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28.48

臺灣運動心理學報/Bulletin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of Taiwan

臺灣運動心理學會,正常發行

五年影響係數 0.367
0.367 2023 年
學門 領域排序
體育 5
心理 5
數據由ACI學術引用文獻資料庫提供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目的:探討網球選手在回擊發球、抽球、截擊、殺球、吊高球、切球等技能執行時的視覺行為。方法:以大專公開組男性網球選手為研究參與者,研究一的接發球有7人;研究二的五項接球技能有10人。透過眼動儀蒐集參與者對特定發球者的上半身、球拍與球體等凝視位置的凝視時間與次數,依據預備期、執行期及完成期,進行3(時期)x3(位置)相依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一、接發球與接抽球,凝視時間與次數最高為預備期凝視上半身、執行期凝視球拍。二、接截擊與接殺球,預備期凝視球體,執行期凝視球拍時間最長,凝視次數最高為預備期凝視球體,執行期凝視球拍與球體。三、接吊高球時,凝視時間與次數最高為預備期凝視球體,執行期凝視球拍與球體。四、接切球時,預備期凝視上半身與球體,執行期凝視球拍與球體時間最長,凝視次數預備期與執行期最高的位置是球體。前述所有接球技能之完成期,凝視時間與次數最高的位置皆為球體。結論:當對手球拍擊中球體前需凝視球拍,此時為觀察擊球方式與方向的最後時機。對手將球體擊出後凝視球體,此時球體不會再改變方向與型態,選手在訓練時宜增加重要位置的凝視時間。

  • 期刊

許多網球選手在擊球時發出吼聲,過去研究發現吼聲可能有利於力量型的工作表現,然而吼聲對表現的心理效應尚未有系統性的探討。目的:本研究探討網球選手和教練知覺吼聲對表現上的心理效應。方法:以一對一半結構式訪談與焦點團體訪談等資料蒐集的方法,分別晤談12位優秀網球選手與5位網球教練。有些選手表示自己不想發出吼聲,是教練所要求的,因此同時考量到選手與教練的觀點有助於釐清本研究的問題。訪談資料以內容分析法加以歸納,利用紮根理論形成一個多面向多階層的概念,在選手與教練觀點中分別找出具有意義且類似的4個高階主題,在選手觀點中另外歸納出「社會因素」的心理效應,最後形成吼聲對表現心理效應之階層概念。結果:本研究發現網球選手與教練對吼聲都持有正面的看法,也認同吼聲對表現具有心理效應(如:振奮精神、提升專注、降低壓力、能量調節、干擾對手等)。此外,社會因素也是吼聲的心理效應之重要因子,網球選手會受到社會影響而調整音量,以便增加或是減少他人的關注。結論:本研究發現吼聲對網球選手具有正向的心理效應,這些效益對運動表現有促進的作用。

  • 期刊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檢驗羽球選手競技心理能量對羽球技能表現之預測力。方法:以六所大學乙組羽球校隊131名選手(男生81人、女生50人;平均年齡=20.89歲;標準差=2.54)為研究對象,在羽球技能測驗前一小時,先填寫Lu等學者(Lu et al., 2018)的競技心理能量量表,接著進行羽球技能測驗,所得資料以積差相關和階層迴歸分析檢視競技心理能量各個因素與羽球技能表現之關聯與預測力。結果:競技心理能量中的五個因素:不疲勞、冷靜、活力、自信、專注和羽球技能皆有顯著負相關;階層迴歸分析發現在控制訓練年資、年齡和性別後,僅有不疲勞因素可以負向預測羽球技能表現,解釋變異量為9%。結論:本研究發現競技心理能量成分包含許多關鍵心理認知和情緒成分,然而不疲勞因素負向預測與球技能表現,可能與受試對象為中低水準選手,以及羽球項目為精準性運動,太高覺醒可能不利於表現有關。建議未來研究可以針對非精準性運動項目和高技能水準為對象,檢驗競技心理能量對運動技能表現和競賽成績的影響。

