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34.158

新臺北護理期刊/New Taipei Journal of Nursing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在我國人口結構走向超高齡化之趨勢下,高齡化議題對於台灣社會的影響層面將會越來越廣泛、劇烈,人口老化該如何因應,成為政府當前面臨重要課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對於老人生活狀況之調查結果指出,多數高齡者部分仍傾向留在家中接受子女照顧。順應國際趨勢,行政院以「人口政策白皮書」、「友善關懷老人服務方案第二期計畫」、「高齡社會白皮書」等計畫方針,持續建置高齡者健康生活及無障礙的友善環境,強化在地老化相關之高齡福利措施的落實;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則持續推動高齡友善城市及社區計畫,改善城市或社區中軟硬體不足之處,建立高齡友善環境。本新論主要呈現我國高齡友善社區推動現況,以及社區端對於政策執行可能面臨的問題,期能為促進在地老化之相關高齡友善福利措施提供方向。本新論呈現目前我國高齡友善社區推動現況,因地方城鄉差距大,導致資源分配不均,且政府單位跨部會之連結性不佳,仰賴衛生單位主責;社區端資金與人力常面臨斷炊隱憂,相關硬體設備佈建率仍待加強,相關高齡友善資訊之深度及廣度不足,難以扭轉整體社會對於高齡者之歧視。因此,為了強化社區健康服務支持網絡,有效達成在地老化之目標,建議方向則有:(一)資源分配應考量區域落差;(二)鼓勵跨局處溝通平台,有效整合行政資源;(三)考量高齡者需求,檢視並修訂現行法規;(四)強化社區支持網絡;(五)創新課程內容,提升高齡者參與意願;(六)多元資訊傳遞管道;(七)開創3C產業銀髮市場;(八)扭轉高齡歧視,促進世代融合。

  • 期刊

背景:產後憂鬱不僅影響母親的身心健康,也影響新生兒睡眠與成長,然國內鮮少有關產後憂鬱對母育信心、睡眠品質與嬰兒睡眠品質之相關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母親產後憂鬱與母育信心、睡眠品質及嬰兒睡眠品質之相關性。方法:採橫斷式相關性研究設計,以方便取樣,針對北部某區域醫院兒科門診個案進行收案,研究工具包括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母育信心量表、簡易嬰幼兒睡眠品質量表,以卡方檢定及獨立樣本t檢定檢測產後母親憂鬱對母育信心、睡眠品質及嬰兒睡眠之影響。結果:共203位個案參與,13.3%母親有產後憂鬱現象,母親有產後憂鬱者,其母育信心(X^2=10.0, p=.002),睡眠品質(X^2=-4.53, p<.001)顯著低於母親無產後憂鬱者,且嬰兒睡眠問題,包括嬰兒夜醒次數(t=-3.29, p=.001)、睡眠潛伏期(t=-2.84, p=.005)及夜醒總時間(t=-3.38, p=.001)顯著高於母親無產後憂鬱者。結論:醫護人員應重視母親產後憂鬱問題及其對母育信心、睡眠品質與嬰兒睡眠問題的影響,並進一步提供介入措施,期能改善產後母親及嬰兒之健康。

  • 期刊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高中學生對老人的態度與入住長照機構之看法與意願。採用橫斷式問卷調查,問卷包括人口學資料、老人態度量表、自己未來入住長照機構看法與意願調查表;以新北市某私立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分層集束取樣方式進行,收集有效樣本373份。高中學生對老人呈現正向態度(4.06±0.71),最正向為「工作與經濟安全」面向(4.12±0.95),「手足人數」顯著影響對老人的態度(t=2.147,p=.032);對入住長照機構整體看法為中間偏正向(3.36±0.49),生活無法自理時之意願顯著提升(t=-11.950,p<.001)。對老人態度與入住機構看法呈現顯著正相關,與未來自己生活無法自理時入住機構意願呈現顯著負相關。本研究提供了年輕世代對老人與長照機構看法的現況,有助於導正社會暨年輕世代對年齡歧視的態度。

