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05.105

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台灣的自然資源在中央科學管理與傳統地方自治下,呈現嚴重的代理問題與逐利問題。代理問題的產生乃由於代理人所考量的私人利益迥異於主人(所有的居民)利益,致使代理人不顧及主人的利益而聽從利益團體的逐利要求。針對這個問題,本文認為根本解決之道在於讓主人有誘因與能力去監督考核與獎懲代理人,使代理人的利益與主人的利益一致,才能促使代理人努力執行管理工作,符合主人的利益。 本文提出一個創新的自然資源管理制度,創新之處是建立以單一自然資源(如流域)管理為其唯一任務的地方自治團體,其基本原則包括:(1)單一資源管理,以各自然資源之分佈區域為管理轄區,(2)由權益相關者(stakeholders)組成該轄區之地方自治團體,(3)權益相關者參與的原則為「貢獻與權利相符原則」(principle of interest-participation)。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民國八十七年瑞伯、芭比絲及八十九年象神等颱風造成汐止、五堵地區多處淹水狀況嚴重,幾次次颱風所造成的損害也使得基隆河流域的整治倍受關注。由於基隆河流域的整治工程,需時甚久,為使易遭水患地區之民眾能得到財產的保障,水利單位開始研擬洪災保險實施之可行性。本研究以基隆河汐止、五堵地區為標的,採實地訪問方式,調查汐止、五堵地區以往洪災淹水地區居民之損失狀況,並分析淹水居民參加洪災保險的意願、願付之保費費率等相關問題,以作為規劃洪災保險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想要瞭解台灣景氣循環的過程是否存在持續依存的特色。我們參考Pelagatti(2001),將移轉機率矩陣修改成具有持續依存特性,並進一步採用Gibbs抽樣的貝氏估計法進行模型的推估。我們同時參考過去相關文獻所指出的問題,分別探討1990年代前後台灣景氣循環的持續依存特性是否不同?實證結果顯示:在1990年代之前的擴張期以及1990年代之後的收縮期,並不存在景氣持續依存的特性。但在1990年代之後若估計的期間是1998:Q1至2001:Q2包括四次完整景氣循環時,則擴張期的確存在持續依存的特性,表示景氣進入擴張期的機率會因收縮期的時間長短而有不同。而在1990年代之前,收縮期也存在持續依存的特色,顯示經濟景氣進入收縮期的機率的確因為景氣進入擴張期的期數多寡而有變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期刊

本文旨在探究美/台間購買力平價與結構性變動之相關命題,研究範圍包含檢定美/台間實質匯率是否有未知時點的結構性變動、估計結構性變動的發生時點、以及判別具結構性變動的實質匯率是否具有單根性質。我們以Kuan-Chen(1994)的檢定方法作為檢定結構性變動是否存在的基礎,並以Lee-Strazicich(1999)的minimum LM檢定法作為具結構性變動之單根檢定的基礎。實證結果發現美/台間的實質匯率存在兩個結構性變動,但仍依循非恆定過程,因此證據顯示在有結構性變動情況下,美/台間之購買力平價仍未成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