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31.28

台灣林業科學/Taiwan Journal of Forest Science

  • OpenAccess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由非培養性植物菌質體(phytoplasma)引起之泡桐簇葉病(paulownia witches'-broom, PaWB),由於蟲媒傳播及系統性感染,在臺灣普遍嚴重發生爲害。此病害在無性繁殖泡桐株上易傳播流行,爲害更爲嚴重,成爲生産之限制因子。以DNA選殖的方法所開發之非放射性DNA探針,具有高敏感度與高特異性,已應用於泡桐簇葉病茵質體(PaWBP)之偵測。經篩選所得之一特異性DNA片段,大小爲762bp,經由PCR法將生物素(biotin)標識於此片段而製成探針,並應用於PaWBP點漬雜配偵測法。同時再經由核酸序列定序,進一步選定PaWBP之專一性引子對,開發高敏感度、快速且正確的PCR偵測技術,所複製之PaWBP專一性PCR片段大小爲510bp;配合簡易的核酸抽取法,整套PCR偵測流程僅須六小時即可完成,此技術可爲泡桐簇葉病之診斷提供更快速有效的方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 OpenAccess

在生物界的計量中,樣品取樣數(sample size)的大小取決於機率水凖(probability level)、允許誤差率(allowable error)及樣品變方(variance of specimen)。樣品取樣數的決定可使用一個簡單的圖表法來估計,此圖表法包括了三個機率水凖(α=0.01, 0.05, 0.1)和三個允許誤差率(均值的5、10、20•),使用易捷,且僅需計算樣品變異係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即可。本文以兩個實例來說明使用傳統的反覆計算方法(iteration calculation method)和圖表法(charting method)的差異,並以一個實例說明圖表法用於估計機率水凖的方法。使用圖表法有下列的優點:(1)簡單及容易使用,(2)不需要用t-table,(3)減少計算錯誤的機會,(4)減少計算時間,(5)增加樣品取樣數估算的精確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主要探討四種靈芝(南方靈芝、狹長孢靈芝、靈芝和韋伯靈芝)的菌絲和其生長之段木在不同土壤含水量存活情形。南方靈芝與狹長孢靈芝之菌絲不形成厚膜孢子,但靈芝與韋伯靈芝可以形成厚膜孢子。南方靈芝和狹長孢靈芝的菌絲埋於土壤濕度爲-0.025MPa時,將快速死亡且分別在9和12wk無法檢測其存活,若埋於-0.50MPa之土壤比較高濕度的處理有較高的存活率,然而在任何濕度的處理15wk時,南方靈芝與狹長孢靈芝的菌絲均無法檢測其存活。靈芝與韋伯靈芝的菌絲埋於不同處理之土壤濕度,自0至15wk均快速死亡,然而自15至52wk其存活率則介於35•至50•間。以上結果顯示,當靈芝之菌絲不生長於段木上,其厚膜孢子在土壤中扮演長期存活重要之角色。生長南方靈芝之和狹長孢靈芝段木理於浸水之土壤,分別於1和3月無法檢測其存活,然而在非浸水的其它處理經由兩年之檢測,其存活率介於80•至>90•間。生長靈芝與韋伯靈芝之段木在不同含水量之處理,經由兩年的存活率檢測,則介於80•至79•間。此結果顯示,無論是否形成厚膜孢子,在土壤中生長靈芝之段木是靈芝存活的重要處所,且段木中之靈芝厚膜孢子能增進其抵抗環境逆壓,如浸水。另外,不形成厚膜孢子之七種木棲性擔子菌,生長於段木後埋入浸水的土壤,經1至5月處理後,無法檢測其存活,但在較低土壤濕度處理-0.50MPa,經由兩年之處理,其存活率介於70•至>90•間。然而其它可以形成厚膜孢子之木棲性擔子菌,在-0.5MPa和浸水的處理,經由兩年之檢測,其段木之真菌存活率介於70•至>90•間。此結果與靈芝菌類之存活情形相似。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感染木棲性擔子菌的林地如果給予浸水處理,對不形成厚膜孢子之病原菌有防治效果,但對可以形成厚膜孢子之病原菌則沒有效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 OpenAccess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資源經營與生物多樣性保育之間常有許多衝突。人類長期經營與利用森林資源的結果,造成地景的破碎與天然林的大量減少,此一現象,使長久以來習用之森林經營方式與政策受到大衆的質疑,現有森林經營方式也必須因應此一變化而有所調整。因此,研究森林經營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成爲今日重要的課題之一。本研究針對六龜試驗林扇平地區之人工針葉林與人工闊葉林,分別就其所有木本植物、林下灌層、及地被植物層加以分析討論,應用如豐富度指數、Simpson優勢度指數、Shannon多樣性指數、及地被植物層加以分析討論,應用如豐富度指數、Simpson優勢度指數、Shannon多樣性指數、及Shannon均勻度指數等生物多樣性指數,探討皆伐對人工林林下灌木層與地被植物層生物多樣性之影響,並利用初步之鳥類調查資料,驗證鳥類多樣性於人工針葉林與人工闊葉林之差異,以了解皆伐及其後之育林作業對長期生物多樣性變化與物種之出現所造成之影響。 生物多樣性之分析結果顯示落葉之人工闊葉林,不論在林下灌層或草本植物層,皆有較高之生物多樣性。人工針葉林之林下灌層並無顯著之優勢種産生。光線的可及性、造林的成敗與方式、造林地與財團環境之空間變異情形、以及造林樹種與入侵樹種的生長速度等都可能是造成這兩種造林地林下灌層與地被植物層生物多樣性不同的原因。 鳥類的豐度排序圖及生物多樣性分析亦顯示與植被相同的現象。落葉的人工間葉林明顯地有較多的鳥種出現,可能是因爲人工闊葉林較多的林下灌木樹種與草本植物種,有較大的機率符合某些鳥類特殊的食性與築巢需求。其詳細之分布差異及差異之驅動機制上有待深入探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 OpenAccess

