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96.184

哲學與文化/Universitas: 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

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受到李普曼的啟發,馬修斯於1994年出版《童年哲學》一書,首度正式提出「童年哲學」(The Philosophy of Childhood)一詞,將「童年」和「哲學」兩件事連結在一起。「童年哲學」的提出,似乎是對於「成人哲學」的一種對比式觀照。以前沒有或不知道有所謂的「童年哲學」時,「哲學」似乎就等同於「成人哲學」,或是「成人哲學」的代名詞。如果「童年哲學」可以成立,「童年哲學」具合法性,首先必須預設兒童可以是一個哲學家,即使是廣義的哲學家;其次,童年哲學和成人哲學的關係為何?童年哲學對於成人哲學的意義是什麼?童年哲學是否作為「前」成人哲學而補充了成人哲學?本文擬從「兒童哲學的三層意涵」、「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到底什麼是哲學家?」的鋪陳,進而討論「童年哲學」的意涵,以及可開展出的意義與價值。

  • 期刊

赫拉克利特殘篇52的「兒童統治」思想對尼采和海德格爾等人有重要影響。尼采對殘篇52的偉大回應是:兒童是同一者永恆輪迴的軸心以及精神三變的永恆開端。海德格爾在《根據律》系列講座的最後,借用赫拉克利特殘篇52,請「兒童」出場現身,於是「偉大的兒童們」、「呈現王者風範的兒童」在海德格爾的哲學體系裡君臨天下!尼采、海德格爾的兒童主義不是橫空出世的,思想史以及時代精神為這兩位大哲學家的兒童主義的孕育、誕生準備好了溫床。赫拉克利特、尼采、海德格爾的哲學與中國的童心主義是相互呼應的。兒童主義哲學不只凸顯了兒童的地位,而且可以凸顯童年哲學(兒童哲學)的學科價值。

  • 期刊

傳統的西方哲學是一種以視覺為中心的哲學,將注視看作是獲取真知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徑,受此影響童年哲學也傾向於將兒童視為「被觀看或監視」的對象,通過強化對兒童的社會化來適應成人及其文化的要求,因而在本質上是一種缺乏「傾聽」精神的霸權哲學。本文則力圖恢復中國自古以來的「傾聽」傳統,並繼承西方近代以來建立傾聽哲學的努力,以此重構和描繪童年哲學的未來圖景。全文圍繞三方面的內容展開:第一部分重在解構傳統西方哲學所具有的「視覺隱喻」傳統,揭示近代以來西方哲學所發生的傾聽轉向,探索童年哲學的傳統脈絡及重拾傾聽的必要與意義;第二部分通過對傾聽概念的詞源學分析,揭示童年哲學中的傾聽之本質與內涵,分析傾聽的可能類型;第三部分則重在探討實踐中重建與兒童之傾聽關係所應遵循的行動框架、基本原則與倫理態度,並闡明可應用的傾聽方法與策略。

  • 期刊

本文共分以下五部分:一、哲學的目的在於開發理性追求普遍性;二、兒童哲學的三重意義:「為兒童的哲學」、「陪伴兒童的哲學」、「教導兒童的哲學」;三、想像力的作用,根據汪斯丹博根(Van Steenberghen)在《知識論》裡指出關於想像力的作用有三個方向的功用;四、想像力之於兒童哲學的意義,根據前一小節的三個方向延伸發展;五、兒童哲學不只使兒童受益。本文旨在說明兒童哲學不只是處理源自兒童所發展出來的哲學課題,其實透過兒童哲學的探究,也更激發了成人的哲學發展。

  • 期刊

敘事哲學(Narrative Philosophy)基於哲學與文學的跨學科研究而成立,可以概括為對敘事的哲學研究和對哲學的敘事記述。本文以敘事哲學及其讀法為前提,首先提出敘事哲學的讀法能夠成為兒童讀經的有效方法。其次,通過敘事哲學的讀法將《論語》的文本進行重構,論證敘事哲學讀法可以當為兒童讀經方法。敘事哲學的讀法,由於以敘事載體和敘事世界代替了難以理解的概念及其理論,與兒童一起讀經時非常有效的方法。最後,提出這種讀法作為一種兒童讀經的方法,是對經典的敘事的理解,也是對經典和注釋的二分法體系的解構,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其對經典敘事的進行重構的同時,創造新敘事的意義。

  • 期刊

帛書本《老子》第四十章首句「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堇」字的訓釋目前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方認為當讀作「僅」,義為少;另一方認為當讀作「勤」,義為多。從話語語言學的角度看,此句與緊接其後的兩句「中士聞道……」、「下士聞道……」構成遞降關係。從哲學義理的角度看,本體論或宇宙生成論意義上的《老子》之「道」既等於「無」也等於「有」,「玄之又玄」。這兩個角度的分析均說明《老子》之「道」具有深奧難懂、難以把握或難以踐行的特徵。本文認為,將「堇」理解為「少」的觀點彰顯了《老子》之「道」的這一特徵,因而合理正確,而將「堇」理解為「多」的觀點完全否定了這一特徵,不合本章主旨或語義中心,不能成立。

  • 期刊

現代醫療技術日益發達,醫學專業訓練越來越趨向於技術化與標準化,與此同時,醫病糾紛的社會事件也層出不窮。為緩解醫病之間因知識、社會背景等差異造成的溝通不良而延伸各種的糾紛,醫療體系更要求醫療人員面對病患須加強同理心,提供更人性化的照護服務。提升醫療人員同理心與溝通能力,一直是醫學倫理教育重要的教學環節,本文希望藉由儒家體系中的道德情感論與朱熹「居敬窮理」的道德實踐方法,建構起具同理心與價值引導的醫療倫理決策訓練模式,提升醫療照護中醫病溝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