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76.7

藥物食品分析/Food and Drug Analysis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此刊物暫停授權合作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鄰苯二甲酸酯類為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之內分泌干擾物,可能對一般民眾之健康造成潛在之影響。本篇使用三個常用之科學性資料庫(PubMed、Medline及ScienceDirect),進行鄰苯二甲酸酯類對人體重要健康影響之流行病學文獻回顧,包括內分泌荷爾蒙、甲狀腺及類固醇荷爾蒙之調控,生殖影響、懷孕、性早熟、肥胖及不孕等。部分研究證據顯示鄰苯二甲酸酯類暴露量會對下列人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性荷爾蒙(尤其是睪固酮及黃體刺激素)、甲狀腺素(主要是四碘甲狀腺素)、精液品質、新生兒肛門到生殖器距離、懷孕週數及神經發展(認知功能及智力發展)等。此外,雖然研究結果之一致性仍待確認,但有些研究證據則顯示鄰苯二甲酸酯類暴露量會增加某些不良健康狀況之發生:性早熟、流產、肥胖、子宮肌瘤等。由目前流行病學研究可知,鄰苯二甲酸酯類之暴露可能會對人體生殖、甲狀腺及生長發育造成影響。雖然仍需要進行大型長期世代追蹤研究以釐清相關研究之相關性,實有必要預防性降低孕婦及幼兒等易感性族群之鄰苯二甲酸酯類暴露量,以避免對下一代生殖及生長發育造成不良之健康影響。

  • 期刊

塑膠類食品包材係由單體構成,且具有添加物以加強其最終產品的技術特性。由於一些未反應單體及具潛在移動性的添加物可能存在於塑膠製品中,故這些化合物可能在儲存、烹調或食用時自塑膠製品中溶出而移行至所接觸的食品中,成為污染食品的潛在來源。我國主管機關基於這些化合物自塑膠製品的溶出程度及其毒理特性,訂有殘留及溶出限量標準。本報告彙整7種常見塑膠類食品包材的管理,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及以甲醛為合成原料之塑膠等,以及歷年來針對這些製品所執行的衛生檢驗成果。自1983年至2010年總計檢驗1623件塑膠類製品,其中材質試驗及溶出試驗分別有99件及52件檢體不符合衛生標準,不合格檢體大多為與食品接觸的表面具有印刷油墨,或因製程不完全,導致其表面粗糙、龜裂的產品。此外,也進行塑膠類製品中內分泌干擾物質的研究,如鄰苯二甲酸酯、雙酚A及壬基酚。除了建立這些化合物的檢驗方法外,也探討其自相關產品的溶出情形。結果顯示,PVC製食品器具、容器及包裝中鄰苯二甲酸酯及壬基酚的溶出量值得重視,消費者應避免使用PVC製產品接觸油脂性食品。

  • 期刊

此台灣第二次總膳食調查(TDS)計畫之目的,在於評估一般消費者攝入食品中,二項防腐劑苯甲酸及已二稀酸之健康風險。藉此,重新強化我國TDS架構,以便與國際食品安全管控主流接軌。本計畫之健康風險,乃以分析標的物之每日暴露量對其每日耐受量(ADI)之比例來評估。按定義,此比例稱為危害指數(HI),必須小於100%,為食品安全之要求。評估所需之ADI數值,取自聯合國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公布資料。由於只有苯甲酸及已二烯酸頒有ADI建議數值,故本計畫僅聚焦於此兩類防腐劑。每日暴露量之計算需用到三套數據:1)食品中標的物之濃度(C)、2)各項食品之個別攝食量(CR)、及3)消費者之體重(BW)。C數據由化學分析檢測食品中標的物而得;CR及BW數值則來自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計畫數據檔,經加工分析而得。HI之數值由下列綜合公式計算而來,結果以%ADI呈現。(方程式略)挑選食品項目用以代表台灣日用總膳食之設計如下,根據NAHSIT數據檔,台灣總膳食依營養成分可分為12大類、47小類;再依攝食量大小排序,選出128細項作為TDS基礎清單,代表了台灣日用總膳食量之83%。然後考慮標的物之實際分布情況,進而把基礎清單調適為97項食品之防腐劑專屬清單,作為採樣及化學分析用食品樣本製備之依據。樣本食品之採買分春夏及秋冬兩季,連續兩年執行於全國50個策劃點。食品樣本依入口狀況製備,經勻質和混合後送檢以產出濃度(C)數據。消費者九個年齡層之體重(BW)及各項食品之個別攝食量(CR),則自NAHSIT數據檔分析得來,用為計算風險所需之暴露參數。風險計算結果顯示,一般國人之苯甲酸暴露量低於50%ADI、已二烯酸暴露量約在10%ADI左右。此結果表明當前台灣總膳食中所含苯甲酸及已二烯酸,沒有導致健康危害之虞。本計畫之完成,確已重新強化了我國之TDS架構和量能,有利於針對更多食品中重要標的化學物,永續執行風險評估。

