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47.215

人文社會學報/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 OpenAccess

國立臺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停刊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 OpenAccess

由《全元散曲》檢視屈原主題,進行分析,文分三節,(一)、是散曲家對屈原的描寫,集中引用〈漁父〉篇的內容。其間有認同屈原的,亦有站在和漁父相同立場勸屈原同流同醉者,顯然對屈原的形象已有不同的認知。(二)、論屈原主題和隱逸結合的現象,隱逸為元曲重要情調,雖然屈原只有被放逐,未有隱居的事實,但元代散曲家充分將屈原和隱逸作聯繫,有元代社會的特殊情況和文人際遇。(三)、論屈原主題和陶淵明、酒相提並論的現象。至於端午節慶和屈原的聯繫,因和主題無關,置於全文之後的「附錄」,以為參考之用。

  • 期刊
  • OpenAccess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創作目的,除了要糾正傳統以來「筆記」體缺失之外,還要借此評論宋明理學之「語錄」純粹談理不足處,並進而以此文體呈顯其智性分析下允許多元觀點的現象解讀,除了善惡標準之外,尚有是非標準,並彰顯出儒學長久以來,被學界所疏忽的「經驗價值」的面貌,而此一彰顯,也在無形中,與未來的所謂全球「現代化」觀念,有隱然接榫的契機,縮短了傳統中國文化與西方世界思潮接軌的時間。當然,囿於時局限制,紀昀尚有保守與落後的看法,縱使其勸戒目的是良善的,但是借之譬喻的例證,依然是流於「三綱」價值下的負面現象;畢竟,觀念改變非一蹴可及,是需要足夠的量變,方能有質變之可能。對此,我們應以包容態度來作客觀如實的理解。

  • 期刊
  • OpenAccess

「出版」作爲文化傳承的一項事業,不僅記錄人類歷史的點滴經歷,也見證時代更迭面貌,反映群體態度、興趣、價值取向。畢竟產製與消費是互動的過程,社會階段發展同時,亦將呈現出版物內容轉變,同時也反照出讀者內心欲求。 出版是文學傳播的一種方式,連接了文學生產與消費,亦是文學發展重要檢驗指標之一。能反映整個文化事業成長的經過,提供我們掌握台灣文學發展的清晰輿圖,更可視爲文學史的一個切面。 林海音在台灣文壇的重要性,除其個人文學創作外,則是她以出版人的角色,成立純文學出版社,出版近300本文學書籍,積極參與文化傳播事業。 然截至目前,除夏祖麗所編之《風簷展書讀》一書曾請作家們針對純文學出版社所出版圖書內容進行單本論述外,並未見任何對純文學出版社出版品做整體論述的篇章,且此書尚無法確認純文學出版社出版品整體所突顯的特色,更無法呈顯經營者(林海音)的出版理念。 是故本文將提供不同解讀文學領域的視角,以純文學出版社出版品內容作爲觀察進路,至於書籍裝幀表現將不在此做探討。以文藝社會學爲基礎,了解純文學出版社之出版品如何順應時勢變化要求,反映群眾潛意識需求,凸顯其出版特色,檢測書籍出版所對應的時代關係,也進而確認純文學出版社出版品的社會意義、文學價值。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採歷史研究法方式,分析和考察日治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從事登山活動的發展,並以「公學校」做爲主要討論的對象,以反映殖民者與被殖民者權力展現之相互關係。 本文從四個面向來討論登山活動在公學校的多元發展情形,研究結果發現:公學校登山活動趨於保守,是低危險性的健行活動,並常與不同活動合併行之。其次,公學校實施登山活動是有多重的目的和意義:(一)、是「實學」意圖十分強烈,是提供新知識的場所;(二)、是將公學校登山活動置於殖民政府一系列改造身體的運動中,登山活動成爲殖民政府與臺籍知識份子試圖直接改造身體的對象;(三)、登山活動是文明經驗的一種,殖民當局透過登山活動來形塑以日本統治爲臺灣帶來近代文明的意識型態;最後,公學校登山活動強化臺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建立新的價值判斷、道德標準,以及對自然美的審美觀念。不過,這種潛伏的「規馴」力量,未明顯指出弊害之處,故而在登山好處不斷地被強調的同時,伴隨著臺籍人士的登高一呼,反而響應日漸盛行的登山風氣,也接受了日本國家意識形態。