  • 期刊

注意力焦點對於動作表現的影響在過去研究中存在理論衝突與研究結果不一致,鮮少研究是以客觀方式紀錄注意力動態變化的歷程。目的:本研究是探討自我選擇注意力焦點與推桿表現之間的關係,同時透過與身體意識有關的腦波指標mu節律及與視覺空間注意力相關的T4 alpha功率來了解注意力歷程的變化。方法:以32名慣用右手的業餘高爾夫選手為參與者,進行60次3公尺的推桿,配戴腦波儀器收集推桿前兩秒的腦波資料,並記錄每次推桿所使用的注意力焦點及量測球與洞口的距離。結果:參與者偏好使用外在注意力焦點進行推桿,但不論是進洞率或絕對誤差,使用內在或外在注意力焦點之情境間皆無差異;腦波指標也顯示,不論是使用內在或外在注意力焦點,mu節律及T4 alpha功率在越接近出手時皆呈現下降的趨勢。結論:業餘選手在自我選擇注意力焦點的情境下,使用內在或外在注意力焦點的推桿表現相同,顯示出表現與注意力焦點之關係可能會受到自我選擇與個人偏好因素的影響,未來研究需考量個人習慣或偏好的注意力焦點。此外,若要以mu節律及T4 alpha功率等腦波指標來代表內外在注意力焦點的使用,仍需尚待未來研究加以確認。

  • 期刊

費茲定律描述、解釋人類動作速度與準確度消長的現象,65年來廣受研究者的重視。然而此定律中的目標大小常與實際表現的終點分佈有所差異,也間接影響實際動作距離的長短。此外,呈現目標的方式也因視覺對瞄準工作的重要性,可能對費茲典範工作的表現有所影響。目的:探討費茲典範工作中,一、目標中心點的呈現對動作表現的影響;二、費茲難度指數與有效難度指數間的關係;三、終點變異性隨動作速度而改變的趨勢。方法:招募10名慣用右手的健康成年人,進行14種由不同距離、目標類型及目標寬度所組成的畫線工作情境,每種情境50次試作。所收集整理的時間與空間表現,除以變異數分析、t檢定進行統計考驗外,另以三參數指數函數進行空間變異性對動作速度的適配。結果:高難度工作的目標有中心點呈現時,較無中心點的工作有較小的終點變異性。目標寬度1公厘的有效目標寬度大於所設定的範圍;目標寬度10公厘與有效目標寬度沒有顯著差別;40公厘及80公厘的有效目標寬度皆小於實際的目標寬度。當動作速度增加時,終點變異性有以指數函數漸增的趨勢。結論:費茲典範工作中目標呈現的方式會影響動作表現,設定的難度指數也與有效難度指數呈系統性的變化。

  • 期刊

書寫是典型的日常肢體活動,執筆手的選用受到遺傳因子與社會文化等因素所影響,而書寫規則與筆勢的形成,多是由主流書寫者族群發展而出,引致各類型書寫者在動作形式與書寫表現上的差異。目的:本研究藉由分析兩書寫者族群在不同書寫情境下的書寫表現以釐清動作控制的可能機制;方法:招募12名左慣用手書寫者與12名右慣用手書寫者,在不同情境下執行書寫任務,自變項為書寫者類型、執筆手、字體尺寸及筆畫之連斷,以數位攝影機拍攝參與者書寫軌跡,並記錄書寫錯誤次數,用以分析不同情境下的書寫表現。結果:慣用手書寫相較於非慣用手書寫有更短的書寫時間,字體愈大,書寫時間愈長,書寫連筆字形時的書寫時間較斷筆字形短;此外,在小字、斷筆與慣用手書寫情境發生較多的錯誤試作。結論:書寫的正誤及書寫時間受到執筆手、字體尺寸與字形筆畫斷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