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11.9

台灣醫學/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ine

臺灣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文探討已婚職業婦女工作壓力、角色衝突與健康狀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研究方法以量性、調查性研究設計,研究對象來自北區公營及私營企業等產業機構,共收有效問卷190位已婚職業婦女,填答包括基本屬性、工作壓力量表、角色衝突量表、健康狀態量表,推論性統計進行資料分析。結果為工作壓力與角色衝突呈正相關,工作壓力與健康狀態亦呈正相關,角色衝突與健康狀態亦呈正相關,教育程度、加班的頻繁程度影響工作壓力;加班的頻繁程度,影響已婚職業婦女之工作壓力、角色衝突及健康狀態。結論有四方面建議,企業機構之建議、家庭支持之建議、普世大眾之建議、未來研究之建議等,婦女勞動政策的落實乃是企業及國家所必須共同努力的目標。

  • 期刊

對某醫學中心11個加護病房的護理師問卷調查,以了解同時靜脈給多種藥的型態與風險。先依據前一年6個月的醫囑製作「高頻次靜脈用藥清單」,做為問卷之附件。問卷分三部份:(一)依經驗填答頻次與原因;(二)依附件選填常同時給藥組合;(三)依經驗填寫附件以外藥品之不相容組合。依127位受訪者經驗,79.5% 1天至少1次同時靜脈给藥,91.3%原因為「同一時間有多個藥品需要輸注」;有81.1%「由Y型輸液接頭、中央靜脈導管或三通連接閥同時給藥」。依據附件共填選1066組(含重複)常同時給藥者,歸納為555種。1066組中28.2%同時給至少3種藥,最多18種藥。護理師曾觀察到48組不相容,加上經驗中其他藥品不相容,共99種不相容組合。31.3%與文獻一致;41種與文獻相左,可供臨床參考及進一步研究。Furosemide、全靜脈營養(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與重碳酸鈉(Sodium bicarbonate)有最多不相容性。

  • 期刊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甲狀腺癌術後病人採低碘飲食的持續時間對尿碘濃度之影響。依據PICO(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方式設立臨床問題,P為甲狀腺癌行甲狀腺術後預計行放射碘治療病人;I為小於等於二週低碘飲食;C為大於二週低碘飲食;O為尿碘、碘/肌酐(I/Cr)比值變化。以系統性文獻回顧法,搜尋資料庫包括華藝線上圖書館、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資料庫,使用關鍵字包含甲狀腺切除手術(Thyroidectomy)、放射線碘治療(Radioactive iodine treatment:RIT)、低碘飲食(Low iodine diet:LID)及尿碘濃度(Urine iodine concentration),最後選擇5篇符合主題之文獻,分別為二篇世代性研究、二篇隨機控制試驗、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依照Oxford CEBM建議等級,證據等級1-3,統整結果顯示放射碘治療前進行低碘飲食1〜2週,即可達到治療成效,與限碘飲食無差異,並建議未來須進行放射線碘治療患者,進行前持續低碘飲食1-2週即可。

  • 期刊

轉移性鼻咽癌是臨床上非常棘手的狀況,雖然以鉑金類(platinum-based)為主的化學藥物治療,被公認為第一線治療處方,但目前仍無最佳的化學治療處方。Cisplatin合併gemcitabine的化學藥物治療已被證明對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病人具有更好的治療作用。此外,免疫藥物的發展,也為復發及轉移性鼻咽癌患者提供了另一個治療的選項。但是在化療藥物的基礎上,若同時合併使用免疫藥物,是否會增加臨床上治療的急性血液毒副作用,則尚未有完整的報告。本篇文章分享臨床上使用化學藥物合併免疫藥物治療(gemcitabine + cisplatin + nivolumab),在轉移性鼻咽癌患者的治療順應性及急性血液毒副作用,其次提供病人在接受治療後的成效。該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急性副作用的嚴重程度為第三級貧血及第二級白血球低下,但病人仍可以非常順利按照預定的治療計劃,接受了12次的化學藥物治療合併免疫藥物治療。而病人在接受治療後,經檢查證實後多處轉移病灶完全緩解,目前仍無病存活至今超過22個月。總結來說,臨床上使用化學藥物治療合併免疫藥物治療,對轉移性鼻咽癌的治療上,並不會增加非預期的急性血液毒副作用,且相當有效。

