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07.90

中華體育季刊/Quarterly of Chinese Physical Education

  • Ahead-of-Print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National Socie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public of China,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症候群在西方及亞洲國家是一個重大的公共健康問題,除臨床上常併發心血管疾病外,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並且也明顯地降低患者的運動能力。本篇目的在於探討造成OSA患者運動能力下降的可能因素,以及患者之規律運動對治療OSA症狀的助益。OSA患者造成運動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爲心臟功能失常、呼吸機轉異常及肌肉能量代謝功能受損。研究顯示,低運動強度及長運動持續時間的規律運動有助於提升OSA患者整體呼吸機制之效能,改善睡眠及生活品質,但因運動訓練強度低,對改善體適能的效果不明顯。因此,在安全的狀況下,如何爲OSA患者設計一個兼具改善睡眠呼吸障礙及提升體適能的運動處方,應是未來值得研究的方向。

  • 期刊

骨骼肌減少症是骨骼肌伴隨年齡增長而隨之減少的症狀,其狀況主要發生於老年人,面臨人口老化的臺灣應重視此一議題的影響層面。肌肉減少症不僅造成老年人肌力流失,更是影響老年人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身體活動/運動是維持肌肉力量的最佳途徑之一,其中阻力性運動訓練對於增進肌力與維持肌肉質量的效果最爲明顯,本文將介紹肌肉減少症的盛行率及肌肉適能的影響,也進一步探討傳統與爆發性阻力訓練對減緩老年人骨骼肌減少症的效果及其重要性。

  • 期刊

本研究以1985年~2007年的臺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料進行縱貫面研究,瞭解休閒活動參與狀況的變化。結果顯示,歷年來的休閒活動排名前1、2名都是看電視、錄影帶及聽音樂或與朋友餐敘或聊天。在沒有看電視問項的年份(1990、1995、2000年),逛街、逛夜市、購物和運動、爬山、露營才會名列第2。有關運動、爬山、露營、上健身房、散步的休閒活動項目,除了在1985和1990年排名第6,近年來已竄升到第2、3名。「使用電腦或上網」逐漸成爲當代多數人的主要休閒活動之一。「時常、有時、很少、從不」的量尺,較能反應受訪者主觀認定某項活動是否爲個人的休閒活動。「從來沒有、一年好幾次或更少、一月好幾次、一週好幾次、每天」的量尺,可以得到較具體的休閒活動參與資訊。

  • 期刊

本文旨在探究體育運動史研究方法問題之層次、研究途徑和方法之內涵。在方法問題上可分爲4個層次,由上而下依序爲體系層次、原則層次、制度層次和運作層次。研究者需先確定方法論立場,所擇定之研究途徑、方法及技術才有所依據。體育運動史研究屬人文科學方法論之範疇,研究途徑概可分爲「科學的和客觀的」、「相對的和反客觀的」、「總體的和綜合的」3類,不同的研究途徑其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寫作型式及學科關係上均不相同。儘管體育運動史研究途徑不同,但研究程序仍可概分爲4大步驟,依序爲問題提出與界定、資料蒐集與考證、資料綜合與組構、資料分析與解釋。

  • 期刊

傳統上社會大眾通常以正面且積極的角度,認定休閒本身應該表現出有益的形式,並對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其中”recreation”由於內含正面積極的活動意義,也成爲目前大眾最熱衷討論的休閒形式。但在休閒的正面效應下,許多學者卻同時忽略其重要的文化面向及跨領域的影響力,傾向於將休閒以好的角度來詮釋各式的社會議題,並一致化各式團體的休閒參與模式,忽略了休閒概念中可能導致偏差行爲的現象。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乃是站在一個客觀的層面,以青少年的休閒參與模式爲討論的主要對象,企圖對休閒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提出論述,並釐清休閒與偏差行爲的關聯,及休閒在青少年團體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造成的影響,進而對此議題提出想法與建議。