  • 期刊

本報告整理並分析近年來台灣所發生的海洋生物毒中毒事件。台灣常見的Tetrodotoxin(TTX)中毒大部分因食用了河魨所製成之香魚片及魚卵所引起,其他含有TTX之有毒物種包含部分螺類及蝦虎魚。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s(PSP)之中毒則通常由被渦鞭毛藻Alexandrium minutum污染之螺貝類所引起,經研究其主要毒成分包含有巨蚌毒素(saxitoxin)、新巨蚌毒素(neosaxitoxin)及1-4型膝溝藻毒素(gonyautoxin 1-4)等。而在台灣曾造成熱帶性海魚毒中毒之海洋生物,包含笛鯛、鯙鰻、及沙丁魚等,相關致病毒素判斷可能為雪卡毒(ciguatoxin)及菟葵毒(palytoxin)。另一方面,本報告亦提出了台灣海洋生物毒之監測與風險預警規劃,建議分別針對含有各類毒素之不同水產品進行採樣與管理。監測項目可區分為毒素及物種檢測,其中毒素之檢測可應用老鼠生物毒性測試(mouse bioassay)、HPLC、GC-MS、LC-MS/MS來進行調查分析。風險預警系統之部分則主要針對與PSP蓄積相關之有毒藻類及螺貝類訂定標準,當養殖池水中渦鞭毛藻之數量大於500 cells/L即需發布預警。有關海洋生物毒之監測標準、管控計畫及預警模式均需儘快建立。

  • 期刊

食用油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容易氧化變質。分析其氧化狀態是確保油品品質的基礎。本篇綜論就重要性及實用性評估已發表之油品氧化分析方法,主要針對各種脂質氧化分析方法之化學性、物理性及層析方法進行討論。由於脂質氧化機制相當複雜,大部分方法只能確認初期氧化產物或是後期氧化產物。結果顯示,核磁共振光譜法,正相高效液相層析法和高效能分子篩層析法等較優異,因為能就產品不同階段的氧化程度,提供綜合訊息。

  • 期刊

管制藥品為具成癮及濫用可能性之影響精神物質,其由早期自由貿易商品演變到成為聯合國相關毒品管制公約嚴格管制之分級物質。本文先從台灣成癮物質濫用歷史進行簡要回顧,接著扼要探討管制藥品相關法規及麻醉藥品經理處暨其改組後之管制藥品管理局的運作功能。由甲基安非他命濫用以來二十年間所累積之防制經驗,已逐步演進到目前大致符合聯合國三個毒品管制公約精神的管制藥品管理體系,以及一個完整的物質濫用監測暨防制系統。然而,由目前存在之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建議:(1)管制藥品分級制度之運作宜更專業化且需強化稽核作為;(2)麻醉藥品之製造是否維持仍由國家專賣或者民營化,需以全體民眾之利益為基本考量;(3)除了加強供給面之緝毒外,一個完整之反毒政策應結合具早期偵測及監控物質濫用狀況之通報系統,主動積極並能打動、符合高危險群需求之宣導教育,以及經濟有效並符合人道的成癮者治療計畫。

  • 期刊

在現代生活中,中藥製劑比中藥材更常被人們使用,但是要確知中藥製劑中的藥材成分是否正確卻不容易。DNA序列是常被用來鑑定物種,而巢式PCR則有專一性及靈敏性,利用二者的特點加以結合,巢式PCR與DNA定序方法被應用來鑑定製劑中的藥材基原。在這篇文章的內容中,將描述超過20種藥材,在製劑中的鑑定情形。

