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49.233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000
0.000 2023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區域地理 44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文應用羣體決策的腦力激盪法,構律都市生活環境評估體系的階層結構,同時對台北市進行實況調查,以瞭解現有環境的實質狀況,並就實質反映的評估,應用層級分析法(AHP)與評點轉換,以構建環境評估模式,分析台北市各行政地區居民對生活環境的認知情形。從台北市實證結果,地方政府可擬定都市環境改善的優先順序。

  • 期刊

電訊爲協助人類克服空間摩擦以促進資訊交流的一種運輸系統。處於今日所謂電腦與電訊的時代,資訊在人類活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電訊使用對空間結構可能發生的影響頗值得吾人重視。由於電訊技術與服務,目前只是發展初期,其對旅行行爲,活動區位選擇及空間結構等之影響非常複雜,很難預測。究竟電訊將促使活動的空間分佈趨向分散化抑或集中化,尚無定論。回答此一問題,必先對電訊的供給面、需求面(使用者)及政府的干預等相關方面有所瞭解。本文之目的在探討活動區位選擇與電訊之關係,推測其在都市空間結構之可能影響,並就我國電訊與都市發展情形,試擬若干政策性建議。

  • 期刊

金門島昔時風沙爲患,常致聚落遷移,居民設置風獅爺以鎮風煞。本文依據作者於1980年至1981年間實際觀察與測量資料爲主,描述多門風獅爺的造型、在金門的地理分布、及其在聚落布局中的位置;由以上諸元解釋其功能,並驗證地方志中有關記載。綜合而言,風獅爺的分布以中大型濱海聚落爲多,而以東北部較密集;其造型則各聚落不同;然均位於聚落而向強風的外側位置。實測資料顯示「抗風」的性質,亦大致脗合地方志的粗略記載。並呈現出若干更深入更有趣而值得進一步探討的課題。

  • 期刊

本文根據在紐約的台灣留學生所做的訪談,探討東西在環境轉變時所具有的意義。文末則描述了作者對人與東西的交互關係的一些觀點。

  • 期刊

本文首先討論當代中國建築師在設計中結合傳統之需要。此種需要要求我們對傳統建築形式進行一次新的總結,這一縂結應著眼於形式的深層結構而非表面上的一些具體細節或手法。爲了這成這樣的再認識,作者在手段上借鋻了現象學的觀察及詮釋法。本文主體描述了作所體會到的傳統環境的十三個“特點”:(1)分隔,(2)按人分區爲主,(3)微型宇宙,(4)室內外合作,(5)主從單元的串聯,(6)線型分共空間,(7)接合而轉化,(8)正格與變併存,(9)人工與自然分離,(10)室內的兩套尺度,(11)簡單的背景,(12)二度線條構圖,及(13)帶故事的形式。

  • 期刊

本研究應用一種整體益損評估法,以台州盆地之二個坡地社區~平等里及萬芳社區~爲樣區作實地的評估;經分析經濟、社會、心理、及美感各方面共43項增益及損費價值後,獲得以下結論: 1.經濟:特別是對貨幣單位方面的評價最易了解,證實以貨幣單位損費與增益作爲評估基礎的效力。 2.將問卷答案分級來量化非貨幣及不可計量的價值,作爲一種非參數統計方法,對評價坡地開發的適宜性有用。 3.追遡資本流通的方向,有助評價益損關係的平衡及其衍生的相關影響。

  • 期刊

本文旨在闡明十六世紀以後中國城市裹一種新形態工商社團組織的組織策略中。 十六世紀以後,中國的市場經濟又有了進一步的成長,蘇州是當時中國工商業最發達的大城市之一,工商業人口的大量聚集以及彼此互動關係的增多,爲新形態工商社圖的出提供了生態背景。 十六世紀以後,出現在蘇州城的新形態工商社團,大多取名爲「會館」或是「公所」。在組織特徵上,這是一種「組織驅力發諸工商業者自身的」工商組織。此與九世紀以來一直存在於中國歷史中上的「行役制」有很大的不同,因爲「行役制」是一種「組織驅力發諸政府的」工商組織。異時代社會結構裹,「行役制」組織特徵的淡薄,以及「會館公所制」組織物徵的普及,正是本文所謂的「工商組織的變革」。 「會館」原是同鄉團體的專稱,「公所」則是辦理公益事務處所的名詞,二者本來皆是先於新形態工商組織存在的旣有名詞。新形態工商業組織特別借用這兩個旣有名詞,爲自己的社團組織做命名。這種借用名詞的行爲,其實正反映著新形態工商組織的誕生策略,具有預防與降低旣成社會結構壓抑迫害可能性的作用。

  • 期刊

本文研究擇定具有危害性之工業使用類項,分析居民對其作業績效在空間中波及影響之反應型態,藉以建立災害防治與土在使用分區管制的關聯分析,使都市地在使用管制策略之研擬進一步結合都市災害防治理念。主要目的在於建立都市土在使用災害績效管制標凖的分析架構,將都市災害的影響因素素及影響程度,納入分區管制策略考慮,以提高都市的居住安全與環境品質。

  • 期刊

本文針對意大利建築史家曼菲德•塔夫利用威尼其學派所提出之批判的歷史計劃之理論取向提出一個認識論批判。首先,作者將塔夫利及威尼期學派之形成與轉變放回義大利與戰後歐洲的社會脈絡中做一回顧。然後,就批判歷史之論述本身,將其對空間形式與脈絡組織,應用等三方面的觀點加以闡述。最後,提一個認識論批判爲總結,由(1)空間的特殊性,(2)論述,空間形式與衝突的社會經濟變動等兩層次,分析塔夫利之歷史計劃之理論性質與限制。

  • 期刊

本文在於探討何謂科學的行政,而所謂供做行政實施基礎的科學思考方式文是什麼?全文分成:(1)科學行政之應有態度,(2)何謂細膩的行政,(3)政策行政與實施行政,(4)都市計畫中動態因素的作用,(5)豐富程度的計測方法,(6)有關社會行爲的預測等六部份。最終的目的乃期能提供提攜計鑫行政諸人士,在研擬可行方案時,可據以爲做何謂做科學性判斷,何謂常識性判斷的一種參考範例,俾利於計畫行政的推動,並得以提升計畫行政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