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5.59.163

長庚護理/Chang Gung Nursing

長庚大學長庚護理雜誌,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背景: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被認為是一項可以彌補紙筆測驗不足的測驗方式,護理界也因應OSCE是否納入護理師國考應考資格做過諸多討論。目的: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台灣設有護理科系學校OSCE建置的軟硬體現況做為政策擬定之參考。方法:採橫斷式研究設計,在2018年9月至10月間,以台灣設有護理科系學校為研究對象,填答OSCE考場資源調查表;調查表內容包括測驗場地設施、模型道具、試務運作、行政資源、考官、標準化病人等六大項。所得資料以SPSS 19.0建檔與統計分析。結果:共獲37份有效調查表(回覆率88.1%),89.2%(n=33)護理學校設有OSCE考場,設置的OSCE考間以12間居多、32所學校曾執行過所有課程結束後的總結性評量或稱為高階OSCE的經驗,同步進行OSCE的考站以10站居多。從OSCE資源的調查結果可知「測驗場地設施」與「模型道具」等硬體環境得分較高,分別為84.5與86.3分;軟體環境得分依序為「試務運作」77.8分、「行政資源」71.8分、「考官」52.6分、「標準化病人」28.6分。一般大學、科技大學與專科學校之OSCE資源得分,除「測驗場地設施」外,其餘5項分項與總分均無統計顯著差異。結論/實務應用:多數學校設有OSCE考場,可加強「考官」與「標準化病人」等OSCE考場資源得分較低項目、建立護理OSCE考場認證標準與鼓勵OSCE長期性研究,得以提高OSCE執行效益,並作為未來規劃將OSCE納入護理師國家考試應考資格推動之參考。

  • 期刊

背景:食道癌病患術後初期無法由口進食,必須盡早供給腸道灌食維持營養,建立與提供適當的空腸灌食方案是重要的。目的:建立食道癌病人的改良式空腸灌食方案,並比較改良式和傳統法之成效差異。方法:本研究為措施成效研究,採回溯性病歷回顧收集資料,成效包括空腸灌食相關腸道症狀(出院時和出院後一個月)、術後住院日數、身體質量指數下降百分比(出院時和住院時比較、以及出院後一個月和住院時比較)、白蛋白指數(出院時和出院後一個月)以及30天內再入急診率。結果:共103位參與此研究,傳統組42位,改良組61位。出院時,兩組在空腸灌食相關腸道症狀、白蛋白指數沒有顯著差異,但在術後住院日數以及身體質量指數下降程度,改良組明顯少於傳統組(t=-2.23,p=.03; X^2=12.2,p=.01)。出院後一個月,兩組在白蛋白指數及30天內再住急診率沒有顯著差異,但在空腸灌食相關腸道症狀、身體質量指數下降程度改良組明顯少於傳統組(X^2=37.2,p=.01; X^2=8.53,p=<.00)。結論:本研究建立的改良式空腸灌食流程,可提供病患術後早期營養,降低術後體重下降程度,減少術後住院日數,相較於傳統持續性灌食,並不會增加腸道症狀,建議提供給食道癌術後初期空腸灌食及居家灌食參考。

  • 期刊

實習壓力勝於課室學習,其中又以內外科實習護生的壓力感受度最高,影響實習成效。本教案旨在以Bandura自我效能四項激發過程幫助護生增進實習成效,共54位二技二年級實習外科的護生參與本教案,結果發現在熟練技能部分:護生在FB平台觀看教師自製的教學影片,增進了專業知識與技能且獲得學習掌控;在提供模範部分:經由教師及護理師臨床實務教學後,幫助護生學會整合專業知識技能與臨床實務運用,且提升了他們團隊溝通合作的能力;在身體與情緒狀態部分:透過團隊合作學習,強化了護生書寫護理計畫的能力,進而降低因不會寫作業所帶來的實習壓力;在社會說服部分:護生實習表現良好獲得教師、護理師及病患的肯定、支持與鼓勵增進了他們的自信,進而認同護理價值。此外,採用Lasater臨床判斷評量準則作為護生批判反思引導的工具,結果11個項目皆獲得顯著成長(p<.001),同時以核心能力評量表讓護生進行自評,結果(基礎生物醫學、專業知識與技能、批判思考及溝通合作)皆獲得顯著成長(p<.001)。期望本教案能成為臨床教師教學策略之參考,以增進護生實習成效。

  • 期刊

背景:近年來臨床醫學教育的訓練轉移到能力導向的教育模式,掀起了一股以「勝任能力」為導向的醫學教育,而可信賴專業活動(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EPAs)的導入與發展,使得臨床醫事人員培訓計畫,能夠更全面性與整合性的評值培訓期學員的專業能力,本文介紹EPAs基本內涵,並提出EPAs建置、規劃及臨床評量的初步應用經驗。方法:以名義團體法及問卷調查進行EPAs任務建置,並以EPA品質評量工具Equal(Queen's EPA Quality Rubric, Equal)檢核「住院病人給藥」EPA的效度,再以評分者間一致性建置評量的信度。結果:以名義團體法與問卷調查共建置8個EPAs任務,其中以「住院病人給藥」為例所建置的EPA內容與訓練評估表單運用於臨床評量22位新進三個月護理師,並評定信賴程度監督等級。經過總結式評量結果顯示有21位(95.5%)學員於滿第三個月培訓期達到可獨立執行監督等級level4程度,其中有一位介入輔導仍無法勝任給藥任務。結論:本文以新進人員三個月培訓期EPA發展為例,分享其在臨床護理培訓的應用,並提出初步應用後的反思與建議,作為後續EPAs應用於護理教育上的參考。

