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01.95

中華放射線醫學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

  • OpenAccess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刊名變更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骨巨細胞瘤從病理組織上的定義是骨髓中間質組織體素不含骨組織的腫瘤。原發性惡性瘤很少,極大部份在初次發生時是良性。雖然如此,它的不穩定性甚著,目前尚無一種組織學上的方怯以鑑定何種良性腫瘤在手術後再發或預測何種腫瘋待會轉變為惡性。一般來說這種骨瘤在鋤哉上分為典型良性和惡性兩種,前者是在富有血管性的基質中交錯著一簇簇多邊形和多核巨細胞,兩者的細鮑核形狀和大小相似且無分裂性細胞核,後者為整個基質細識的肉瘤性變化。 馬偕紀念醫院從民國51年到71年,20年中發現有24個經手術和病理診斷的骨巨細胞瘤的病例,在經過整理分析和參考以往文獻後作一個簡單的報告。以年齡、性別、部位和特徵來說,我們發現年輕的-病例祇有14歲,最年老的為65歲,其中最高發生率往20至30歲之間,佔16例(67%),男女比為10:14,最常侵犯部位為膝部,即股骨遠端和腔骨或腓骨近端,X光所見為擴張蝕骨性病灶,有時會破壞骨皮質而侵入鄰近的軟組織,但很少有骨膜反應,有病理性骨折時亦然。所有24個病例皆有疼痛和腫脹,期間從兩週到九個月不等。

  • 期刊
  • OpenAccess

自民國70年至74年3月蒐集12個經胸腔外科手術治療完成肺葉切除,病理組織證實為肺泡細胞癌的病例,複閱個案病史,並追溯性觀察胸部X光表現及CT斷層影像。12例中男性有9例、女性3例。最大年齡為69歲,最小者42歲。 放射線學胸部X光的表現包括有4例孤立性周邊結節型病灶,5列邊緣整齊的腫塊以及3例持久性肺葉浸潤型。肺泡細胞癌最有效的治療乃是外科手術切除,尤其對於單一結節型病灶。

  • 期刊
  • OpenAccess

膽囊癌在消化系統器官癌中,算是少見的疾病,過去傳統的放射線學檢查,對此病的診斷不易,故其術前的診斷率偏低。近年來醫用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攝影的使用,使膽囊癌的診斷率大為提高。榮民總醫院從69年12月至73年3月,三年多來經病理證實而做過電腦斷層檢查的17個病例加以討論。此17個病例中,除3例為女性外,餘均為男性,年齡除一位為20歲外,餘為54歲至77歲間,平均年齡為60.9歲。依其表徵分四種型,typeⅠ:腫瘤型4例(25%),typeⅡ:侵潤型3例(18.8%),typeⅢ:息肉型6例(37.5%),typeⅣ:侵潤合併腫瘤型3例(18.8%),餘一例不能區分。合併有膽結石者5例(31.2%),膽管擴張6例(37.5%),肝轉移7例(44%),肝門淋巴結腫大1例(6.3%);本文就各種型的膽囊癌加以分析討論之。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係評估桃園地區天然幅射中伽馬射線的體外暴露所導致的遺傳影響等效劑量。 桃園地區天然背景幅射暴露率平均值是11μR-hr^(-1);年集體等效劑量是1.01×10^5man-rem,遺傳影響劑量是86.8mrem-person^(-1)-yr^(-1)。

  • 期刊
  • OpenAccess

自民國64年至民國69年間,本院有43位非早期食道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其中31位接受單獨放射治療,12位接受手術前放射治療。單獨放射治療之劑量為每週治療5次,在10週內給予60葛雷,當腫瘤劑量達到4週40葛雷時,讓病人休息3週(NSD為1674)。手術前放射治療之劑量為1週內給予20葛雷或是在4至5週內給予40至50葛雷(NSD為1103或1257至1436)。單獨放射治療及手術前放射治療之3年存活率分別為9.7%及25%,5年存活率分別為9.7及16.6%。

