±6.69,行為方面,國小教師刷牙次教以一天三次(含)以上佔62.31%居多,使用貝氏刷牙法佔48.24%,定期看牙醫習慣佔57.67%。整體而言國小教師口腔衛生知識尚待加強,態度屬正向,然而以口腔衛生促進者角色而言應再努力加強。建議有關單位未來宜整合校園口腔保健計畫,有組織、有系統、持續性推動。

  • 期刊

身心障礙兒童由於身體障礙種類及程度的不同,維護口腔衛生的能力較一般兒童不足。本研究目的在於建立高雄縣身心障礙兒童口腔流行病學基本資料,以提供將來推廣身心障礙牙科醫療費用推估及預防治療計畫之依據。本研究針對設籍於高雄縣並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十二歲以下學童為對象,共526位,其中男童314人、女童212人,平均年齡為7.44±2.89歲。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岡山秀傳醫院及衛生署立旗山醫院,進行口腔現況之檢查,而每位兒童在進行口腔檢查前,請主要照、護者填寫問卷,而每位兒童檢查後再施予牙齒局部塗氟及潔牙教育。以JMP,SAS統計軟體以頻率、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卡方檢定、變異數分析、回歸分析的方法分析口腔健康狀況及各項背景資料之相關性。分析結果:龋齒盛行率為79.09%。恆牙龋齒指數(DMFT index)為1.15±2.08,乳牙龋齒指數(deft index )為4.01±4.52,龋齒填禍率為19.68%。如何有效維護身心障礙兒童口腔健康,除了教導照護者、特殊教育學校老師、護士正確的潔牙保健知識外,也需藉媒體、社區和機構等多管道來推廣。如此才能真正落實預防甚於治療,改善身心障礙者的口腔健康之目標。

  • 期刊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ental caries of 6-14-year-old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Kaohsiung County, 1671 children aged 6 to 14 year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a 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the parents, the decayed, missing, filled teeth (DMFT) index and caries prevalence were lower, and the filling rate was higher in the children, For fathers and mothers with a college education or higher, values of the DMFT index of their 6-14-year-old children were 1.77 and 1.48, while those children whose fathers and mothers had a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or less, the values were 3.53 and 3.48, Differences in .both valu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01). For fathers and mothers whose vocations were on level 4, values of the DMFT index of their 6-14-year-old children were 1.66 and 1.23, while for those fathers and mothers whose vocations were on level 1, the values were 2.71 and 2.51. Differences in both valu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01).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noted between children' caries and their parents' socioeconomics status Families are the main resources for 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habits of children. Determining how to decrease the disparities of caries prevalence of children of parents with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statuses would be a important subject of education and public health.

  • 期刊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中老年人存留自然齒的數量及其功能性與咀嚼能力之相關性。採立意取樣的方式,以高雄市六家牙醫診所患者且年齡在四十五歲或以上之高雄市民為研究樣本,使用問卷調查配合口腔檢查的方式並依牙齒健康狀況定義其功能性,來蒐集每一樣本的存留自然齒數及功能性自然齒數,與食物問卷自評式咀嚼能力的相關資料。收案日期自2006年3月至2006年10月,期間共收集有效樣本296人。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存留自然齒數及功能性自然齒數均為影響中老年人咀嚼能力的預測因子;不論是存留自然齒數或功能性自然齒數,若能保留二十顆或以上,就越能保有良好的咀嚼能力,也越能降低年齡對中老年人咀嚼能力的衝擊。

  • 期刊

本文研究對象為台灣國小教師與校護,目的為探討台灣地區國小教師、校護之口腔衛生知識、態度、行為現況及其與社會人口學、參與校園口腔保健計量間之關係。研究採取橫斷研究並且配合問卷調查。採分層多段集束抽樣(stratified multi-stage cluster sampling)調查法,共抽出267所學校,2,526份問卷,回收率86.68%。資料以JMP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2526名教師與校護中,其口腔衛生知識平均總分為73.10分,主要影響因素為:年齡、擔任職務、是否為健康促進學校、是否參加合氣漱口水計畫、學生中午是否有餐後潔牙。口腔衛生態度平均總分為77.83,主要影響因素為擔任職務,校護明顯優於教師。在行為方面:有65%教師及校護一天刷牙次數三次(含)以上,使用貝氏刷牙法佔53.13%,有定期看牙醫者習慣者佔53.68%。有44.62%教師與校護不清楚其服務學校參與鈞93、94年度健康促進學校。校護不論在知識、態度、行為均優於教師。口腔知識、態度、行為三者間呈正相關。校護應發揮其護理專業優勢,執行口腔衛生推廣活動,並協助教師配合學校積極推行有關口腔保健活動。

  • 期刊

台灣東部地區醫療資源與西部地區相比有很大的差異性,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醫療資源的缺乏對於兒童齲齒狀況的影響。本研究是採分層多段隨機集束抽樣法。以台灣東部地區六歲以下兒童為研究對象進行抽樣,樣本數共計600人,男生317人(52.82%)、女生283人(47.18%)。研究結果顯示台灣來部地區兒童的deft index為5.01±4.82、龋齒顆數(dt)為4.09颗,乳齒之龋齒盛行率71.93%。東部地區鄉村兒童的deft index為5.33,較居住在市、鎮兒童(4.88、4.83)為嚴重,顯示出鄉村兒童並未受到足夠的口腔醫療照護。因此必須加強家長及照護者之口腔衛生教育宣導,讓幼兒能定期至牙科診所接受塗氟或裂溝封塡等預防工作,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並鼓勵牙醫師參與巡迴醫療計畫,以改善偏遠鄉鎮居民醫療缺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