  • 期刊

背景:青少年過多的螢幕式坐式行為使用時間對生理及心理健康影響甚大,值得注意。目的:探討青少年螢幕式坐式行為使用時間與身體活動、心理社會適應與執行功能之相關性。方法:採橫斷式研究設計,採方便取樣,針對北部某兩所市立國中學生進行調查。工具包括螢幕式坐式行為使用時間量表、網路使用行為量表、心理社會適應行為量表、身體活動量表及叫色測驗、記憶廣度測驗。資料分析以描述性統計呈現基本資料及各量表得分,並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測不同基本屬性對螢幕式坐式行為時間之影響,皮爾森相關分析螢幕式坐式行為時間與身體活動、心理社會適應及執行功能之相關性。並以多元逐步迴歸分析影響螢幕式坐式行為使用時間之預測因子。結果:青少年螢幕式坐式行為使用總時間為298.8±194.3分鐘/天,平日為224.6±181.0分鐘/天,假日為484.3±287.8分鐘/天。青少年就讀年級愈低、身體質量指數愈高、父母離婚及父親低教育程度者,青少年螢幕式坐式行為使用時間顯著愈長。而年級、身體質量指數及網路成癮得分等為影響螢幕式坐式行為使用時間的預測因子。結論:本研究提供學校及家長了解青少年螢幕式坐式行為使用時間狀況,並期望未來能設計適當介入措施,以降低青少年螢幕式坐式使用行為對身心之影響。

  • 期刊

本研究旨在了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兒童及青少年之主要照顧者親職壓力的相關因素。研究對象為經兒童心智科醫師診斷為0-18歲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及青少年之主要照顧者,有效樣本數為215位。研究工具包括短版親職壓力量表,問卷調查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主要照顧者的整體親職壓力會因其信仰狀況、自覺健康狀況和孩子疾病診斷有顯著差異;主要照顧者的親職愁苦方面會因其有無職業、目前是否患有疾病、自覺健康狀況和孩子疾病診斷有顯著差異;主要照顧者的親子互動失調方面會因其信仰狀況、目前是否患有疾病、自覺健康狀況和孩子學歷有顯著差異;主要照顧者的難養育孩童方面會因其自覺健康狀況、是否加入病友團體和孩子疾病診斷有顯著差異。研究結果可以提供改善主要照顧者親職壓力的策略參考。

  • 期刊

無線心電圖監測器是心臟內科病房照護病人時不可或缺的設備,但卻常在監測過程中因警報疲憊而忽視該即刻處理的警報,對病人安全造成威脅。經現況調查無線心電圖監測器非必要警報發生件數多達1431件,分析原因為:病人自行拔除貼片、貼片導線鬆脫;護理人員設定調整時機認知錯誤、黏貼部位錯誤及波形未依標準設定;傳導器無電力、最低基準值不符臨床使用、未訂定更換貼片頻率、無檢測設定值時機及無書面教育訓練資料等。經專案小組介入措施為重新設定基準值、設置蓄電標準、舉辦無線心電圖監測器操作工作坊、設置無線心電圖部位黏貼提示圖卡、修訂病房護理常規作業。結果顯示非必要警報件數由1431件降至567件,達本專案之目的,讓臨床醫護人員能專注處理更重要的警報,提升醫療照護品質。

  • 期刊

吸菸會造成身體多重器官疾病,也會增加癌症及猝死的風險!因此戒菸對於疾病的控制相當重要,改善前若要利用住院期間提供病人戒菸衛教,大多需依賴病房護理人員的轉介,然而目前轉介率極低僅13.17%。本專案目的為提升住院吸菸病人戒菸轉介率達80%,透過制訂戒菸個案轉介機制:(1)優化戒菸轉介系統;(2)舉辦在職教育訓練;(3)戒菸個管師至病房進行菸害防制宣導,跨團隊合作結合工作規範流程及資訊系統,成功的將「自動轉介模式」運用在戒菸病人照護。院內所有住院吸菸病人戒菸轉介率自13.17%提升至100%,且戒菸成功率從34%提升為44.5%,本專案結合資訊系統跨團隊合作,成功的將自動轉介模式運用在戒菸病人照護且成效良好,不但增加服務的廣度也讓護理人員操作系統從12個步驟減至1個步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期刊