  • 期刊
  • OpenAccess

一八六五年(美國南北戰爭開始的那一年),被喻爲〈國家公園之祖父〉的翁斯蒂(Frederic Law Olmsted, 1822-1903)發表了一篇名爲〈優勝美地山谷與蝴蝶百合大樹〉(”The Yosemite Valley and the Mariposa Big Trees”)的文章。此文提倡以設立國家公園之形式來保存美國境內的原始荒野環境。翁斯蒂書寫此文之目的一方面是想藉由荒野保存來彌補、撫平南北戰爭所帶來的國族分裂與認同危機,另一方面則是想藉由設立國家公園來提昇文明人之身心健康與教化層次。由於翁斯蒂在此文中不時大聲疾呼荒野保存之必要性,因此批評家們一致高度肯定翁斯蒂,認爲他是荒野生能保存運動的先知。 此文不同於上述批評家們之解譯。本文擬重新審視翁斯蒂國家公園論述(the discourse of national park)的民族主義、環境保存主張、與帝國主義之議題,分析翁斯蒂如何以勞荒野保存之名,行漠視美國境內的野蠻人之人權(the rights of the Indians)及荒野自然的權利(the rights of wild nature)之實。本文欲指出〈優勝美地山谷與蝴蝶百合大樹〉一文看似旨在保存美國原始荒野,但實際上則是對於美國境內之「野蠻人」及荒野自然的一種論述上的帝國主義帝宰制與征服。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灣地區學習中國音樂與傳統音樂學生之職業興趣類型及其興趣代碼結構,並驗證「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之中國音樂學系的興趣代碼,及建立傳統音樂學系的興趣代碼,因此本研究對台灣地區共15所設有中國音樂學系與傳統音樂學系之大學與專科、設有中國音樂科與傳統音樂科之高職、及設有中國音樂組之高中音樂班學生實施「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回收有效量表1006份。結果顯示中國音樂與傳統音樂學生之興趣代碼,男女生皆以單碼A型或雙碼AS型爲主,亦即屬於藝術型人格,或藝術型爲主兼具社會型人格,高中職階段與大學階段之興趣代碼組合之主要趨勢亦相同。此發現與「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使用手冊所提供參考之中國音樂學系興趣代碼有些不同,此一結果可提供「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修定之參考,亦可提供中國音樂與傳統音樂教育人員以及生涯輔導人員在從事相關教學及輔導工作上的參考。此外對於其他非典型A或AS類型的學生在職業興趣上呈現出不同的生涯發展方向,協助他們從事適切的職業選擇亦是值得關切的議題。

  • 期刊
  • OpenAccess

本文書寫方式是將法農在《黑皮膚,白面具》一書中所提到的,因爲白人文明、歐洲文化,在黑人與有色人種身上強加了上一些存在的偏差後,所造成的各種心理面向加以分析。並與2006年獲得美國影劇學會頒發的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與「最佳影片獎」的傑出作品《衝擊效應》,就劇本內容及結構相比較,發現這兩種不同時期、不同表現方式的作品,在歷經五十多年之後,竟然還存在著相同的種族偏見與歧視,進而探討有色人種看待白種人與有色人種如何看待自己人的一些深層心理結構的問題。本文除了在內容中闡述《黑皮膚,白面具》的主要精神外,並且深入探討法農書寫此書的時代背景,希望這本被譽爲“後殖民主義的先聲”的精采作品,能夠得到更多人的接受與認同。另外,並以較長的篇幅著手分析法農書中的主要精神與《衝擊效應》的對應實例,分爲:1.「黑色心靈」是白人人爲的製造。2.黑人與語言。3.人類相同的墮落及敗壞。4.黑男與白女:探討黑男喪失主體性的精神焦慮與情感錯亂等四組對應實例,作爲彼此的觀看。法農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心理分析家,更是一位厭惡妥協、厭惡懦弱的行動家。上個世紀的五十多年前,他早就以自身的矛盾折射出西方世界大言不慚的自圓其說;而來自西方的導演兼編劇保羅‧海吉斯,更是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從社會學家的關懷與視野取鏡,膽大心細的從許多複雜的心理層面切入,完成了這部傑出的電影作品。法農早已爲理想犧牲,現代電影繼續追擊,就看政客們何時覺醒!

  • 期刊
  • OpenAccess

這篇文章說明要成爲一位有影響力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的特質,在這些特質中最重要的概念乃是教育工作者應該扮演一位僕人領導。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個全方位僕人式的領導,如何在大專院校的最主要的三種角色:系主任、行政人員、和老師身上彰顯表現僕人的委身盡職。俱備僕人的心,領導(系主任、行政人員、和老師),可以在一成不變的日常工作當中經歷滿足和喜樂。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旨在瞭解青少年之休閒態度與涉入休閒活動之情形。採便利叢集取樣方式,以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生爲對象,共發出725份問卷,有效樣本704份。利用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統計資料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年在休閒態度上較重視休閒認知,不同背景變項皆會影響青少年的休閒態度;青少年從事休閒活動整體涉入情形來看偏低,且參與休閒活動情形不理想;其休閒活動類型較常涉入「感官娛樂」活動,而「戶外活動」涉入最少;就活動項目而言,青少年較常涉入前三項活動依序爲:在家上網、聽音樂、看電視等較爲靜態、室內之活動。

  • 期刊
  • OpenAccess

本研究以質性爲主、量化爲輔,採立意取樣,選取服役中憂鬱症患者30位爲研究對象。調查其生活經驗結果顯示:26.67%有家人自殺。父母關係是疏離或衝突者43.33%。33.33%小時曾受虐待。於少年時和同儕關係是衝突及疏離的20%。自殺時和異性好友的關係是衝突或疏離30%。 入伍後第一次自殺的時間,70%在六個月之內。入伍後自殺次數最多者五次。自殺總次數最高者二十多次。從有自殺想法到有自殺行爲,最短者在一天之內,最長者達九年。自殺地點有半數是在部隊。最近這次自殺方式有半數是割傷身體。自殺器材以利用現場最多。自殺時73.33%是沒人在場。自殺後73.33%未出現求生意念。自殺後63.33%未求助。從自殺到被發現的時間43.33%是在一小時以內。70%患者在自殺時決意殺死自己。若同樣的狀況再發生,40%會再自殺。 根據訪談結果發現:軍中自殺確實不全是部隊因素造成的,而是潛藏著各種不同的社會心理因素。同一個案可能有雙重或多重因素,歸納服役中憂鬱症患者自殺的社會心理因素爲:(一)、人際關係因素:包含同袍、親人、男女、朋友。(二)、個人因素:包含價值觀、學業、個性、疾病、情緒。(三)、經濟因素。(四)、法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