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0.157

學校行政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文旨在闡述學校領導的理念與省思,首先呈現學校領導研究數量的趨勢,一則突顯學校領導研究範疇的轉變,另則說明學校領導研究已有與日俱增的趨勢。其次,本文敘述變遷社會中的學校角色,以更加突顯學校領導的重要性。接著提出當前學校領導的四個重要範疇,並對當前學校領導提出四項省思,包含1.因應時代需要,有關校長學(principalship)的研究有待加強;2.配合社會變遷,學校領導應重視學校再造,以塑建優質校園文化;3.如何落實教學領導,建立教學評鑑機制,有待學校領導者深思;4.學校領導者應不斷地汲取新知,兼顧領導與管理,以達成有效能的學校領導。

  • 期刊

學校領導研究一向偏重在校長領導,有關學校教師領導(teacher leadership)的研究較少,而且偏重教師在教室層次的教學領導。但是Barth(2001)指出,所有的教師都能領導,學校如果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那麼,所有的教師都必須是領導者。近年來,台灣在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以及教育改革的浪潮衝擊下,如九年一貫課程、學校本位管理的實施、學校教師會及教評會的成立等,造成學校權力再分配,以及領導的再定義。因為在強調學校績效複雜的脈絡中,有效能的校長必須營造學校合作的文化,將學校領導權力釋出而分散在全體教師中,讓教師承擔經營部門的責任,尤其是學科教學、學生的成就等方面,學校校長無法自己完成。因此,愈來愈多的教師領導者(teacher leaders)在成功的學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從學校校務改進的觀點,重新定義學校教師領導的意義與內容,探討當代相關領導理論、學校發展教師領導的困境與條件,最後提出建議。

  • 期刊

在變遷快速的社會裡,如何提升教育品質以培育優秀人才與健全公民,是現今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課題。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對學校校務運作是否順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校長領導行為應因地制宜、權變策略,以最佳模式經營學校,引導組識成員同心協力,以提升學校效能,達成組識特定目標,實現教育的理想。「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不僅是在考評校長領導學校效能的表現及經營學校校務績效的優劣,更是影響學校效能「最為關鍵」的因素。本文從校長領導之意義、內涵及功能與學校效能的意義、特徵及評估指標逐一分析探討,根據文獻研究,多數學者認為校長領導與學校效能兩者為正相關,校長領導對學校效能是有影響的。進而提出校長領導行為對學校效能於學校經營實務上,常見之負面影響及校長成功的領導策略。

  • 期刊

領導與組識文化有著重要關係,而學校組識文化涉及學校成員的價值觀、社會理想、信仰、教師的授權、工作和生活品質的改善、學校和社會緊密結合的加強、學校建築和庭園的潛移默化,學校領導者若能塑造優質的學校文化,則教師教學、學校行政與學生學業成就都能有高品質的表現。只是領導的觀念既複雜又難以掌握,研究人員通常根據自己主觀興趣為領導下定義,因此其定義幾乎言人人殊,但不論從何觀點切入,學校領導總希望集合學校內所有教職員工給予適當的激勵,使他們的工作步調一致,努力完成學校教育目標的一連串活動。可見學校文化與領導者關係密切,本文乃欲從學校文化的了解,進一步認識學校中不同層級的人對領導的看法,找出學校領導的重要項目及學校領導面臨的困境,提出領導者如何克服困境達到塑造優質學校文化的目的。

  • 期刊

校長歷經甄試、儲訓、實習之過程後,對成為一位初任校長之理念與能力訓練,自有其相當之功能;但雖然經過此歷程,並不意味其即完全具有成為一位優質校長之專業能力,亦不能充分證明其往後校長生涯之各階段,即能夠成功的勝任或扮演好校長之職務與角色。 對照教師生涯發展研究,教師在教育生涯的不同服務階段中,會有不同的需求、感受和態度;也因持續性學習與經驗的交互影響,而發展出不同程度之專業知識、能力與教學技術,表現出不同的教育行為和特質,可以看出教師生涯是持續發展之的歷程,且隨著教育生涯發展階段的增長,呈現出可以預測之發展階段模式,可以找出協助教師專業成長的要素,作為促進催化的激勵推動。我國國民小學之校長生涯,實務經驗上乃歷經教師、組長、主任之過程,且再經校長遴選後之初任、中堅、資深校長之各階段生涯考驗歷練,亦為長期持續不斷之調適、轉化之發展歷程。在不同生涯階段之校長,所肩負扮演之職責角色與應具備之專業內涵,其廣度與深度,理應比教師更加複雜化與多元化。 隨著學術精緻化,我們除了研究歸納校長應具備的能力,確認校長應持續不斷的進行專業成長外,我們更應該針對「校長生涯」的階段模式發展,作更深入的研究探討,期望能設計與發展出有系統的校長專業套裝模式,提供校長們在不同階段性的校長生涯,可以接受符合個人需求、掌握最新教育新知、順應生涯發展策略的專業知識,如此一則可以讓學校教育的發展,不因校長個人因素(包括年老、專業成長停滯、心態變化)而停頓,再則亦可協助校長們,在兼顧辦學優良績效的前提下,仍可兼顧個人生涯規劃,創造出個人發展與組識成長雙贏的局面;亦才能面對一個不斷變動與衝擊的時代,成功的扮演領航員和舵手的角色。

  • 期刊

本文將檢驗及複習關於組識的溝通歷程、研究及實踐上溝通的正確觀念。然後以國民小學場域為基礎,再論述幾種提升學校行政組識溝通的改進方略,藉此提供學校領導者省思如何營造良好的溝通情境與氣氛,創造較多元的選擇,進而作出有效的決策,以發揮溝通在學校行政運作之真正實質意義。

  • 期刊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滿意之現況及差異情形。以文獻分析、調查法進行研究。受試者共1120人,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進行分析。結論如下:1.國小教師具有中等以上之工作滿意度。2.男性、年齡大、服務年資資深、兼任職務及高學歷教師其工作滿意度高。3.不同縣市教師工作滿意無顯著差異;但以苗栗縣最高,新竹縣最低,主要差異層面為「工作報酬」。4.不同地區教師工作滿意無顯著差異;但以偏遠地區最高,城市地區最低,主要差異層面為「教學環境」。5.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工作滿意無顯著差異;但以小型學校最高,大型學校最低,主要差異層面為「校長視導」。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

  • 期刊

有鑑於社會各界對於教育活動關注之密切,教師及學校行政人員因而被社會大眾賦予更多的期待,學校品質的提升與教育目標之達成更是各界討論之焦點所在。然而,誠如Organ(1988)所言,任何組識系統的設計均不可能完美無缺,若只依靠員工的角色內行為,可能很難有效達成組識目標,而必須仰賴員工主動執行某些角色以外的行為,以補角色定義之不足並促進組識目標之達成。準此而論,筆者認為要使一所學校邁向卓越,除了要有善盡己責之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之外,更要憑藉著許多組識公民行為的力量。 爰此,本文將探討組識公民行為的意義、內涵及理論基礎,並且提出組識公民行為的概念對於學校行政運作之啟示。

  • 期刊

標竿管理雖然引自於企業界,但是該項活動的內涵及一些作法也很適用於企業界以外的組識,包括了教育場域。教育團體一直被認為是一個不斷成長的知識體,應該是個不斷學習、不斷改進的團體,而這也正符合了標竿管理的理念。標竿管理主要是倡導組識應吸取他人的長處來改進自己的缺失,並強調這個活動應是循環不已的,正因為其循環不已,所以組識才得以不斷進步,成為一學習型組識,學校組識若能妥善運用標竿學習,必能使整個行政與教學更有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