  • 期刊
Patel Rashmin Patel Mrunali Dubey Nitin 以及其他 2 位作者

此篇論文討論以HPTLC(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為基礎的分析方法開發,及依照最適實驗特性條件驗證評估之訊息,因此結果可與其他特定目標的層析技術方法比較,表現不佳的方法開發可能因系統上與科學上分離方法的選擇、固定相和移動相。驗證作法可能因沒有完全理解或忽視部分指引方針,導致在分析過程的步驟沒有充分考慮到驗證特性定義描述或規格限制。

  • 期刊

本計畫之研究目的主要為建立台灣地區各類型食物中多氯戴奧辛/呋喃(PCDD/Fs)和擬似戴奧辛多氯聯苯(dl-PCBs)背景濃度值。若以每克脂質計算多氯戴奧辛/呋喃濃度,在1,029件食物樣本中,濃度最高者為鴨蛋(1.956 pg WHO-TEQ/g fat),其次是牛肉(1.263 pg WHO-TEQ/g fat)和蛋類製品(1.067 pg WHO-TEQ/g fat),而最低則為葡萄籽油(0.068 pg WHO-TEQ/g fat)。食物中擬似戴奧辛多氯聯苯濃度最高者為牛肉(0.782 pg WHO-TEQ/g fat),其次是鴨蛋(0.632 pg WHO-TEQ/g fat)和羊肉(0.506 pg WHO-TEQ/g fat),最低則為花生油(0.011 pg WHO-TEQ/g fat)。而年齡介於6至12歲的男孩和女孩終生平均日暴露劑量分別為0.70和0.62pg WHO-TEQ(下標 PCDD/Fs+dl-PCBs)/kg bw/day;13至18歲男性和女性青少年分別為0.34和0.30 pg WHO-TEQ(下標 PCDD/Fs+dl-PCBs)/kg bw/day;19至64歲男性和女性成人分別為0.33和0.31 pg WHO-TEQ(下標PCDD/Fs+dl-PCBs)/kg bw/day;65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年長者分別為0.42和0.37 pg WHO-TEQ(下標 PCDD/Fs+dl-PCBs)/kg bw/day。依各類食物中多氯戴奧辛/呋喃/擬似戴奧辛多氯聯苯含量對人體貢獻之百分比來看,最大貢獻來源主要為肉類、魚類和魚貝類加工製品,尤其是成人(男性:51.6%;女性:47.5%)和年長者(男性:64.8%;女性:61.8%)。在台灣空品區和肉類食品中多氯戴奧辛/呋喃濃度分布上發現,竹苗地區牛肉和羊肉之多氯戴奧辛/呋喃濃度最高,而基北桃地區多氯戴奧辛/呋喃濃度最高則為羊肉、鴨肉和鵝肉。台灣各空品區中牛肉、羊肉和鵝肉之多氯戴奧辛/呋喃和擬似戴奧辛多氯聯苯濃度分布相當一致。本研究亦發現於2004至2008年間,牛乳中戴奧辛的平均濃度隨著台灣地區戴奧辛排放總量同步下降。結論,一般而言,除了偶發性牛肉或羊肉之多氯戴奧辛/呋喃污染事件外,台灣食物中多氯戴奧辛/呋喃和擬似戴奧辛多氯聯苯對人體健康所產生的危害並不高,本研究亦建議畜牧區周遭環境中戴奧辛濃度應持續監視。

  • 期刊

全氟辛酸(PFOA)因為具有防油及防水特性,為許多消費物品及食品接觸物件的關鍵化學物質。在各種廣泛的環境介質中,PFOA已達到需被關注的偵測濃度。本研究探討在高溫油及調味料(鹽、醬油、醋、蕃茄醬)的傳統中國式烹調條件下,不沾鍋(125°C)及防油紙(100°C)PFOA的遷移濃度。若與僅使用高溫油的試驗比較,本研究發現,添加各種含有離子調味料的高溫油烹煮會促進PFOA的遷移,不沾鍋最高可達1.2 ng/dm^2,防油紙最高可達9.2 ng/dm^2。本研究進一步使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FDA)建議之累積日攝取限值(Cumulative estimated daily intake, CEDI)及暴露情境(表面接觸係數155 g/dm^2、攝食量3 kg/d、體重60 kg),使用確定法(Deterministic approach),推估高暴露族群(攝食比0.8)及一般暴露族群(攝食比0.4)之法規限值,結果分別為25及50 ng/d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