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4.150.55

中華民國航空醫學暨科學期刊/Journal of Aviation Medicine and Science,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民國航空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不同氧壓環境下,急性缺氧對人體無氧能力的影響。以43位健康的男性為受試者,分為兩組參與上肢(N=22)和下肢(N=21)在平地和18,000呎(低壓艙)之30秒溫蓋特無氧能力測驗,事先估計個人的最大攝氧量。常氧和低氧的溫蓋特測驗乃探用標準測功計,每隔5秒鐘記錄輸出功率一次,並計算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衰減率。測驗後第30秒測量受試者的血氧飽和度和心跳率,第3分鐘測量血中乳酸濃度。在低壓艙內進行測驗時,皆以至善的氧氣裝備防範缺氧的危險。 本研究的結果發現低氧顯著地減少上肢和下肢的最大功率和平白功率,可能導因於ATP的再合成不足,且上肢的最大和平均功率與個體的有氧能力有關;上、下肢運動後的血氧飽和度顯著地降低,似乎是肌肉的極度收縮妨礙了局部的血流;運動後的心跳率居高不下,推測為心臟血管系統的代價性調節,藉以償付非乳酸性氧債;運動後的血中乳酸濃度的升高值以低氧環境較低,可能是缺氧誘導周邊血管擴張的結果。 本研究的結果可謹慎地推論於中等高度從事重度勞動作業的情況,顯示均衡的體適能有利於無氧能力的增進。此外,為了避免體力活動損害缺氧時的意識狀態,氧氣裝備的備便乃不可或缺。

  • 期刊

人體離心機提供了一個評鑑戰鬥機飛行員+Gz耐力的實用工具,然而,有些混淆的因子包括身高、性別、年齡、肌肉質量、抗G動作的優劣、飛行時數、和動機等,均可能影響評鑑的結果,必須一併考量之。 本研究選取82位人體離心機中、高級訓練的戰鬥機飛行員為樣本,並根據年齡(±5歲)、身高(±公分)、機種G荷(同型)、抗G動作(優良)、和乘載經驗(初訓)等條件予以匹配,然後分成兩組。完訓組(N=44)為通過所有的必要和自選流程,未完訓組(N=44)為通過所有的必要流程和除SCAM外的自選流程。他們的體脂率、淨體重、和身體質量指數,以及無氧能力分別以身體組成分析儀和腳踏車式測功計測量之。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無氧能力和身體組成雖無顯著的組間差異,但各年齡層的上、上肢功率和淨體重皆有相當的正相關;體重過重對+Gz耐力亦有負面的影響,可能是不利於肌力的發展和容易導致肌肉的疲乏。這些結果說明了個體較佳的體適能狀況有利於G耐力和G耐力時間,但動機是促成全程完訓不可忽略的因素。

  • 期刊

飛行或低壓艙艙航時,常因上升速度太快導致氣壓性牙痛,其生理機轉為血管擴張壓迫牙髓神經所致。牙髓壞死膿瘍、囊腫、和牙周病變等皆是誘因,故飛行員平日必須注意牙齒的保健,若有齲齒應及早接受治療,避免突發性的疼痛,影響飛行的注意力。 凡顎面受傷已作顎間固定者,必須注意呼吸道的暢通;遇有緊急情況,必須立刻剪掉固定之金屬線。國外軍民航飛行員若罹患障礙性睡眠呼吸停止症,必須暫時飛行和接受治療,近年來,下顎前置器之使用已被證實可改善症狀,本文亦作相關的介紹。

  • 期刊

有關泌尿遭系統疾病缺點免計的申請,其比例並不高,原因是大部分可自行痊癒,或經短暫的治療後恢復空勤任務。然而,泌尿道結石和攝護腺炎可因飛行中的G力或振動導致劇烈的疼痛和失能,航空醫官必須考慮停飛的處置。 體外震波碎石和經皮腎造瘻取石術為常用移除輸尿管結石的方法,具有風險低和恢復快的種點。攝護腺炎可藉藥物治療和坐浴來改善症狀。其餘的腎臟疾病或缺陷,如不影響飛行安全,均可予以缺點免計。

