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35.202

台灣醫學/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ine

臺灣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頭痛是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患,發作時可能嚴重影響工作、社交活動與日常活動。為了瞭解頭痛對病患生活的影響、評估頭痛失能狀態並進行不同文化的比較,需進行國際通用的頭痛失能症狀量表的翻譯與信效度檢定。本研究旨在針對「頭痛失能量表」(Headache Disability Inventory, HDl)進行量表中文版之翻譯與信效度檢定。採橫斷式研究設計,應用Jacobson等人提出的HDl,將量表翻譯成中文版本,再邀請專家評估內容效度;最後,招募北部某醫學中心140位有頭痛情形的臨床醫療人員,填寫此問卷中文版及偏頭痛失能評估表(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ale, MIDAS),確認內在一致性信度、建構效度與校標關聯效度。「頭痛失能量表」中文版展現良好的信效度,包含:(1)專家內容效度在內容合適性與用詞明確性之CVI各達0.96與0.94;(2)內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達0.95);(3)建構效度結果為CFI = 0.94, IFI= 0.94, NNFI=0.93, SRMR= 0.07,大多數的因素負荷量在0.60以上;(4)校標關聯效度,以中文版的「偏頭痛失能評估表(MIDAS)」,相關係數為r=0.34, p<0.001及「疼痛視覺類比量表」,相關係數為r=0.36, p<0.001,作為效度標準。「頭痛失能量表」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快速又有效地評估習慣使用繁體中文的頭痛患者的失能情形,以協助制定適當的健康計劃。

  • 期刊

接受手術的病人,術前焦慮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焦慮程度高可能會影響術後疼痛控制及身心理恢復。本專案旨在降低眼內注射手術病人術前焦慮程度,及提升病人對衛教的滿意度。經現況分析發現,眼內注射手術病人術前焦慮程度達8.56分,主要原因為缺乏手術衛教教材、衛教內容不完整及缺乏一致性、預期性擔心、對手術流程不瞭解、缺乏衛教的適當介入時機,及缺乏手術照護知識相關在職教育。透過製作手術衛教單張、多媒體衛教影片、手術衛教稽核表、術中增加麻醉性止痛眼藥水頻率、開刀房等候區撥放衛教影片等方式,病人術前焦慮分數由8.56分降至5.09分(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總分21分),衛教滿意度由62.6%提高至96.8%。透過本專案之執行,確實降低病人術前焦慮,提高病人對術前衛教滿意度,並增進病人自我照顧能力。

  • 期刊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台灣第10大死因,其發生與慢性病毒性肝病有密切的關聯。本研究主要探討兒童和青少年B型肝炎抗體免疫保護力與衰退率。此為回溯性研究,收集1990年後出生之1,585位年齡介於1至20歲的組群,其血清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與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數據,並排除其中39位HBsAg陽性帶原者(2.46%),及50位於anti-HBs檢驗前已有疫苗追加接種者,最終共計1,496筆納入抗體效價統計。由研究結果發現,其中809位(54.08%)anti-HBs保護力不足。女性與男性之anti-HBs保護力陽性率分別為50.34%與41.74%,男性顯著較低(p=0.0008);女性與男性其anti-HBs陽性率分別至18.5歲與17.9歲時,已衰退到6成,男性anti-HBs衰退較早。所以,當anti-HBs保護力隨年齡增加而下降時,成年後之高度危險群應主動接受追加疫苗接種,可降低B型肝炎病毒感染風險。

  • 期刊

重點式超音波(point-of-care ultrasound, PoCUS)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評估工具,能提供臨床工作者即時的訊息、做出醫療決策。本文個案因高度懷疑肺部腫瘤內包含惡性組織,運用PoCUS評估超音波導引切片的可能性,超音波下可見左側肋膜下區域有一6.28x6.01 cm不均質性低回音病灶(heterogeneous hypoechoic lesion),都卜勒(Doppler)模式下腫瘤內部沒有血流增加現象,適用超音波導引切片,最後在胸腔超音波導引下順利完成切片,病理報告為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確定診斷後,病患轉至血液腫瘤科病房進一步接受化學治療。案例中的病患,腫瘤位於肺實質,初步懷疑是肺癌,故安排支氣管鏡切片,一般支氣管鏡切片檢體較小,診斷準確率大約7-8成,然而淋巴瘤的診斷需要檢測許多生物標記,支氣管鏡切片檢體大小常不足以做出最終診斷,因此當臨床上懷疑淋巴瘤時,建議以超音波導引切片或外科手術取得足夠檢體,以完成病理診斷。