台灣低海拔地及荒廢地,近年來遭受外來藤本植物小花蔓澤蘭(Mikania micrantha H.B.K)危害,形成嚴重的生態問題。本研究調查該植物之物候學、繁殖性狀及耐蔭性,並探討兩種可能的防治方法。遮蔭試驗發現本植物爲非耐蔭種,在低光林下無法生存,但根部生物量隨光量提高而顯著增加。小花蔓澤蘭在11月至12月爲花盛期,種子數量極多,每平方公尺覆蓋高達17萬粒。將蔓莖由近地表處切除,每月切一次,連續切三個月,可得到良好的除蔓效果。在夏季及秋季依此步驟可消除90•以上的小花蔓澤蘭植株,但在冬季及春季除蔓效果較差。藉19種植物進行相剋作用試驗,發現鳳凰木的葉及花對小花蔓澤蘭具有強烈植物毒性。覆蓋1-2g的鳳凰木葉粉或花瓣粉於土表,在三週內使小花蔓澤蘭小苗達75-90•的致死率。噴灑4•的鳳凰木葉部水萃取液在小花蔓澤蘭葉表也可造成高死亡率。此結果暗示或許可利用鳳凰木葉部及花瓣的相剋化學物質來做爲防治小花蔓澤蘭之除草劑。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 OpenAccess

