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83.150

新臺北護理期刊/New Taipei Journal of Nursing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第1型糖尿病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醫療的進步雖提升第1型糖尿病的存活率,但疾病的影響以及需長期接受治療的衝擊,使處於成長階段的第1型糖尿病兒童呈現較多生、心理問題,對疾病的治療也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應技能訓練近年來被運用在改善糖尿病兒童的健康適應,能促進其產生正向的健康狀態,因此本文旨在介紹因應技能訓練應用於糖尿病個案的成效,作為治療第1型糖尿病兒童的輔助參考資料。

  • 期刊

本研究旨在建立社會支持、工作困境與健康狀態之相關性模式。利用橫斷式設計,以結構式問卷收集資料,包括臨床工作困境量表、社會支持量表、華人身心健康量表、台灣人憂鬱篩選問卷,研究對象為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年資滿三個月的女性護理人員。共有430位人員完成問卷填寫,以14.0版SPSS統計程式分析收集資料,結果呈現:六個月以下的護理人員臨床工作困擾高、健康狀態差。以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結果得知臨床護理人員的社會支持越高,工作困境越少;工作困境越高,健康狀態越差。進一步分析,發現社會支持中的主管支持、同事支持越高,工作困境越少;工作困境中的溝通信任困擾、人際關係困擾、工作壓力程度越高,健康狀態越差。本研究顯示促進社會支持及減輕工作困境對於護理人員極重要,因此建議單位主管能予以六個月以下的護理人員全力支持,以協助她們因應工作困境及促進其身心健康。

  • 期刊

背景:提供以實證為基礎的照護措施,是改善醫療照護品質的重要要素,故培養護理人員具備實證護理的能力,是推展實證實務的基礎,但過去的研究較少評值實證護理培訓計畫之成效。目的:評值實證護理種子培訓課程對護理人員實證護理之知識、態度及行為的影響;並探討此成效是否因受訓者基本資料不同而有差異。方法:本研究為單組前後測研究設計,針對72位接受18小時實證護理基本課程、小組分組輔導及實作報告9小時之實證護理種子培訓之護理人員,以自擬之實證護理知識態度行為問卷,評量其訓練前後的實證護理知識、態度及行為,並以配對t檢定驗證此訓練計畫之成效。結果:研究對象接受實證護理培訓課程後,其實證護理行為後測分數顯著高於前測(t=7.17,p<.001)。實證護理知識前後測得分(t=1.25,p=.22)及實證護理的態度前後測得分(t=0.51,p=.61)則無顯著差異。進一步依據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析發現,實證護理培訓課程對提升具大學及以下學歷、年齡31-35歲、工作年資6-10年及非主管之研究對象的實證護理知識有顯著成效(p<.05)。對於年齡≦30歲、工作年資少於5年、曾經上過實證護理相關課程之研究對象之實證護理行為改變並無顯著差異。結論:本研究之實證護理種子培訓課程能有效提升受訓護理人員的實證護理行為,此結果可做為其他醫療機構進行實證護理培訓課程規劃之參考。

  • 期刊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瞭解頭部外傷病人主要照顧者的焦慮程度。研究對象以東區某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中重度頭部外傷病人之主要照顧者,使用衛教手冊指導為介入方法,以情境焦慮量表來探討對頭部外傷病人主要照顧者焦慮狀況之影響。研究結果發現34位實驗組及34位對照組一週後之情境焦慮前測平均得分別為58.29±9.75分及55.73±10.96分。實驗組情境焦慮前、後測得分差異為22.68±10.87分(p<.01),而對照組情境焦慮平均得分前後測得分差異為11.44±11.37分(p<.01),實驗組在前測的知識平均得分為15.56±2.69分,對照組為15.15±2.42分,實驗組前、後測知識得分差異為4.23±2.57分(p<.01),對照組知識得分前、後測差異為1.05±2.42分(p<.01)。研究結果顯示使用衛教手冊明顯降低主要照顧者的焦慮情形並能增加相關知識,此衛教手冊可做為護理人員給予頭部外傷主要照顧者護理評估及措施的參考工具,以提升他們的身心健康。

