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25.2

建築學報/Journal of Architecture

臺灣建築學會,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111
0.111 2023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區域地理 17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針對大學校園進行戶外全遮蔭、無遮蔭的熱環境監測,並以主觀問卷資料和客觀實地量測同步進行戶外熱環境調查,於戶外環境使用者888份問卷中的直接感受,發現植栽對於戶外環境之重要性。藉由機率迴歸方式分析獲得,中性溫度全遮蔭24.5℃(SET(上標 *))、無遮蔭22.6℃(SET(上標 *))。從溫度的接受上界來審視,則可發現有、無樹蔭相差了1.6℃,顯見民眾對於輻射熱有明顯負面的感受,也可以了解到有樹蔭的戶外空間將能提供更寬廣的戶外氣候條件範圍,提升戶外環境使用上的熱舒適性。

  • 期刊

風壓通風是依靠建築物內外的氣壓差異所造成的空氣流動,具有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節約空調耗能的功效。但風壓通風會受到室外風速、風向及開口特性的影響,定量計算較爲困難。本研究利用風洞模型實驗來研究風壓通風的影響參數,研究參數包括風速、風向角和通風開口的大小、形狀、紗網、百葉窗等對通風量和流量係數的影響。本研究並利用理論分析建立一個風壓平衡模式,此模式不需要使用複雜的計算流體動力學模式來預測風場,僅利用室外風速、風向、開口大小及室外壓力分佈便可計算穩態風場中,室內壓力與時間平均通風量,此模式將有助於建築師評估、規劃建築物自然通風之用。

  • 期刊

台灣位於亞熱帶氣候區,台北、台中、高雄等都市之年平均相對濕度均在75%以上,室內的高濕度環境提供室內建材表面之黴菌等微生物的良好生長條件,間接造成室內空氣的生物性污染,對室內人員的健康造成威脅。許多國外研究指出利用多孔質建材的調濕效果可以減少室內濕度的變動幅度以改善濕氣的相關問題。然而,台灣的相對濕度變動常在高濕度範圍,緩和變動幅度並非有效對策,而是需要積極除濕。本研究採用平均氣象年資料進行解析,同時評估木地板的調濕效果對對室內人員健康(生物性污染之風險)與耗能(空調熱負荷)之影響,進而利用改變日夜間換氣量手法以增加建材之調濕效果,提出符合各地氣候與建築物型態之使用方式。結果顯示台北、台中與高雄氣候下最爲健康且節能之換氣量策略均不同,台北以TP1、台中以TC3、高雄則以KA4 爲最佳換氣策略。可見室內調濕建材設置時的換氣策略應隨當地氣候而調整,方能得到最佳的效果。

  • 期刊

本研究考量未來照明環境多彩化的可能性,探討了照明光色的改變對閱讀行爲時主觀心理評價的影響。結果發現,不同的照明光色對閱讀行爲時閱讀者所感知的明亮感、眩光程度、溫冷感與舒適度皆有顯著影響,而對疲勞感則無顯著影響。整體而言,2800K黃色光具有明亮感較低、眩光較低、舒適度較高以及使人感到溫暖的心理效果。13850K淺藍色光具有明亮感較高、舒適度較低以及使人感到涼爽的心理效果。5200K白色光在各指標的表現多介於2800K黃色光與13850K淺藍色光之間。粉紅色光則具有眩光較高以及舒適度較低的缺點。綜上所述,光色確實會改變照明環境的特性,因此未來應可依據使用目的與意匠的不同,善用光色因子來塑造更理想的照明環境。

  • 期刊

台灣自1978年第一所國小天文設施設置以來,數量持續增加中,但長期以來卻一直缺乏相關研究可供執行規劃設計時之參考,而現今亦有部分學校因面臨問題而停用相關設施。爲釐清國小天文設施在教學使用上之需求與問題,本研究運用現地觀察、深入訪談等方法,對26所案例國小進行調查分析,所得結論有:除星象館等主要設施外,應同時考量戶外觀測活動區、儲放設施、生活服務設施、設施保全管理、學習情境等規劃,以滿足教學使用上之需要;應避免傳統封閉式規劃,空間至少應能滿足班級規模之學習需要;相關設施應整合規劃、集中設置,以利獨立區劃、彈性使用以及協同教學等作業之執行;除設施規劃外,應同時考量師資人力、課程教材及經營管理之規劃。

  • 期刊

In this study, 24 reinforced concrete corbels with shear span-to-depth ratios greater than unity were tested.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wer the shear span-to-depth ratio, the higher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corbel. Furthermore, the higher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and the vertical stirrup parameter, the higher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corbel.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determining the shear strength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rbels with shear span-to-depth ratio greater than unity is also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shear strengths predicted by both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the strut-and-tie model of the ACI Code are compared with the test results. 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both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the strut-and-tie model of the ACI Code can reasonably predict the shear strength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rbels with shear span-to-depth ratio greater than unity.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corbels with shear span-to-depth ratio greater than unity, the comparison also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more accurately predict the shear strength than the approach of ACI Code.