  • 期刊

門診化療服務量逐年上升,床位需求量大,連續假期候等候時間更是達4小時以上,由於門診化療壅塞,床位難求,未知的等候時間,使得現場抱怨聲不斷,且門診化療病人從護理站報到至進入治療室這段流程是整體滿意度最低,深入探討確認問題導入解決方案:推動處置預約確知報到時間,機動調派護理人力,等候人數多時增加座位區,每個治療室增設2張座椅為預備區,縮短治療室內處置佔床時間,其成效:(一)接受處置時間預約病人準時治療達96.9%,僅3.1%需等候,且等候時間在20分鐘內;(二)接受處置時間預約病人之滿意度調查結果達97.4%,達到專案目的,有效改善門診化療室壅塞及護理師工作壓力,提升醫療效率及照護品質。

  • 期刊

臨床實務發現二年期護理師,照護心導管術後病人時,當發生異常狀況,常會出現慌亂需尋找資深護理人員協助,無法發揮護理獨特功能。且近期發生病人接受心導管檢查後出院返家,因發生動脈阻塞合併症造成醫療爭議事件,更加深害怕照護心導管病人,術後需清楚認知病人潛在危險,要更謹慎照護,故引發專案改善動機。依現況分析瞭解後發現:二年期護理師對心導管照護正確率偏低、教學工具未完善、未規劃模擬教學。故藉由專案介入改善方案:舉辦在職教育課程、舉辦情境模擬教學、人形圖應用與案例討論、運用創意口訣記憶法、使用心導管照護教學影片學習等。專案措施介入後心導管檢查照護完整率也由68.9%提升94.4%,心導管認知測驗正確率由62.2%提升95.6%,顯示專案介入措施成效顯著。

  • 期刊

護理人員超時工作對自身健康、病人安全等方面影響甚大,進而影響護理品質,故引發改善動機。本專案旨在建立標準化Kardex範本、重整交班流程、修訂交接班工作切割原則及跨部門與教學部進行資訊化醫療教育訓練等措施。現況發現:護理記錄重複繕打內容、下班前30分鐘開立醫囑、醫囑更改頻繁處理費時、整理Kardex費時、交接內容不一致及冗長且下班前承接病人、入院衛教及環境介紹繁雜耗時、初次入院收集資料繁瑣。透過跨部門合作,重新檢視臨床護理活動後,護理活動總工時由執行前275.8分下降至120.3分,其工時縮短效果顯著,降低無效性的護理活動,建議未來可將標準化Kardex範本簡化施行及推至跨部門合作,落實護理工作效能,更確實有效運用時間維護人員自身健康及提升病人安全。

  • 期刊

本文描述一位罹患膽管癌一年半接受過多次化學治療之個案,卻出現對疾病強烈否認態度之照護經驗,護理期間為2018年10月6日至11月3日,運用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進行整體性評估分析,確立健康問題有:體溫過高、體液容積過量、否認行為不當。藉由讓個案保持舒適的身體溫度及運用薄荷油穴位按摩、腹部穿刺放液緩解個案生理不適;經由自製故事書並運用支持諮商及敘事療法等技巧,讓個案可以正視自身疾病,主動提及死亡議題,與家人互道歉、道愛、道謝、道別,並依個案意願親自簽立預立安寧緩和醫療維生醫療暨抉擇意願書,讓個案提早交待後事處理方式,完成心願。有鑑於此,建議落實宣導一般民眾醫療自主的重要性,尊重醫療自主權,在生命的最後能坦然面對生死。

  • 期刊

本文為描述一位罹患月經性氣胸的女性病人,經歷三次胸腔鏡切除手術後之照護經驗,筆者照護期間為2018年1月13日至1月19日,運用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使用觀察、會談及身體評估收集個案資料,確立個案健康問題有疼痛、低效性呼吸型態、焦慮。個案因手術後放置胸腔引流管導致傷口疼痛影響呼吸,針對術後疼痛緩解給予護理措施,加強胸腔物理治療,教導Triflow、拍痰等訓練,改善低效性呼吸型態問題。筆者主動關心、傾聽,建立良好護病關係,醫療團隊合作且由家屬的陪伴減輕焦慮,藉此護理經驗能提供臨床護理人員日後照護類似個案之參考。

  • 期刊

本文描述一位醫師告知只剩一個月存活期的肝癌末期個案,從接到噩耗到步向死亡之照護過程。護理期間自2018年4月30日至2018年6月1日,藉由觀察、會談、傾聽、身體評估以及病歷查閱進行資料收集,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評估,分析並歸納出個案有疼痛、無望感及預期性哀傷的健康問題。護理過程中主動關懷、傾聽及陪伴建立良好護病關係引導個案表達內心感受,藉由提供舒適擺位,教導使用音樂、芳香療法及按壓神門、心穴、皮質下和枕穴等方式改善病人疼痛問題;協同跨團隊人員與個案及家屬共同召開家庭會議,與家屬協商後決議告知個案病情,運用回憶治療與家庭支持,協助個案因應疾病變化增進自我價值,引導正向思考降低無望感受,完成人生四道習題,滿足心靈需求,幫助個案和家屬做好死亡準備,成就生死兩相安的圓滿結局,期望藉由此次的護理經驗提供護理人員日後臨床照護類似病人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