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66.7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 OpenAccess

台灣醫學教育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評量方法與醫學敎育的敎學成效息息相關,在醫學生基本臨床技能的評量方面有許多種評量方法。這些方法包括口試、多重選擇紙筆測驗、書面模擬病人問題測驗、電腦模擬病人問题測驗以及使用標準病人的主題結構化臨床測驗等等。其中以電腦模擬病人問題測驗以及使用標準病人的主题結構化臨床測驗,最常被用來作爲以實作爲基礎的評鑑方法,許多發表的研究結果也證實這兩種方法的效度、信度及可行性。台灣醫界一向缺乏對醫學生的基本臨床技能進行有效評估的方法,有鑑於醫學生實作評鑑的重要性,應該在考量本地特殊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下,積極進行相關研究,以設計出適用於本地醫學環境及醫學生特質的實作評鑑方法,以落實醫學敎育成效及提高醫療水準。

  • 期刊
  • OpenAccess

咬合學是大學部牙醫學教學課程之一,原為必修課程牙體形態學之一部分,但其研討範圍隨牙醫師對顎功能障礙及疼痛問題之關心及研究而日益擴大。自1960年以來,授課範圍已不限於靜態的形態學,甚至不是功能性或動態性的顎運動學所能涵蓋。因此,咬合學的敎學如果不擴充為涵蓋顎功能障礙及口顔部疼痛之流行病學、病因學、診斷、鑑別診断及治療,則必須將有關病症的部分另開一門分課講授。涵蓋法之授課較能連貫一氣,課程宗旨及方法較不易有偏差,而分課法則較能與其他臨床課程配合,討論病症時較無困難。綜觀國內外目前及以往之課程安排,作者認為將咬合學分成基礎部分及臨床部分兩階段學程較合理,但需由一位課程主持人負責安排,並邀請相關部分之專家講授各階段之教學,以收連貫之效,並可避免臨床教學之困難。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利用啓發式小組敎學技巧,實施醫學倫理學教學的短期成效及影響成效之團體學習因素。本研究分別針對二個不同學年度修習醫學倫理學課程之醫學系六年級學生為對象;每組學生約20人,修習時間為六週,每週四小時。討論過程由同學主持,以問題為基礎及案例為中心。在課程結束時,以自塡問卷評量方式由學生評估學習成效、團體氣氛及團體互動。共計239名(第一年113名,第二年126名)學生完成問卷調查,經由二學年之239名學生研究結果發现,討論式小組敎學適用於醫學倫理學之敎學;就整體評量而言,兩學年的極多數學生認為醫學倫理敎育對行醫生涯很重要(92%:98%),大多數同學對課程內容安排(69.1%:73.8%)及進行方式(56.7%:69.9%)均表滿意;而多數學生覺得倫理知識(70.8%:84.1%)、倫理推理能力(72.6%:89.7%)有明顯的收穫。連續二學年的成效評估顯示,敎學成效稳定且在倫理知識與倫理推理能力方面的收穫,都有明顯的增加;在團體互動及團體氣氛方面,亦持續進步。利用逐步復迴歸,分析影響教學成效之團體學習因素,發現:(1)同學的意見,(2)以老師為榜樣,(3)團體參與感,及(4)在乎老師的看法四項因素,可解釋倫理知識收穫變異量的22.3%;而前四項因素中之前三項及學習如何收集資料、面對面澄清問題與表達個人的看法等六項因素,可解釋倫理推理能力收穫變異量的29.4%。由本研究得知,影響倫理知識獲得及倫理推理能力的團體學習因素有其共同基礎,但亦分別有其特殊點。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從醫學生的角度與觀點,探討精神科日常醫療的倫理問題。本研究以某敎學醫院之見習醫師為研究對象;以其在精神科之見習課程中安排醫學倫理小組討論課程,並根據其所繳交—醫學倫理困境—書面報告進行内容分析。結果顯示醫學生認為精神科日常醫療最常遭遇的倫理課題依次為:「醫病關係」、「患者自主性」、「以病患為教材及醫師、醫學生之角色」、「保密原則」、「公正原則和醫療資源分配」、「知情同意」、「與家屬之互動」、「與其他專業團體之互動」、「馈贈行為」、「其他未分類之議題」等10項。本研究之結論:學生提出的倫理議題具有本土的特色,與其他國家醫學生所見不同;建議醫學倫理敎育課程,應加強醫學生所忽略的「行善原則」、「勿害原則」相關倫理觀念。

