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87.103

應用心理研究/Research in Applied Psychology

  • OpenAccess

社團法人台灣應用心理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雖然在教育改革的風潮下,各式各樣的教育政策試圖解決相關問題,但教師的生活世界仍然充斥著去技術化的事實,不僅是在微觀的生活世界層次,也包含巨觀的政策制定層次。本文根據批判教育學的觀點討論教育改革運動背後的文化政治意涵,特別關於教育的主體性-教師,即真正關切這些教師日常生活的抗拒行動,這必須回到教師所處的文化情境脈絡下加以考察。固然Giroux指出抗拒的可能性,然而這種說法就像Apple所批評這些論述缺乏物質性的基礎,只停留在後現代/後結構的論述風格,因此本文引用James Scott的說法能夠補足批判教育學抗拒論述缺乏物質實體的不足,即教師的抗拒必需從隱藏的檔案裡探究,才能看出以虛諉化的手法,表面上不與宰制結構起衝突,但是私底下巧妙地改變整個霸權體質的可能性。最後,本文認為教育改革的本身就是一種矛盾,儘管教育改革的本意試圖解決去霸權化,但教育改革的結果往往又再次霸權化,但教育改革的正面意義在於建立一個討價還價(bargaining)的空間,而衝突或抗拒的產生則是規範性結構動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