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05.239

中華民國航空醫學暨科學期刊/Journal of Aviation Medicine and Science,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民國航空醫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和健康促進,諸多因素讓人延長工作的年資,延後退休。2012年8月8日美國FAA公告了公平對待有經驗機師的條款,將機師退休年齡修訂為65歲。這種高齡的機師趨勢是否會衝擊飛安的考量?此正是本研究的初始動機。中高年齡(40歲及以上)的機師們的睡眠/疲勞和工作表現是否受年齡的影響?抑或民航機師的專業特性讓機師重視且保有成功老化的特性?Baltes和Baltes(1990)曾提出選擇最佳化補償模式(selection, optimization, compensation model, SOC),主張個體在面對老化的過程中,若能從可用的選項中選擇而達到最佳化的結果,並能補償個體因老化而出現的心理失落或能力折損,即具備較佳的復原力。本研究邀請759位40歲以上的民航機師參與回答本研究設計的問卷,包括睡眠品質、SOC和工作表現三量表。所得資料皆經IBM SPSS 24.0版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組的中高年齡民航機師在成功老化的SOC得分未達統計上的差異水準。再者,SOC模式3因素與睡眠品質4因素及工作表現3因素間呈顯著的相關性。本研究反映出目前國內的中高年齡民航機師具有良好的成功老化之特性。但依據研究的結果仍建議善用SOC模式及睡眠習慣的提升,來增進中高齡民航機師之身心健康和飛航工作之表現。

  • 期刊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找出我國飛航管制工作的核心能力。共有199位現職、具工作經驗的飛航管制人員受邀擔任主題內容專家,透過一套結構化、涵蓋84項能力的工作分析量表,對當代管制工作所需之不同能力進行評定。分析結果顯示,共有23項能力和我國飛航管制工作有高度的關聯性,且這些能力主要在認知、社會人際與感覺/知覺領域。心理動作與身體功能領域的能力則和當代飛航管制工作的關聯較低。在這84項能力中,與飛航管制工作最具關聯的能力是時間共享/多工作業與抗壓性等兩種能力。另本研究發現,相較塔臺管制工作,雷達管制工作對於人員在手部動作控制之精準度與手眼協調的要求較高,而塔臺管制工作則對視覺相關能力的要求高於雷達管制工作。本研究最後根據工作分析的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我國飛航管制人員在人事甄選及心理衡鑑實務中的意涵與建議。

  • 期刊

懷孕是多數女性會面臨到的人生轉捩點,飛行員也不例外。然而,懷孕所帶來劇烈的生理轉變,加上飛行本身特殊的工作環境和壓力,對女飛行員都造成比一般女性更艱難的考驗。本文就本國空軍及美國空軍、海軍教範、美國民航局(FAA)、歐洲安全航空局(EASA)、澳洲民航安全局(CASA)做比較,探討女性飛行員懷孕在航空醫學的考量及缺點免計的規範。雖然各國規範有些微的差異,但仍以飛行安全為首要考量。女性飛行員必須為非複雜性懷孕(Uncomplicated pregnancy)、單胞胎、在規定的懷孕週數內才能申請缺點免計。同時,該飛行員的航醫及所屬長官等權責人員需清楚明瞭懷孕對飛行所造成的影響,在缺點免計的申請文件中附上證明。缺點免計的期間內,仍需密集監控其臨床症狀。由此可知,懷孕雖非疾病,但相較於其他缺點免計項目,其重要性仍不可忽視。

  • 期刊

黃斑部為視網膜之中心部位,也是視網膜中視覺最敏感的區域,對於視力極為重要的飛行員來說,此部位若發生病變,在飛行安全上無疑是嚴重的影響。最常見的黃斑部病變原因為老年退化性病變,通常發病年齡為60歲以後,在部隊的現役飛行員屬於此年齡層的極少見,因此不管是我國或美國海空軍醫務教範皆未對此疾病詳加描述。飛行員在診斷出可治療的黃斑部病變後,會先予以停飛並接受治療,在治療後持續監測其臨床症狀及影像學變化,在視覺症狀已控制良好且不影響飛安的情況下,讓飛行員獲得缺點免計並重返飛行線發揮所長。

  • 期刊

沃夫-巴金森-懷特症候群(Wol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症候群),又名預激症候群(pre-excitation syndrome)是心律不整常見的原因之一,其併發症可能導致心悸甚至昏厥,最嚴重甚至會造成猝死。本文就我國空軍、美國空軍及海軍教範做比較,探討WPW症候群及WPW型態的心電圖在航空醫學上的考量以及缺點免計的規範。在航空醫學的考量上,我們主要關注其復發率以及治療的效果,經研究統計顯示在經過及早發現及適當治療後都能夠有很好的預後。目前治療主流是建議在電生理檢查發現副傳導路徑(accessory pathway)後,針對其進行心導管射頻燒灼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治療,術後經觀察無復發可缺點免計,讓飛行員得以重返飛行線發揮所長。

  • 期刊

心房撲動(Atrial flutter)是一種心室上心搏過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的一種,通常由心房中產生的過早電氣衝動(Premature electrical impulse)引起,發病率為一年當中每10萬人就有88例。心房撲動有可能是無症狀產生,常見症狀包含呼吸急促、胸痛、頭暈及噁心,長期的心房撲動可能會使心臟失去代償能力,甚至產生心臟衰竭。本篇文章參考美國空軍醫務教範(2019)、我國空軍醫務教範(2015)以及其他國家的空軍教範,整理出關於心房撲動的航空醫學考量及缺點免計問題。若是單次發作、可治癒、沒有其他次發性因素、藥物控制良好及導管燒灼術後的心房撲動,可考慮行缺點免計;然而像是其他因素,例如飛行員的飛行時數、飛行資格及飛行模式也必須列入考慮。

  • 期刊

缺氧是造成飛機失事的主因之一,為了讓空勤人員即早察覺高空缺氧症狀,我國國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航空生理訓練中心目前採用高空低壓艙裝置(Hypobaric Chamber)進行缺氧認知訓練,然而低壓艙訓練過程中有減壓症風險等問題,故有越來越多國家改採用低氧呼吸裝置(Reduced Oxygen Breathing Device)實施訓練。本文參照其他國家研究結果,歸納出低氧呼吸裝置訓練過程具有罹患疾病風險低、可模擬飛行、訓練彈性高且維護成本低等優勢,僅無法模擬高空低壓的生理狀態,優、缺點將有助於航訓中心後續低氧呼吸裝置訓練能量建置作為參考。

  • 期刊

飛行員數十年來面臨空間迷向危害,國內、外先前對空間迷向之調查對象較少針對飛行經驗較少之飛行學官(生),本研究欲瞭解飛行學官(生)在飛行訓練中所感受的錯覺、空間迷向之發生情形及處置方式,結果顯示68.3%人員有經歷過錯覺或空間迷向,61.0%發生於能見度「稍差或不佳」,在執行儀器飛行、編隊之課目時較易發生;65.9%飛行錯覺主要為傾斜錯覺,處置方式為「相信儀表」、「相信長機」分別佔68.3%、17.1%;超過半數人員仍需外界參考物,錯覺或空間迷向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