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81.94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Taiwan: A Radical Quarterly in Social Studies

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在這篇論文中,我嘗試追溯台灣1980年代針對原住民雛妓而形成的反對人口販賣論述,是如何在解嚴前後的社會空間裡串連出不同的特殊焦慮和關切,並隨著社會變遷而衍生重大的意義變化和權力操作。我將指出這個在台灣歷史時空變化過程中逐漸喪失針對性的反對人口販賣論述,是如何利用社會變遷來建構其禁色的牧世大業,因而形成一個強大的、包藏著「全球治理」眼界的社會現訓網絡。

  • 期刊

以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為業務代表的台灣國境管理機構,歷來對大陸配偶多採施恩復以種族歧視的態度。在這些機構裡,大陸配偶被理解為利用婚姻的途徑入境,以竭力掠奪台灣的社會資源,且因其傳承母國社會與文化心卑劣性,勢必單線性地惡質化台灣的社會條件。社會福利的分配邏輯隱然成為此類種族歧視的支撐基礎。這篇論文藉由大陸配偶的個案,以試圖探究現代社會中國境管理、資本主義社福體系與種族歧視間的互相建構關係。透過分析法現以及對各層級國境管理者的訪談資料,此文指出戶籍登記制度是理解這個問題的關鍵。戒嚴時期實行的戶警合一制度強化了威權國家管控人民的合法性,在後解嚴時期戶警分離的狀況下,戶籍制度日漸成為社福資源分配的基礎,而諸如戶口查察等廣被認為侵犯去民權力的制度,卻仍施行於大陸人士以及特別是大陸配偶身上。本文最後指出以戶籍制度為基礎的社福分配機制往往強化了本國既存的階級分化,而在全球化的時刻,藉由戶籍以控制外來移民的手段也難以成效。

  • 期刊

本文嘗試回顧社區照顧在過去二十年台灣社會福利發展中經歷的多次更迭,試圖從社區照顧的多元論述扣合到台灣近年社會福利的政治經濟演變脈絡中重新理解,希望提供社區照顧未來發展新的可能性。本文採用Fraser的需求詮釋政治為理論架構,以論述分析作為研究方法。文中將社區照顧分為「小型化」、「現格化」、「產業化」指稱三種分別以經營規模、行政管理、與市場經濟為基調所發展的論述型態,並以關鍵政策與事件為例,說明社區照顧在地演變的歷史軌跡。 文末呈現被目前這三種主流社區照顧論述所排除的實踐經驗。相較於小型化論述,黃嬡齡在近三千床的玉里榮民醫院所嘗試推動的「治療性社區」,將台灣社會、玉里鎭、醫院分別視為精神病患的「社區」,視社區為對精神疾病有共同生活想像的人群。相較於規格化行政管理,張紅雅在台北內湖建立的「陽光廚房」,拒絕依照行政邏輯將社區民眾分隔為婦女、青少年、與老人的行政/專業類屬,建構彼此互助的生活圈。相較於產業化,黃盈豪在台中縣和平鄉秦雅部落推動的「共同廚房」,以恢複原住民互助共食傳統,透過傳統以物易物、換工的方式,將部落居民的照顧需求加以「去產業化」。這些案例的共通性在於凸顯目前社區照顧論述忽略了建構共同生活想像的社區化過程,回歸需求者的在地生活中重新思考專業的介入與國家政策,或許是社區照顧重新出發的起點。

  • 期刊

現代性與民間信仰構成一種弔詭。一方面,現代化提升理性,對宗教信仰,尤其是民間信仰會有壓制之作用。但另一方面,隨著現代性的進程,我們又看到各種民俗信仰似乎有增無減。本研究援用傅科「治理性」的概念,嘗試解釋現代性與民間信仰之間的弔詭。簡單地說,我們認為台灣在1970年代當社會邁向現代化時,包括民間寺廟在內的各種宗教組織就開始以一種現代企業經營的方式在經營宗教,積極創造民眾對宗教的需求,進而創造了民間宗教各種興旺的景象。我們透過對一個地方公廟儀式變遷的紀錄和分析,嘗試呈現台灣宗教治理的軌跡,並透由涂爾幹對「巫術」的分析,提出「巫術社群」的概念,藉以分析宗教治理技術運作下的社會關係。我們認為,「巫術社群」是現代社會關係的原型,具現了現代民間社會的組織與運作。最後,我們從規範與價值的角度切入,分析「巫術社群」的人文意涵,並提出對「現代性」的倫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