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228.74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Taiw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臺灣公共衛生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醫療網計畫為均衡區域醫療資源分布,減少民眾就醫距離之障礙,因此將台灣地區劃分為17個醫療區域。本文系統性回顧政府推動醫療網計畫以來在均衡區域醫療資源政策之脈絡;研究結果發現,我國二級醫療區內每萬人口總病床數之最高值與最低值差距比有縮小,一級醫療區內之醫學中心家數、及二級醫療區域內之區域醫院家數多已超過醫療網設定,自2010年公告發布「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僅保留對醫療資源過剩區之絕對擴建限制,三級醫療之病床目標值逐步放寬致更難落實分級醫療。未來50年我國總人口數將持續減少,除將使每萬人口病床數持續增加,都市化效應亦將使農業縣市人口加速流失,恐造成農業縣市之基層健康照護單位及人力難以續留,建議未來仍需持續管控區域級以上醫院之床數變化,並強化農業縣市基層健康照護單位及人力之量能,以避免影響民眾就醫可近性。

  • 期刊

With the rise of health awareness in modern societies, health promotion has attracted increased attention in both academia and industry. This, along with the 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s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applications for health promotion. However, users of the applications do not necessarily achieve their goals because many applications do not provide a smooth user experience.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the defining attributes of app usa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health promotion to guide app design for improved user experience. We first explored app usability by applying Walker and Avant's concept analysis method, which involves the following steps: (a) identifying the use of the concept; (b) determining the defining attributes; (c) considering a model case; (d) considering contrary, borderline, and related cases; (e) identifying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and (f) defining empirical referents. We subsequently derived a unified definition of usability. From the health-care perspective, the defining attributes of usabil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 are efficiency, user satisfaction, and learnability. Apps with these attributes can achieve their designed goals and reach maximal efficacy because users would continue using the app on a regular basis and recommend it to others.

  • 期刊

目標:探討非戶籍地自殺死亡之人口學、社會經濟、與地理因素之影響。方法:橫斷面研究設計,利用2011至2013年全國死因登記,取得戶籍地、死亡地,以及人口學資訊,統計外地自殺人口之特徵與地理分布,並進行縣市社會經濟指標與外地自殺之相關性分析,以及個體與區域二階層變數的多層次模式分析。結果:共有10,474名自殺身亡個案,1,538人(14.7%)死亡地點在原戶籍縣市外,自殺方式吊死或窒息占32.1%。離島(33.3%)、北北基宜(20.4%)與花東地區(15.8%)之自殺死亡於非戶籍縣市之占比較高。自殺身亡族群年齡24歲以下(OR = 1.31, p < .05)、單身(OR = 1.83, p < .001)或離婚(OR = 1.55, p < .001)、原戶籍地的勞動參與率越低(OR =.87, p < .05),或扶養比越高時(OR = 1.10, p < .05),死於外地的風險越高。性別、年齡、與婚姻狀態與大部分社會經濟指標具有交互作用。結論:非戶籍地自殺死亡凸顯就業機會、高齡人口照顧與居住議題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期刊

目標:本研究目的為了解現行長照體制下專業服務與居家復能使用者特性。方法:本研究採用次級資料庫分析,以安德森健康服務利用行為模式為架構,資料來源為長照2.0制度下南部某都市照顧管理資訊平台資料庫。以描述性及多元羅吉斯迴歸分析探討使用者特性與服務利用之關係。結果:研究結果分為兩大面向,分別為:(一)核定專業服務之使用者特性:居住區域為都會核心、A個管類型為醫事個管單位、個案年齡較輕、教育程度較高、家屬照顧負荷較低、有聘請看護、個案失能等級越高等因素與專業服務核定顯著相關。(二)退出居家復能服務個案之特性:年齡越高、與照顧者同住、無聘請看護、失能等級輕中度以及其他長照資源越多之個案較有退出居家復能服務可能性。結論:本研究針對個案特性實證結果可以作為未來專業服務輸送之參考,希望藉由了解目專業服務推動與服務使用現況,提升制度端對於專業服務的決策制定並有助針對民眾推廣復能服務的效益。

  • 期刊

目標:我國乾洗作業場所主要使用石油系乾洗油作為乾洗溶劑,在作業過程中乾洗油溶劑會因相關作業逸散至作業環境中,作業人員會暴露於揮發性有機物污染中,本研究目的即是在瞭解使用石油系乾洗油之作業環境中有機溶劑污染空間分布之特性,藉以瞭解作業人員可能暴露之危害。方法:本研究選取四間使用使用石油系乾洗油之作業環境,進行有機污染空間濃度分布特性調查,針對作業環境中主要可能逸散之揮發性有機物正辛烷、正壬烷、苯與甲苯進行採樣分析。採樣規劃上,按前置作業區、清洗與溶劑脫除區、晾乾區、整燙區等4區作業區域進行採樣,並以勞動部建議之標準方法進行採樣。結果:本研究檢測之作業環境中,主要檢出之揮發性有機物為苯與正壬烷,甲苯僅在一處檢出,正辛烷則是均低於偵測極限。揮發性有機物濃度分布主要檢出在前置作業區前置作業區以及清洗與溶劑脫除區,清洗與溶劑脫除區檢出濃度高於前置作業區。苯濃度分布與風速呈顯著負相關;其與二氧化碳呈顯著正相關。結論:乾洗作業場所環境中通風條件不佳,可能造成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累積,建議應加強通風,同時作業人員應確實配戴活性碳口罩以及手套,藉以減少暴露。另,乾洗作業場所多在住宅區內,除應加強通風外,應有適當之處理單元,避免環境污染產生。

  • 期刊

目標:台灣醫療法規範醫療院所應提供安全針具後,醫療人員之扎傷率已有下降趨勢;但在台灣EPINet通報系統的扎傷事件統計中,仍可看到有工作人員沒有適時選用安全針具,或是安全針具未能避免扎傷事件的情形。本研究目的為探索台灣區域醫院與醫學中心之醫療人員使用安全針具仍發生扎傷的狀況與困境。方法:本研究對象為曾被安全針具扎傷之醫療人員,訪談內容以遭安全針具扎傷之事件經過以及安全針具使用之心得為主,並透過質性內容分析法歸納出核心主題。結果:共有25位醫療人員接受訪談,訪談後歸納出醫療人員認為安全針具使用上不夠便利與安全針具替代範圍不全面兩個主題,其中包含沒有真正好用的安全針具、未上過教育訓練、缺乏便於使用安全針具的環境以及醫師的治療項目沒有安全針具共四個次主題。結論:台灣在安全針具的使用上仍有進步的空間。建議針具製造商應持續改善現存安全針具的設計並拓展更多安全針具種類,也建議醫療院所配合所引進之安全針具,調整安全針具教育時機以及調整尖銳物回收桶、工作車等工作環境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