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31.168

語文與國際研究/Languag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文藻外語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許多人認為紀錄片與劇情片最大的差異便在於兩者對影片客觀性的要求,相較於劇情片的虛構情節與場景設計以及專業演員的使用,紀錄片導演身具的使命則在於盡可能將眼前所見到的事實透過攝影機完整地客觀呈現出來。 此論文在於探討數位專家對紀錄片的客觀性之見解,同時還介紹了荷蘭紀錄片之父尤里斯•伊文斯(Joris Ivens)於文化大革命時期遠赴中國所拍攝的影片一電機工廠。除了了解影片內容與前製過程外,另外還以導演本身以及幾位學者的理論為基礎,分為三部份來分析此紀錄片之客觀性。

  • 期刊

為改善第二語之學習成效,本研究以Lu(2004)之研究結果為基礎,並以詞彙檢索和統計軟體為工具,分析成功大學西班牙語學習者之作文語料,同時並與西班牙皇家學院現代西語語料庫之語料比對,以瞭解詞語搭配學習之概況,及其與自然語言使用之差距大小。其研究結果顯示:第一、自然語言和學習者使用詞頻間的差異未達顯著水準。第二、以名詞為核心的群組是學習者最常慣用的詞語搭配類型。透過研究,建議在教學上,教學者應逐漸傾向於以自然語言為根本,調整教材編撰與課程設計之方向與內容,在非名詞組合的詞語搭配教學則尤需強化。

  • 期刊

中文摘要自一九八O年代以來,研究者認為閱讀與寫作都是發掘意義的主動認知過程,一九九O年代的研究結論是:閱讀與寫作密切相關,而且閱讀與寫作應以整合方式教學。本研究旨在觀察大學英語系學生在「藉讀而寫」的英文寫作課的表現,以教學前與教學後相互比較,藉以探討在EFL寫作課程中整合閱讀與寫作教學之效果。本實驗以中部某大學28名英語系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受測者在實驗期間先後撰寫三次題目相同的英文作文,體裁為比較結構的說明文。第一次寫作時授課教師未提供學生任何閱讀參考材料;第二次則提供與寫作題目相關的材料供學生閱讀,以作為寫作之參考,但教師未解說閱讀與寫作策略;第三次則在教學之後提供學生閱讀材料。「藉讀而寫」的閱讀與寫作策略教學共進行五週,內容以加強學生的後設認知覺知為主,並教導「藉讀而寫」的策略;課程結束後進行第三次題目相同的英文寫作。寫作成績經評比、文本分析、與信度分析後顯示,受測者的英文作文成績有顯著的進步,教學有顯著的效果。依此發現,本研究建議EFL的學生宜接受「藉讀而寫」的整合課程,她們可以從中獲益。

  • 期刊

本研究從心理語言學的角度著眼,探索非語文短期記憶和英語音韻處理之間的關聯,並試圖瞭解年齡和非語文短期記憶如何預測音韻處理能力。為此,研究者特地挑選臺灣東部某山地國小的六年級學童擔任受試者,人數共27名,分別對他們施以數字廣度測驗及英語音韻測驗。前者係取自「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Ⅲ)的分測驗,包含順序背誦及逆序背誦兩種題型;後者則細分為音素數目計算測驗、節首輔音辨異測驗、韻尾音辨異測驗、和音節知覺測驗等四項。在資料分析方面,研究者透過簡易迴歸的方式,以判斷非語文短期記憶對於英語音韻處理能力是否具有預測效力,並進而採用多元迴歸分析,藉此檢視年齡與非語文短期記憶對於各項音韻測驗的表現是否具有聯合的預測效力。結果顯示,非語文短期記憶雖然能夠預測前述四種音韻測驗的表現,但是關係薄弱,其R值依序各為0.220、0.235、0.445和0.305。即便加上年齡這項因素時,其預測效力的幅度仍然有限,其R值僅僅為0.225、0.267、0.456、和0.306。此一數值的微小變化顯示加入年齡因素僅能小幅提高非語文短期記憶的預測效力。