  • 期刊

亨丁頓病(Huntington disease, HD),是一種體染色體顯性遺傳之神經退化性疾病,乃由HTT基因上之三核苷酸重複序列(CAG repeat)異常擴張所致。亨丁頓病的主要症狀,包括動作障礙、精神症狀及認知功能障礙,另外,也可見體重減輕,惡病質及異常的眼球運動等。平均的發病年齡是在35-44歲,但有5%的病人在21歲前發病,這類病人的臨床表徵與典型病人不同,稱為魏斯特法變異型(Westphal variant)。一般而言,愈早發病,症狀愈嚴重,疾病進展也愈快。診斷亨丁頓病,必須先排除可治療的疾病,如藥物或系統性疾病導致的次發性舞蹈症。有些病人雖然臨床症狀符合亨丁頓病,但約有1%的病患無法檢測出HTT基因上三核苷酸序列異常擴張之情形,這類疾病被統稱為亨丁頓病擬表型症候群(HD phenocopy syndromes),在這些病患,僅有部分病患可找到基因異常,如齒狀紅核蒼白球萎縮症(dentotorubral pallidoluysian atrophy, DRPLA)、亨丁頓病樣綜合徵(Huntington disease like, HD like 1-4; HDL1-4)、C9orf72六核苷酸重複擴張基因變異(C9orf72 hexanucleotide repeat expansion mutation)、ADCY5基因突變相關運動障礙(ADCY5-related dyskinesia)、神經棘狀紅血球症(neuroacanthocytosis)等。此類病人必須透過基因診斷才能確認,因此在檢測前必須接受遺傳諮詢及並做好健全的心理準備。

  • 期刊

肌躍症是一種不規律、短時間的肌肉不自主收縮或不收縮,前者稱為正向型肌躍症,後者稱為負向型肌躍症。臨床診斷可依解剖學起源先做初步分類,病因診斷除了詳細的病史和現象學的記錄外,有時也須仰賴電生理、神經影像、血液生化或基因檢查等工具的輔助。源於腦皮質的肌躍症特點是對肢體的體感覺刺激敏感,記錄體感覺誘發電位時可能出現高振幅的誘發電位,肌肉收縮時間短,同步記錄腦波與肌肉收縮訊號時可發現相對應的時序關聯。源於腦幹的肌躍症易影響身體中軸或肢體近端肌肉。源於脊髓的肌躍症特點是肌肉收縮的時間較長,通常超過100毫秒。急性肌躍症常見原因包括藥物引起的serotonin syndrome等。年輕肌躍症病患則需留意是否屬於可用特殊藥物治療的代謝性疾病。

  • 期刊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簡稱PD)是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病理上可見α-突觸蛋白(alpha-synuclein)聚集累積,導致生理上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減少,產生動作與非動作方面的臨床症狀。為了在疾病前期或早期時,即與其他疾病鑑別診斷,基因、環境暴露、體液和影像生物指標的開發與探索方興未艾,本文將介紹巴金森氏症的病生理機制、基因與環境危險因子、包含次發性和非典型巴金森症候群(secondary and atypical parkinsonism)在內之鑑別診斷、磁振造影和核子醫學影像特徵,及α-突觸蛋白體檢測技術,並闡述各個面向所遭遇之未來挑戰。

  • 期刊

巴金森氏症是一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其臨床症狀包括有動作緩慢,僵硬,休息式顫抖等運動相關的症狀,也有許多非動作症狀。巴金森氏症目前無法被治癒,但臨床上仍有許多藥物可以提供症狀治療。在巴金森早期,治療主要著重於改善生活品質,藉由藥物調整以模擬生理現象的『腦中持續性巴胺刺激』來預防或延後動作併發症的出現。而在巴金森後期,當運動併發症出現後,治療則著重於如何調整藥物以增加病患『有電』,減少『沒電』的時候,並且降低異動症的發生以及嚴重度。此文章前段將簡述巴金森氏症的藥物與治療概念,後段則介紹目前臺灣市面上治療巴金森氏症的三種新藥,以及其他台灣沒有的藥物。

  • 期刊

巴金森氏症早期主要倚靠多巴胺相關的藥物治療,然而當進入病程的中後期,患者常會出現劇烈的藥效波動及各種藥物併發症,導致巴金森氏症病患及家屬遭受很大的痛苦,深腦刺激治療就是在這種藥物治療的困境下,應運而生的嶄新治療方式。深腦刺激治療藉著輸入電流調控大腦運動迴路中的不正常神經訊號,可以治療巴金森氏症的動作障礙症狀,進一步也改善了藥效波動的現象,不但降低病患對藥物的依賴,還可減少異動症的發生,可說是大幅提升了中後期巴金森病患的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自2015年,我國的全民健康保險開始給付深腦刺激手術治療巴金森氏症,也因此這個治療已經成為今日巴金森氏症病患的標準治療項目。整個深腦刺激治療從篩選病患起、經過手術過程、到術後的電刺激器操作,過程十分繁複,需要一個具足夠能力和經驗的團隊方能順利進行。本文章將帶大家由巴金森氏症深腦刺激治療的各種面向,包括治療機轉及時機、適應症和禁忌症、進行的技術與方法、治療的效果和潛在副作用,以及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等,希望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幫大家更了解深腦刺激這個劃時代的新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