  • 期刊

本文主要的目的是探討體育課動機與休閒運動意圖之間的關係。主要的方法是將過去研究此議題的兩個主要研究的取向,提供一些實證研究及統合分析所得到的結果進行討論。過去針對此議題主要的研究架構是以自我決定理論、內外在動機的階層模式和計畫行爲理論結合而成的跨情境模式,爲兩個主要的研究的取向。本文就過去的研究進行理論初步的介紹以及整理一些研究發現。就目前以自我決定理論爲主的研究發現體育課動機可以直接影響休閒運動意圖;另外,以跨情境模式爲研究取向發現,體育課動機可以透過跨情境的影響與計畫行爲理論構念的影響,而間接影響休閒運動意圖,這兩個主要研究的取向皆顯示體育課動機對休閒運動意圖有正向影響的趨勢。最後,本文再針對實務應用與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 期刊

過去的一些研究發現,對自己體型或體重的不滿意將有損於自尊,而自尊被認爲是心理健康一個重要的指標。由於身體意象、身體活動皆與自尊的建立有很密切的關係,本文就身體意象、自尊及運動相關的理論及文獻分析,提出關係(relation)及介入(intervention)的假設模式。關係的假設模式是有關理論的推論:身體意象滿意直接影響自尊,而身體意象差異是否影響身體滿意受到身體意象關注的調節。介入的假設模式則是有關應用的部分,運動參與是否會使人對身體更滿意受到身體意象關注的調節,因此在介入方面應包括認知重建及身體活動。過去相關的實證研究,雖部分證實變項間的關係,但有關身體意象關注的角色,尚待研究加以證實。不過,本文假設模式的貢獻,主要以認知的觀點,強調心理特質的權變性,而使介入計畫有著力點,在研究上可能可開闢另一個途徑,在應用上,亦能使運動介入計劃對心理健康的促進更有效益。

  • 期刊

泛自閉症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或稱自閉症系列障礙,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IV)稱之爲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PDD)。DSM-IV是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所出版,乃現行在美國與其它國家(包括臺灣)最常使用來診斷精神疾病的指導準則(APA, 1994)。近年來,ASD學生除了3大核心障礙外,其動作能力異於一般學生的情況已引起愈來愈多專家學者的討論。由於無論在一般或身心障礙學生的研究中均顯示,身體活動與動作技巧有關,也就是說身體活動量較高者,其動作表現較佳,因此,也許ASD學生動作技巧的表現可以透過提升身體活動而進一步獲得改善。本文主要整理ASD學生動作技巧相關之文獻,討論可能藉由提升ASD學生身體活動增進動作技能的策略,期能提供體育教師與相關專業人員作爲未來實務工作與學術研究的參考。

  • 期刊

學校的運動社團是體育課之外,提供兒童身體活動的良好選擇。而父母是影響兒童運動參與的重要他人,父母的行爲與態度將會影響兒童運動社團參與行爲。本文將由教育部所公告的資料爲出發點,討論體育課與運動社團的現況;進一步根據資料探索國小學童運動社團參與動機;而後運用Eccles的父母社會化模式檢視父母對兒童參與運動社團行爲的影響。Eccles等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研究架構,但是由於學校運動社團情境的特殊性,建議未來應以質性的方式重新探索,瞭解其脈絡。

  • 期刊

運動心理學領域中,各心理構念之間的關係一直是研究探討的重點,其中,中介模式的檢驗更爲理論架構之審視與心理歷程機制的探討基石。綜觀過去探討中介模式的研究多採用Baron與Kenny (1986)年的建議,以迴歸分析爲基礎的檢驗方法進行,然而分析之流程與策略卻有所遺漏。本文以中介模式的分析策略爲主軸,重新審視以迴歸分析爲基礎的檢驗取向,說明其限制與統計學者提出的質疑及修正策略,期望能在統計檢驗策略的應用上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