  • 期刊

本研究著重兩個方向:(一)比較非母語人士與母語人士之ToBI架構有何不同:ToBI架構分別根據由八位已經學習七年美國英文之台灣學生和八位美國英語之母語人士所讀之英文句子所標註;(二)找出台灣學生學習英語語調困難的因素。本研究資料顯示三個不同點:斷音型態不同(break、index)、重音落點不同、及語調線斜率(Bost-fit 1ine)之不同。就斷音型態而言,英語母語人士斷音有固定模式,台灣學生則沒有固定的斷音模式,且與母語人士很不相同。就重音落點而言,英語母語人士重音都落在相同之音節,而台灣學生則沒有固定的重音節。同時,英語母語人士之音調線斜率明顯大於台灣學生之音調線斜率。希望本研究之發現對英語音調教學有某種程度的助益。

  •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以英語為外國語學習者字彙深度與口語搭配詞錯誤之關聯性。受試者為75名南台灣英語系大四生,研究工具包括字彙深度測驗以及三種不同的口語錄音測驗。研究問題包括:(一)字彙深度和口語詞彙搭配詞錯誤量之關聯:(二)字彙深度與口語詞彙搭配詞錯誤種類之關聯:(三)不同口語錄音情境對於口語詞彙搭配詞錯誤量之關聯。研究發現包括下列三點:(一)字彙深度低的學習者在口語詞彙搭配詞使用上,有較高的錯誤率;(二)字彙深度高和字彙深度低學習者所犯的L1(動詞十名詞)和L2(形容詞十名詞:名詞+名詞;名詞十形容詞)錯誤較其他類別多,但字彙深度對錯誤種類之影響並未達到顯著;(三)受試者在備稿演講中所犯的口語詞彙搭配詞較其他錄音情境多。基於研究發現,研究者建議教師在教學時應講授不同字彙特性,以提高學生的字彙深度並間接地減少學生口語搭配詞錯誤。另外,在口語測驗編撰時,應了解不同口語錄音情境對於學習者口語表現之影響。

  • 期刊

在主流自然書寫的研究疆域中,梭羅廣被公認為美國自然書寫(nature writing)的「鼻祖」。換言之,遠在梭羅之前的早期自然書寫一直廣受忽視與排除。有鑑於此,本文不但欲指出美國遠在梭羅以前早已存在著書寫自然史(natural history)的自然作家,而且還欲指出-早期自然史書寫(early natural history writings)其實與美國國家公園誕生的蘊釀息息相關。美國早期自然史書寫一方面呈現本土地理風貌,因而與國族文化建構緊密扣連;另一方面早期自然史書寫亦藉由刻劃日漸消逝的原始生態環境而建塑了一套同情自然、保存荒野的初期生態關懷傳統,進而醞釀了一八七二年美國第一座國家公園的誕生。在此論述脈絡下,本文聚焦於美國建國初期的兩位自然史作家-克瑞弗克爾(Hector St. John de Crevecoeur)以及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檢視其自然史書寫中的國族文化建構與環境關懷傳統如何醞釀了十九世紀後期美國國家公園的誕生。

  • 期刊

美國黑人民族在該國所扮演的社會變遷先驅角色,不但有趣,也是行之多年的社會趨勢。本文旨在探究華兒珂(Alice Walker)與茉理森(Toni Morrison)兩位作家分別對於美國黑人父系制度成為更廣義社會父系制宿命之指標的文學立場,內容分析來源是《紫色姐妹花》(The Colour Purple)和《蘇拉》(Su-a)二書。兩位作者當中,華兒珂常被評為擁有前瞻積極的思考,如此精神貫徹其所有作品;至於茉理森作品裡慘澹、不肯妥協又帶點虛無色彩的結局,則被特別挑出來討論。本文主張,相較之下茉理森才是最終在文學與社會方面保有更積極觀點的作者,因為她始終願意致力探討在分崩離析的族長制度下困難重重的性別政治,而不像華兒珂一樣選擇抽離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