  • 期刊
  • OpenAccess

醫師檢覈考試之目的在於衡鑑醫學生是否已具備行醫必備之學識與技能,以發給醫師執照。台灣實施此制度已三十多年,自民國八十三年實施二階段考試,但未有系統分析之研究報告,近年來批評之聲時有所聞,且醫學敎育改革舉世靡然,此時是對此考試加以分析研究以針砭弊病,提供改進方案之適當時機。由基礎學科及臨床學科就不同領域邀請二至三位敎師,就民國八十三年至八十七年共十次的醫師檢覈考試内容如題目的類型、題目的特性、臨床和基礎之相關度、試題難易度加以分析,另對臨床醫學題目予以歸類,探討其领域分佈,是否屬於十大死因之疾病和疾病之常見的程度。結果發現基礎與臨床相關性太低,題目多屬記憶性,缺乏思考性,因此題目深入度不夠,偏重細節,困難題目比例偏低,甚至有些題目和實際生活或臨床疾病脱節。其次領域分布不均,每次考試差異極大。缺乏臨床實例試題難以測試應試者收集資料、分析結果、判讀影像、檢驗結果,推理產生假說及解決問題能力。又因本土資料常不見於敎科書内,本土重要疾病比例偏低等缺失。爲改進上列缺失,建立國家醫師執照考試的出題基準應爲急務,多以臨床病例或基礎臨床整合題目測試應試者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期刊
  • OpenAcces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education based on student assessments in the 1997 academic year. Altogether twenty-three courses, five clinical courses and 18non-clinical courses, were evaluated. Fifty-six clinical instructors in seven medical institutes of which 43 were full-time hospital employees and 13 had full-time appointments from a university, were assessed by students.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each instructor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eaching attitude,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overall assessment. The course assessment was computed by averag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all the instructors. The last part was a self-evaluation by students and consisted of six questions of Likert-scal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nonparametric statistical test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ore students felt highly satisfied and satisfied with the full-time university faculty (p<0.05). The proportion of highly satisfied and satisfied toward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in medical center or regional hospital level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 average of 46% of students felt highly satisfied with clinical courses compared to 26.8% for academic courses (p<0.05). About 81.7% students felt the loading of clinical work was appropriate. The perception of loading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time spent in reading/studying and the interest before and after the clinical practicum. The prior preparation for practicum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est before and after the practicum. The interest on cont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clinical practicum was highly correlated (r=0.713).

  • 期刊
  • OpenAccess

為瞭解目前牙醫學敎育之課程與訓練,在實習醫師實際參與臨床時,是否讓實習醫師有充分的準備與背景,足以從事牙醫師之職務。請他們就課程之份量與品質表示意見。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詢問全體33位即將畢業的牙科實習醫師(其中9位來自外校)。結果顯示,牙科課程之份量適中,品質均在中等以上。臨床前實驗部份品質較優。臨床實習方面,以牙髓病學、牙體復形學及補綴學之品質較優,而齒顎矯正學、兒童牙科學及一般牙科之實習份量不足;基礎醫學之份量過重;實習醫師對於獨力診治病人已具有信心。因此,牙科與醫科間以及牙醫學系内部之課程應相互協調,解決份量比重與實際需要不均衡的現象。新課程的設計應參考學生意見、世界潮流及社會需要,並強調預防醫學及牙科基礎醫學,以更符合牙醫學敎育之精神。

  • 期刊
  • OpenAccess

預防醫學、公共衛生和社區醫學三者同時為涉及個人健康、環境與疾病因素的學門,各有其不同的時代背景和訴求。台大醫學院對於社區醫學之敎學依場所分為三個時期:(1)台北公共衛生敎學示範中心1959至1978,(2)澳底社區醫療保健實驗站1979至1989,(3)金山社區醫學訓練中心1990至今。1992年醫學敎育改革後,家庭醫學成為醫學系五年級必修課程,在三週見習中有二週安排在社區,六年級和實習醫師為選修。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訓練計畫中有六個月的社區醫學訓練。遠距敎學及會診是社區醫學敎學另一發展的模式。本文謹就台大醫學院在社區醫學敎學的經驗提出報告,並對今後面臨的課題加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