  • 期刊

面對都市高層集合住宅社區人口高齡化的狀況,近年來政府鼓勵社區組織設置老人社區照顧服務據點,此種屬社區組織參與經營提供社區居民經常性使用的服務供給方式與福利設施,是否能協助老人在據點內建構起新的社會網絡與社會支持,及所呈現的特質是本研究所關切的課題。研究以文獻研究建立基礎研究架構,並以台南市長榮社區此一擁有23棟14層樓高層集合住宅,且已設置據點達三年的社區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以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收集資料,並以歸納法對調查所獲得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研究成果顯示據點能使老人建構社會網絡與獲得社會支持,並呈現下列特質:1.老人外出活動內涵的充實。2.熟識者網絡短時間內的建構。3.交叉熟識者網絡的形成。4.補充家庭照顧不足的服務。5.多面向社會支持的提供。6.社區志工多重角色的扮演。此類特質呈現出高層集合住宅社區環境,在不同社區設施服務供給方式上,應可藉由社區組織積極推動社區居民的參與及管理,帶動社會網絡與社會支持的形成,使其亦能有此六項特質呈現;此有助於老人在地老化的實現,並可做爲社區計畫中對於硬體設施與軟體服務規劃提供的參考。

  • 期刊

現行建築技術規則已對室內裝修材料規範其耐燃性能,並以CNS 6532作爲測試標準。施工業者在進行裝修時,常將通過檢測及規範要求之面材黏附於另一底材上,此底材並未加以規範,本研究以表面試驗及圓錐量熱儀探討底材對裝修材料防火性能之影響情形。 本研究結果發現進行表面試驗時,因部分熱量傳導至底材,面材(除矽酸鈣板)之耐燃等級皆未下降。而圓錐量熱儀試驗中,可燃底材可能於試驗後期大量放熱,造成面材耐燃級數下降。此二項試驗法對面材貼附底材之效應評估結果大不相同,其主要原因爲加熱方式與試體尺寸之差異。當台灣正值此二項標準轉換之際,其差異需多加重視。

  • 期刊

「城鄉風貌改造運動」旨在推動社區居民自發的參與環境改造可以讓社區環境永續經營,並間接促進地區的發展。居民在參與公部門推動環境改造,參與行為驅動的因素為何?是否是一種理性計畫行爲?透過研究瞭解居民的參與歷程有助於日後社造的推動。Ajzen認爲人類行爲受態度(Attitude, AT)、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SN)、行爲控制知覺(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PBC)與行爲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 BI)影響。本研究以社區居民爲研究對象,希望由計畫行爲理論探討社區居民參與環境改造的行爲模式,並檢驗此模式之配適度。 本研究以南部縣市(高雄縣市、屏東縣、澎湖縣、台南縣市)過去曾參與營建署「營造都市社區新風貌計畫」及農委會「營造農村新風貌計畫」之社區中的成員爲研究標的,以問卷調查共計獲得有效問卷616份,並以SEM(結構方程模式)爲分析工具。 檢視TPB模型運用在社區參與環境改造行爲的適合度。經結構模式(structural model)分析結果發現TPB模型是可接受的模式,其主觀規範、參與態度、行爲控制知覺對參與行爲傾向有顯著正面影響;參與行爲傾向對參與行爲也有顯著正面影響,證實了計畫行爲理論適用於解釋民眾參與環境改造行爲,同時也說明了推動城鄉風貌計畫居民參與行爲的理性模式。

  • 期刊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設計創作理論與設計分析理論,以作爲建築理論或建築美學的一支。本論文首先提出當代分殊美學的發展,依此進而提出本論文的提問:爲何建築美學無法或無意分析建築設計作品?接著,本論文對當今建築、設計的創作趨勢與相關論述進行論述分析。再接著,本論文以敘事學當作建構新論述的接種材料,並對敘事理論的發展進行必要的分解與還原。最後,提出敘事設計論,以回應本論文的提問。並在結論說明敘事設計論作爲一種建築美學時,理論應用的可能性與理論的極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