  • 期刊

縮減醫病溝通的鴻溝,讓病人與醫師共同參與醫療決策以促進病人安全的觀念,近年來在全世界已被廣為接受。臺大醫院基於促進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理念,也積極投入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的發展與推廣應用。臺大醫院SDM的推廣分為三大重點:建立推展SDM之整體架構;創新導入資訊化界面於SDM數位轉型;以及運用量化目標管理方法鼓勵臨床醫療人員應用SDM。臺大醫院藉由跨科部協調整合、資源挹注,並整合資訊與臨床研究電子數據採集系統,建構全院性推動架構、SDM主題發展模組、創新數位轉型與有效管理機制,順利發展共計52項SDM主題,於2020年1-9月間讓2174位病人藉由SDM實際參與醫療決策,其成效評估之標準化分數達0.862(滿分為1),顯示出相當正向的病人與家屬回饋成果。提供第一線醫療人員良好的SDM推動架構與數位資訊支援,有助於增進醫病溝通成效,提升病人的滿意度。

  • 期刊

本專案旨在提升內科加護病房氣切SDM決策流程之完整率,因啟動氣切SDM後,發現流程完整率僅達76.7%,其主要原因為:醫護人員認知不足、不知道氣切SDM流程進行進度、繁忙遺漏、操作介面不友善、衛教資訊不足、未規範每項皆須完成、病人家屬認知不同、關鍵家屬沒來聽說明等。經透過SDM氣切決策流程海報宣傳、優化SDM資訊介面、氣切流程checklist查核、主護訪談指引、舉辦專科在職教育課程、操作流程線上教學影片等措施,氣切SDM決策流程完整率提升至94.1%,達到目標值;氣切病人平均氣管內管留置天數由21.4天縮短為18.6天,顯示本專案措施有效提升氣切SDM決策流程完整率與SDM成效。

  • 期刊

醫病共享決策,是一種由醫師和病患共同參與醫療決策的過程。醫師向病患提供關於疾病的基本知識,解釋目前病況,提供治療選項,及各種選擇的優缺點。而病患也需要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對於治療的期待與偏好,以此種雙向溝通,幫助醫病達成共識。本文介紹醫病共享決策在眼科白內障的應用,白內障是眼科門診很常見的疾病,目前手術仍為根治疾病的最好治療方式,但手術的時機與治療的細節仍有許多討論的空間。文章中提供病患白內障的相關基本知識,手術與其他治療選項,及其相應的好處與風險,並提示病患與眼科醫師溝通的重點,包括目前白內障的嚴重程度,開刀的時機與急迫性,開刀的風險,人工水晶體種類與度數與術後照護。

  • 期刊

傳統的醫療制度中,病人被動的知情同意後接受醫療處置,病人決策參與的程度較低,醫療效果不如病人期待時,容易產生醫病關係的緊張甚至醫療糾紛。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是個實踐合作的過程,醫療人員提供專業訊息,並由病人提供他們的價值觀以及喜好,由醫病雙方共同決定對於病人最好的醫療選擇,可以確保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早期乳癌治療選擇乳房全切除或是乳房保留手術加上術後放射線治療,其最佳的治療選項取決於病人的價值觀與偏好,屬於現代醫療中適合採用醫病共享決策的臨床情境。面對治療方式的選擇,當病人所接受到的資訊內容不充分,以及個人的價值與偏好未受到澄清時,病人的不確定性會增加,造成決策衝突。建議評估病人決策衝突來源,運用實證支持的決策輔助工具(patient decision aid, PDA),提升病人對於治療的知識,當病人充分參與決策、於術前獲得充足資訊,才能做出較高品質的決策,降低決策衝突。而態度及溝通技巧是醫病溝通中最重要的元素,醫療人員可以將努力的目標,放在賦權病人並增加其對於手術的信心,落實站在病人的角度,提供符合病人需求的幫助,貫徹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本文透過美國衛生保健研究與品質機構(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提出的SHARE模式,論述醫病共享決策應用於早期女性乳癌手術之選擇,以供醫療人員照護病人時的參考。

  • 期刊

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係指醫師提出具有實證驗證的治療方法,病人提出個人價值觀與好惡,共同討論後達成治療決策的過程。病患輔助工具(patient decision aid, PDA)是為病人所設計,能夠清楚明暸地實行醫病共享的輔助工具。台大醫院竹東分院自2017年5月成立院內SDM小組,並定期召開會議。由骨科醫師(本文第一作者)負責院內的機構推行實踐及教育訓練活動、民眾健康識能活動及臨床實踐,主題涵蓋各次專及各關節,此篇以「治療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及神經性跛行及脊椎狹窄及脊椎滑脫」主題為例,病人及家屬滿意度均高,並於2018年度榮獲醫療機構實踐績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