兒科跌倒評估和預防策略的研究有限,發生率也比成人略低,但跌倒易造成病童生心理不適及照顧者照護壓力。分析兒科病房平均跌倒發生率為0.06%,係因病童的認知及發展不成熟、步態不穩及平衡感差;照顧者低估跌倒的風險,執行預防跌倒正確率低;醫護人員未落實指導,資訊系統沒有明確的高危跌倒病童標示及稽核制度的未落實。故經由實證護理的五大步驟,搜尋分析實證文獻,結合醫療團隊將實證措施於2018年10月20日至2019年12月20日於兒科病房實施:設置提醒照顧者的防跌警示、運用防跌衛教輔助工具進行衛教、執行照顧者跌倒風險的反思情境衛教、使用獎勵機制激勵病童及照顧者共同執行防跌,並在跨團隊共同進行家屬提醒及指導下,落實執行兒科防跌的監控機制。專案結果顯示兒科跌倒發生率降至0.00%,照顧者執行跌倒預防正確率由79.0%提升到96.2%,護理人員執行預防跌倒正確率由80%提升到100%,兒科醫師跌倒衛教執行率由12.5%提升至100%。病童及照顧者能落實執行預防跌倒措施,醫護人員能警覺高危跌倒病童及時提供指導及評值,增進兒科醫護工作環境的防跌氛圍,現已平行推展到兒童加護病房,共同維護兒科病童安全及良好照護品質。

  • 期刊

本專案旨在提升脊髓損傷病人照顧者執行膀胱訓練正確率,分析造成照顧者膀胱訓練正確性低的原因有膀胱訓練內容很多、缺乏提醒工具、無印尼及英語版衛教手冊、缺乏評值機制、衛教手冊僅有中文版且文字多、缺乏實體模型護理指導輔具。針對原因採取六項對策,即增設膀胱訓練記錄單、製作限水計畫提醒牌、架構「多國語言膀胱訓練影音學習平台」、研擬照顧者膀胱訓練查核表及評值機制、設計脊髓損傷病人膀胱訓練電子書、增購會陰模型教具等多元教學策略,對策實施後,脊髓損傷病人照顧者執行膀胱訓練正確率,由改善前63.3%提升至95.0%,期冀此改善經驗可提供脊髓損傷病人照顧者執行膀胱訓練照護之參考。

  • 期刊

本文描述一位青壯年女性罹患胃癌末期合併多處轉移之重症安寧護理經驗,護理期間自2018年4月14日至2018年5月11日,以Kolcaba舒適理論為架構,進行整體性評估及資料整合分析後,確立個案有無效性呼吸型態/與腹部腫瘤壓迫導致肺擴張不全有關、慢性疼痛/與腹腔內惡性腫瘤侵犯有關、焦慮/與病情惡化及疾病所造成的不適症狀有關、家庭因應失能/與家庭成員對於個案醫療決策缺乏共識有關等健康問題。護理過程中教導正確呼吸技巧、配合呼吸器供氧,緩解呼吸困難;疼痛評估、給予鴉片類止痛藥物、精油按摩與音樂放鬆以緩解疼痛;同儕互動、家人情感連結與宗教信仰支持,緩解內心焦慮不安;醫護團隊對個案及家屬採持續性照護、建立良好護病關係、召開家庭會議讓家屬彼此達成共識,使個案在重症生命末期完成返家善終的心願,享有身心靈最大的平安和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