In this study, the genetic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244 individuals sampled from 19 provenances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were examined using RAPD fingerprinting. Twelve primers were used which yielded 89 polymorphic bands. The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AMOVA) revealed that the variance component between native and cultivated provenance groups was 5.64•(p<0.001), among provenances within groups was 27.8•(p<0.001), and among individuals within provenances was 66.52•(p<0.001). Remarkabl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low levels of gene flow were detected between native provenances due to geographical isolation. In contrast, cultivated provenances had high gene flow and low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perhaps due to coancestry. The result of UPGMA clust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ultivated provenances might have originated of native provenances from Thailand(C26), Fiji(C19, C20), and Australia(C2). The groups of native provenances revealed geograph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islands.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應用地理資訊統和數值地形模型推算六龜試驗林北半部第1到16林班之海拔高度、坡度、方位指數及全天光空域4個環境因子,並引用Wang(1991)之植群分析結果,進行多組判別分析,求得7個植群型(含亞型)與4個環境因子間的差別函數。該組判別函數之Mahalanobis D2等於316.81,大於X20.05(24)=45.6,顯示4個環境因子能有效差別7個植群型。以數值地形模型推算之網絡環境因子,逐點代入差別函數式,取最大機率之植群型,産生六龜試驗林北半部1至16林班之潛在植群分佈圖。該植群分佈圖符合植群研究對各植群型分佈環境之定性描述。野外進行種類組成之檢核點調查,共得34個有效樣本,野外調查之植群型與判別式推測之植群型間同意度檢定的結果爲顯著,但K值爲0.29,屬低同意度,實際推測正確率僅達44•。若依植群帶的劃分將各型合併,僅以海拔高度進行判別,判別式在統計上可以被接受,且推測植群型與調查結果間的同意度檢定仍然顯著,而K值提高爲0.55,已屬中等同意度,實際推測正確的比率爲74•。以本研究的結果而言,實際應用地理資訊系統於預測六龜生態系經營區內的植群種類組成,以海拔高度區分楠榕、楠櫧及櫟林帶下層等三個植群帶的分類較爲實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試驗地位於太平山事業區20林班,造林時,栽植密度爲10,000株/ha,株距爲1×1平方公尺,於林齡8年生時,林分已發生嚴重自我疏伐現象,此時7,800株/ha,因此進行5種密度調整,分別保留10,000(對照區未疏伐8,608)、5,000、2,500、1,660及1,110株/ha,林分調整後10年,發現立木平均胸徑大小與保留株數多寡成反比,樹高亦有相同趨勢,林分8-18年生時,以保留2,500-1,660株/ha最佳,最能發揮林地生産力。至18年生時,10,000株/ha株數自我疏伐比率已達到59.3•,5,000株/ha者爲38.7•,2,500株/ha者爲4.3•,1,660及1,110株/ha則尚未發生自我疏伐現象,惟不同密度生長或殘存株數大小差異之程度,有隨林齡之增加而減少,最後成一致軌跡變化之趨勢。又本試驗以密度調整後,歷年之生長資料,求出紅檜幼齡林競爭密度效果及收穫密度效果實驗式,並藉發生自我疏作之樣區,求出林分最大密度或林分自我疏伐曲線ν=93887.54ρ^(-1.755394)(式中ν及ρ分別代表單株材積及林分每公頌株數),本研究結果可供台灣大面積紅檜人工幼齡林疏伐撫育、密度控制之參據。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以杉木材爲樑翼構材,並分別使用合板、粒片板、中密度纖維板(MDF)和定向粒片板(OSB)等四種木質複合板材作爲樑腹材料,探討以不同厚度及組合方向對所組成之木質複合工字樑的靜曲性質之影響。試驗採用長360cm之實大尺寸試材以四點載重靜曲試驗法評估,杉木複合工字樑之跨距與30cm樑深之比值爲11.7。結果顯示,本質複合工字樑之破壞模式主要可分爲樑翼材之水平剪斷破壞(合板)、垂直剪斷破壞、I型破壞、樑腹材之垂直剪斷破壞(粒片板和OSB)及端部挫曲(9mmMDF)等五種,因應力集中之發生,故破壞之位置均發生在剪斷跨距範圍內之樑腹材彼此接處的樑翼開槽接合面。整體而言,在不同樑腹材料之比較上,杉木複合工字樑之靜曲承栽能力以MDF與OSB組合者較優,分別較粒片板與合板複合工字樑高出約24•與39•;在靜曲剛性方面則較粒片板與合板複合工字樑高出約11•與27•。在靜曲撓度之限制下,各組工字樑所能承載之載重值,以在最大靜曲破壞時之載重值的52-61•範圍內之MDF爲最佳,其次依序爲OSB(66-68•)、粒片板(52-77•)與合板(74-77•),同時,所測得之變位量均未超過在建築技術規範中規定之最大彎麯變位量,且僅爲規定之19-28•。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 OpenAccess

爲獲得品質穩定之木質耐燃材料,本研究利用Dricon、Bio-fax、Wood-Seal(WS)及FR等防火劑,以單板預處理方式製造耐燃合板,並依國家標凖CNS-7614、CNS-8763或CNS-6532之規定,評估其耐燃性。由試驗結果得知四種防火劑之抗燃性,FR防火劑效果最好,Dricon及WS防火劑次之,Bio-fax較差。以防火劑FR及Dricon預處理單板製造之合板,其厚度在5.0mm以下者,均分別可達到CNS-6532之規定“耐燃三級”之標凖,同時其發煙量及吸濕性均低於其他兩種防火劑處理製造之合板,故極適合於國內高溫多濕環境下之室內裝飾用耐燃材料。以防火劑WS及Bio-fax處理而製造之合板,欲符合CNS-7614“防焰二級”之規定,則其厚度需分別達到4.5及5.0mm以上,若欲通過CNS-6532“耐燃三級”之標凖,則厚度更需分別達10或12mm以上,而且其高吸濕性更需加以克服。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