  • 期刊
  • OpenAccess

經皮腎造瘻術首先由Goodwin於1955年引進後,現在已被廣泛地使用於上泌尿道阻塞病例之暫時性尿液引流。經皮腎造瘻術可在局部麻醉下很容易地操作且術後羅病率很低。近年來,經皮腎造瘻術也逐漸被廣泛地使用於經皮摘除上泌尿道結石。 從1984年5月至10月,台北榮總放射線部共有87個病人接受91次經皮腎造瘻術(其中三個病人兩側腎結石,一個病人為鹿角樣結石而作兩次經皮腎造瘻術);有18個病人為復發性上泌尿道結石(以前曾接受傳統性腎結石或上部輸尿管結石摘除術)。術後,再由泌尿外科醫師以內視鏡或加上電極碎石術摘除腎結石或上部輸尿管結石。男性有57位,女性有30位。腎結石在右側有45例,在左側亦有45例(有一例鹿角樣結石曾作兩次經皮腎造瘻結石摘除);上部輸尿管結石有12例。單一結石45例,多數結石39例,鹿角樣結石6例。 在91次經皮腎造瘻結石摘除術中,我們有89次成功地把結石摘除,成功率98%。在89次成功之病例中,泌尿外科醫師僅需一次即摘除者共有81例(91%),分兩次摘除者有7例(8%),而三次摘除者1例(1%)。未成功之2例後來以傳統性開刀方法摘除結石。術後發現有殘留結石者15例,估17%(15/89)。重要併發症有5例,包括嚴重出血(3例)及腎盂阻塞(2例)。其它輕微併發症包括暫時性血尿、發燒、脇疼痛及腸蠕動暫時靜止。 經皮腎造瘻結石摘除術逐漸被國內各大醫院所採用。隨材料及技術之改進,更進一步促進此術之發展。謹此把我們對於經皮腎造瘻結石摘除術之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

  • 期刊
  • OpenAccess

1955年Goodwin在腎盂積水的病人引用了經皮腎造瘻術(PCN)作暫時的尿液引流,如今儀器(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以及技術與材料的配合發展,更使經皮腎造瘧術被廣泛應用,對尿路阻塞之暫時減壓或尿液引流成為一快速、直接又相當安全的方法。最近這種方法更積極的被應用在(1)治療尿路阻塞合併菌血症(2)阻塞性之腎功能的恢復與保存(3)腎臟輸尿管結石之溶石與取石(4)輸尿管或腎盂狹窄之擴張(5)放置輸尿管內管(stent placement)(6)輸尿管瘻管之阻塞治療。秀傳紀念醫院自民國73年5月至12月八個月間因(1)腎臟、輸尿管結石施行超音波碎石取石術(2)為保存腎功能(3)手術後輸尿管洩漏或狹窄擴張等而作經皮腎造瘻術者有176例。本院採用(Seldinger)血管攝影術在超音波與X光透視引導下完成經皮腎造瘻術,成功率達97.5%。以超音波碎石取石為最多有163例,其他14例是為保存腎功能……等,皆無嚴重併發症。施行PCN的適應症,技術方法與經驗將提出討論。

  • 期刊
  • OpenAccess

一位27歲男性肝硬化病人,因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而接受遠端脾腎靜脈分流術(distal splenorenal shunt, DSRS)手術從靜脈吻合處發生狹窄。最初欲由右股靜脈穿刺做經皮血管成形術(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但未成功,因此利用超音波引導,直接經脾臟穿刺脾靜脈而成功地以球導管擴大狹穿之靜脈吻合處。脾靜脈之壓力在術前為35cmH2o,術後降為29cmH2o。術後所做之食道X光攝影及食道鏡檢查顯示靜脈曲張有明顯之消褪。

  • 期刊
  • OpenAccess

肝硬化病人常死於食道靜脈曲張破裂所引起的上腸胃道大量出血。此類病人若合併有肝癌所形成的肝動脈門脈間瘻管,則更易引起門脈壓升高,而增加血管破裂的危險性。以選擇性肝動脈栓塞療法,利用導管經由肝動脈將瘻管以Gelfoam碎片及不銹鋼線圈(coil)阻塞,可以顯著降低門脈壓力,緩解血管破裂危機,延長生命。

  • 期刊
  • OpenAccess

急性腸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之死亡率高達95%,早期發現是改善死亡率之重要因素。血管攝影對急性腸缺血之早期診斷有極大之幫助,且可經血管攝影導管注入分解纖維蛋白的物質(fibrinolytic agents),例如鏈球菌激酶(streptokinase),來分解血栓。 本病例為一上腸系膜動脈栓塞症(SMA emboli),經血管攝影導管局部注入鏈球菌激酶以分解血栓而有顯著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