  • 期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偏頭痛和其他類型的頭痛巴影響到全球人口的正常生活。對飛行員而言,神經學的症狀可能會導致飛行中的失能,國外的一些失事案例曾經引起對航醫體檢合格證明核發的爭議,以及治療用藥的商榷。 偏頭痛為一種腦血管性疾病,原因是腦部血清張力素的濃度偏低,導致血管擴張的搏動性疼痛,可分為有前兆和無前兆兩種類型,皆不宜飛行,必須接受治療和慎重他予以缺點免計。治療用藥如為麻醉性鎮痛劑和中樞神經抑制劑,必須暫時停飛。 嚴重的頭痛尚包括其他的類型,最常見者為與情緒有關的緊張性頭痛,其他亦有為疾病或藥物的副作用而引起書。頭痛的各種預警徵象或前兆,皆有助於航空醫官的診斷和治療。

  • 期刊

巨手症為一種發生在缺乏外界視覺參考物,涉及耳石刺激、和短暫分散注意力的飛行錯覺,由於過程撲朔迷離,許多飛行員往往驚慌之餘棄機跳傘,故常歸類為第三型的失能性空間迷向。 迄今,已有多國的空軍陸續報導有關巨手症的飛安事故,其發生機轉先被認為可能是脊髓反射的結果。最近,經由人體實驗確證是伸肌和屈肌同時被興奮而收縮,遂導致前臂肌肉的僵直,無法對操縱桿作有效的控制輸出。 巨手症破解的方法為以拇指和食指,代替整隻手掌去移動躁縱桿。雖然空間迷向機不易模擬此種錯覺,但實例的宣導應可加強飛行員的認知與警惕,以及瞭解因應之道。

  • 期刊

一望無際的天空,兩架飛機空中互撞的機會,應該是微乎其微;尤其是在有航管人員空中交通指揮的情形之下。但事實上統計數字告訴我們並非如此,空中幾乎相撞的事件層出不窮,至於空中互撞事件亦是時有所聞。 1960~2002年,民航噴射客機發生空中互撞事件共十五起。其中七次為客機與單引擎小飛機相撞,三次涉及軍用噴射戰鬥機。至於另外五次則為兩架民航客機、或客機與貨機空中相撞,平均大約每三年發生一起空中撞機重大事故。

  • 期刊

本世紀未來出廠的民航客機,機艙內裝設飛機影像記錄器將會成為航空工業的潮流。有感於失事調查缺乏影像記錄的佐證,以及提供飛航組員和乘客的安全保障,此項儀器訴求日益迫切。相關的功能參數和損害測試,歐美各國正謀求標準規格的確立,包括影像更新速率、解析度、不斷電、以及抗高壓、高溫、撞擊等特性。 雖然海陸運輸已領先採用此項科技,惟航空業界欲及時跟進,必須考慮避免侵犯個人隱私,先得律定其使用規範,以及立法保障有關的人權。正當國內非常光碟事件喧騰,針孔攝影機之無所不在,這些旁門左道的技倆,固然令人不齒。但讀者不妨回首看看這方面的科技如同在正途,大可提升飛航安全,遏止空中暴力事件的發生。

  • 期刊

有鑑於戰機飛控下撞地的飛安事故層出不窮,90年代美、瑞典兩國開始合作研發自動撞地規避系統,期以提昇飛安。這套系統的設計理念為僅在真正危急的撞也頃刻,纔自動接手操縱,化險為夷。 自動撞地規避系統的研發始於AFIT/F-16的實驗機型,乃利用數位化的地貌資料和先進的飛機反應模式,在撞地發生前的10~15秒鐘,即時滾轉改平,然後以5G拉起高度。為了避免冗贅的攪擾,飛行員可因飛行地貌,自行選擇自動或手動模式來操作。 新一代的系統,在臨界飛行參數上賦予更優裕的空間,並且對不正常姿態的改正,增加許多安全設計,此外,亦將這套系統併入座艙飛操電腦的硬體,受到更有效的管理。本世紀可預期這項能夠提飛安的裝置,將推廣於商用飛機和其他的大型飛機上。

  • 期刊

蔣宋美齡女士於民國九十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在紐約寓所,以一百零六歲高齡仙逝,其一生關懷空軍,澤被官兵及眷屬,曾經擔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襄贊建軍與發展,厥功甚偉。由於蔣夫人廣慈博愛,德澤綿長,嘉惠官兵與眷屬,不計其數,故有「空軍之母」之令譽。 蔣夫人的旗袍衣領左右各有一個空軍領章,左胸前佩帶一枚「榮譽飛鷹胸章」。飛鷹胸章代表飛行兵科,只有飛行員纔能佩帶,航空委員會特別呈獻給秘書長蔣夫人,由蔣委員長為其佩帶,從此在各種重要集會、慶典場合都常佩帶,引以為榮,空軍亦然。 本文以歷史研究法,運用檔案資料及口述歷史專訪寫成,謹述其懿德嘉行,以表追思與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