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244.83

應用心理研究/Research in Applied Psychology

  • OpenAccess

社團法人台灣應用心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2001年「心理師法」立法通過,是台灣助人專業界的重大事件。本文敘說在事件田野中的作者,做為一位「特定處境下的行動者」,面對「心理師法」立法過程中對現實環境與自身生命經驗的探究與反映,而產生「從推動到抵抗」的位置移動。文本以批判性的論述立場,解釋「心理師法」的社會文化意涵,而突顯出「證照建制化」的文化與知識權力議題,做為專業實踐者面對「證照制度」的社會意識視野。

  • 期刊
  • OpenAccess

三年前,台灣的心理學界掀起了一波「心理師」立法及證照化的風潮。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她的觀察、省思與批判。文章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作者從她的角度提出了「證照化綁架了專業化」現象的觀察,第二個部分則對於「證照化」與「專業化」的宣稱效益,提出了發問與省思。最後則提醒此波心理師立法過程中有諸多權力傾軋下的「必要之惡」,目前這些「必要之惡」已製造出諸多的新問題影響著心理界相關社群及社會大眾,春水已被攪動,生態也已變化,被波動的人不得不面對接下來的新問題。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是一位諮商工作者在面臨是否參與諮商師特考時所做的自我敘說。作者回溯生命史,父親受到醫師法公布成為密醫的衝擊,以及自身童年受到的影響。藉由生命書寫讓自己的現況與父親的命運相互遭逢;並釐清自己是否參與考試的抉擇底下,更深層的生命意義;進而探討在專業生涯中的核心自我認同。作者並將此生命書寫當成一種自我啟力與尋找主體性的行動。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為四位大學輔導工作者在心理師法的衝擊下,透過共同敘說探究的方式,重新省思大學輔導工作的真實處境與專業面貌,以及如何在心理師法建制化的過程中保有專業的主體性,開創屬於自己的專業實踐道路。作者發現大學輔導工作者要面對的其實不是有無心理師證照,而是輔導工作在大學校園不易被認同、助人專業如何發展等處境。當大學輔導工作者能看見集體的圖像,理解困境、不再逃離,並使用專業自主社群彼此增能,協同探究貼近校園需要的實務方法,這才是大學輔導專業發展之道。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之目的是為研究者欲對個人擔任五年大學學生輔導中心組長的實務工作後,卻是用「逃離」收場之經驗歷程進行反思,探究其中「發生了什麼事?」,以及透過這些經驗的重新認識與反省,思索大專校院輔導工作並轉化成新的行動力量與方向。探究方法為結合敘說與行動研究法中「對行動反映」進行探究。探究結果:一對「逃離」歷程與結果的重新看見與釐清:l.與做為一位大學教師兼行政組長(輔導實務工作)的角色鑲嵌在大學走向重學術升等與論文發表數、輕服務與專業實踐的發展脈絡有關;2.與在大學校園中學生輔導中心猶疑於一級與二級單位的模糊、中心主任與輔導老師的聘請不易與變動不斷,難以形成穩定的團隊面貌以累積經驗、一級預防之輔導工作在教育部訓輔工作框架底下的瓶頸、與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分工與界線,以及在緊急個案處理流程所引起的相關諮商倫理議題等現象有關。二、對過去實踐行動產生一個新理解視框「紮根的故事」。想望,對大字院校的輔導工作的新行動思維:其一看見輔導老師、大學生的主體,例行性的一級預防之輔導工作不再是「學生輔導中心給、學生吞」、或「單一食堂」模式,而應是一種帶著主體性、專業性與技巧性地的行動思維;其二,尋找一個可以幫助實務工作者在其主體脈絡底下考察其專業實踐行動中知行邏輯的思考與研究,讓困境不再只是困境,而成為知識的生產者;其三,對心理師法的反思,期盼一個大學輔導實務工作的專業社群。

  • 期刊
  • OpenAccess

我們五位大部分是心理所的研究生,又有著中小學輔導工作相關實務經驗,2003年至2004年間,對「心理師法」立法後可能對中小學校園輔導工作造成的衝擊感興趣,參與「心理師法觀察行動小組」,組成其中的「中小學組」共同討論並開展行動探究之歷程,從過程中更深入理解中小學學校輔導工作推展之歷史面、制度面及實際面,發現校園內不斷由上而下的計畫、活動、方案式的輔導工作運作模式,常無法貼近校園內師生的需求,造成校園內輔導專業聲望低落。「心理師法」立法推行後,未來有「國家保證」執專業證照之助人工作者可能進駐校園,以「組織再造」的煙幕取代現有的學校輔導理念與制度,其背後依循之邏輯,非專業能力之提昇,而是專業之建制化,並無法解決校園輔導工作的困境與難題。本論文即是此行動及批判探究歷程之呈現,以及各人的反思及前進。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全圖藉著整理輔導老師在高中輔導實務工作的學習歷程,真實紀錄一個新手輔導老師從菜烏的實習老師敗陣下來,到選擇逃回研究所再進修,畢業之後再度進入職場銜接上草創高中輔導體制,走過與輔導室同仁夥伴共同摸索期,直到與夏林清老師的相遇進入基層教師協會展開「下課後」的教師自主學習,參與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誰動的入學考試改革,變化了輔導室的邊陲位置,歷經學校教師會會長、輔導主任的不同學習位置的挪移,再回到以一個資深輔導教師二十二年的輔導實務工作的反思紀錄,描述能夠持續有動力於輔導工作,來自於這樣一種「能將理念轉化為實務的教育實踐」輔導專業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