  • 期刊

本研究旨在瞭解護理人員對目前執業環境的滿意度,並針對較不滿意部分,設計改善策略。採問卷調查法和專家座談法,對象為急性醫療機構之所有護理人員,採方便取樣,選擇某醫學大學附屬醫院之所有專任護理人員。研究工具採用自行設計,經信效度檢定後的「護理執業環境量表」,填答方式從非常滿意5分到非常不滿意1分。共發出問卷450份,有效回收342份,有效回收率76%。結果發現:護理人員對總體的護理工作執業環境的滿意度為3.85(SD=0.66),6大構面的滿意度平均值為3.46(SD=0.81)。經專家座談彙整20項改善策略為:設立輔導員津貼、設立教學獎勵金、提升能力進階津貼、有計畫的進行交叉訓練、強化護理長溝通協調功能、落實醫療疑義的反應與協調、落實各單位職責分工、建置護理資訊系統、建置資訊化護理計畫、聘任足夠護理人力、增進護佐功能、建立關懷信箱、增置申訴管道、發送新人關懷小卡、新人和輔導員座談會及電話關懷、舉辦員工座談會、舉辦紓解工作壓力的教育和措施、塑造關懷的職場氣氛、成立支持團體和社團,以及建立考核、晉升制度,並即時獎勵或晉升。以上專家意見可作為未來醫院建構優質護理工作執業環境之參考。

  • 期刊

我國至2009年8月底,老年人占總人口數10.55%,隨著老年族群的逐年增加,老人健康照護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而音樂治療為一簡單、經濟且有效的醫療輔助照護措施,可使健康高齡者的生活,保持樂趣與活力;對患有疾病之長者,則可促進健康、舒緩壓力、減輕疼痛、表達感情、增強記憶、改善溝通、促進身體康復,進而減輕照顧者的壓力與負擔,不但有益於提升照護水準,更可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本文針對音樂治療的定義、歷史的發展,以及對於生理、心理、社會與靈性等方面影響的原理做闡述,並彙整國內音樂治療於老人應用之相關研究,說明音樂治療實施原則及重點,以期使音樂治療更廣泛的應用在高齡族群中。

  • 期刊

當病患感受到身體形像因疾病或治療有所改變,且其「現實我」和腦海中的「理想我」有很大的落差的時候,就可能發生「身體心像紊亂」及低自尊問題。本文依據Walker和Avant(2005)所提出的概念分析步驟,來對身體心像紊亂進行概念分析,以釐清「身體心像紊亂」的定義,提出典型、邊緣及相反案例加以說明界定性特徵,並分析「身體心像紊亂」的前因後果,列舉測量工具,期能幫助護理人員更清楚的瞭解此概念,進而應用於護理專業領域中,協助病患重建正向的身體心像。

  • 期刊

門診病人就醫過程隱私權的維護是跟診人員在執行照護過程中,必須重視的課題。經調查發現門診病人看診過程,隱私作業維護問題有:跟診人員執行隱私作業認知正確率達66.9%,行為觀測執行率達57.7%,診室設備完整性僅達51.4%,且發現協助門診病人看診標準作業規範,有關病人隱私維護內容不完整,經上述分析及文獻查證後,進行解決方案:增修訂協助門診病人看診標準作業規範(病人隱私維護作業)、舉辦教育訓練及模擬演練、增設診室設備。專案改善結果:跟診人員認知正確率提升至94.2%,行為觀測執行率達93%,診室設備完整性達100%,並建立隱私作業標準。顯示本專案成效顯著,其結果有助於其他醫院提升門診病人看診隱私之品質。

  • 期刊

本文主要描述一位23歲女性、診斷為「躁鬱症合併有暴食症」個案的護理經驗。照護期間2006年2月10日到95年3月16日。筆者藉由護理過程中運用會談及行為觀察的方式收集資料,評估個案身體、情緒、智能、社會、靈性等五大層面,發現個案有下列三項主要護理問題:(1)危險性自我傷害(2)營養狀況改變-少於身體需要(3)個人因應能力失調。個案於入院時呈現抗拒住院、自我傷害的行為及想法、暴飲暴食、對自己的身體心像呈現負面的看法、營養失衡等情形,筆者藉由建立穩定性的治療關係之後,建立有效的個人因應能力及支持系統;並介入認知行為治療使個案在面對壓力情境時,發現自己長期的認知扭曲,進而教導個案修正偏執負面之認知,使之以不危害健康的行為模式來抒解內心的壓力,並運用認知行為治療學習而來的自我肯定技巧降低暴食催吐之頻率,進而提昇自我效能及自我控制感,使個案更有信心調適生活壓力。

  • 期刊

本篇報告是探討一位患有退化性膝關節炎之老年男性,接受左膝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之照護經驗。照護期間為2007年10月28日至2007年11月03日,筆者藉由直接護理、觀察及會談收集資料,並利用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來確認其護理問題,結果發現個案有焦慮、疼痛及身體活動功能障礙等主要護理問題。面對老年個案,筆者運用同理心給予詳細的術前衛教,並且於術後介紹成功病友,來減輕個案的焦慮;依據實證護理執行有系統的護理措施,成功降低個案術後的疼痛不適;與個案共同制定下床計畫及教導個案運用漸進式的復健運動,促使個案能如期出院。期望透過此個案護理經驗,能提供護理人員往後照護這類病患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