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4.126.74

漢學研究集刊/Yuntech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打開中國史書,其中〈天文志〉、〈五行志〉及〈符瑞志〉、〈祥瑞志〉、〈靈徵志〉記載爲量頗豐的災異、祥瑞現象,事實上,遠自《尚書》開始,降至《公羊》、《左傳》、《史記》一路開展下來的史書,即不斷地記載災異、祥瑞變化的內容,有天象之日月蝕、雲氣怪變現象;有自然之水澇之災、旱災、蟲災、雪災等;有生物之異常生長變化、有人爲之服飾變怪,甚至履神跡感孕,夢攀天梯而孕等等,這些怪異書寫示現什麼意蘊?透示什麼文化意義呢?六朝是一個極其動盪不安的時代,其直視時代的災異變化,如何面對與書寫?從六朝志怪當中,我們體察作者意圖透過歷史災異現象來對治當世之亂象與變局,藉由歷史來鑑往知來,而其所欲豁顯的文化意蘊是什麼?頗值得探究,本文擬從六朝志怪的災異書寫來探勘六朝人所示現的人文心靈。

  • 期刊

魏晉文人慣常思考自我生命可能面臨的困境,並自覺尋求突破。此時求仙採藥、煉丹服食、養生修道等活動,成爲名士生活的一部份,而詩歌中除常見的感慨歲月易逝之外,更展現詩人對於生命向度開拓的欲求與努力,無論是時間上的延伸抑或空間上的擴展。本文以「遊仙」與「仙遊」這兩個角度切入,思考在「生命的永恆性」與「空間的完美性」之追求背後,詩人觸及到了什麼?領悟了什麼?以釐清魏晉詩人面對生命無常的自覺、嘗試與突破。論述將分三方面,首先探討魏晉詩人如何面對「壽無金石固」這一事實,以及「遊仙」主題在詩歌中以哪些反思的面貌出現;其次,對於「年壽有時盡」的深刻認知之後,詩人如何轉向空間求索,在生命窮途之餘,藉「仙遊」而標誌自我存在的印記;最後,討論當詩人從向外求索到歸返自身,並探問自我心靈時,如何由內在萌發生命之樂境,並在詩歌中開創一番新天地。據此,即使每位魏晉詩人終其一生的努力,對於生命自由向度之拓展極爲卻是人類經驗洪流中,一道重要的生命刻痕,其蘊含的內在意義,實遠大於外在成就。

  • 期刊

飲食是僧眾出家生活中的一重要環節,戒律中不少條文都涉及飲食規範,律藏更闢「藥犍度」專章處理。印度佛教入華,受到異地文化和環境的約制,乞食維生一向少見,僧眾更從事耕種,在寺中儲糧煮食,透露出對律制的選擇性跟從;又棄肉食蔬,把佛教慈悲精神落實到飲食上。本文主要依據《高僧傳》等史料,探討三至五世紀時問中國佛教僧眾的飲食形態,期望除加深對漢僧生活的了解外,也借飲食爲題,顯示佛教傳入中國後的適應和轉化。

  • 期刊

從詞彙角度切入,中古所指爲東漢魏晉南北朝。在當時那個充滿變動世代裡,要瞭解其文化、思想、語言等範疇,漢譯佛經都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材料。佛經詞彙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更有多樣的研究面向,近年來,海峽兩岸學者致力探討佛經對於漢語詞彙產生的重大影響,清晰了中古佛經在漢語詞彙史的地位。 上古至中古時期間,漢語由單音節爲主的詞彙結構轉爲雙音節、三音節結構,此一特點在用以宣揚佛法而具口語化特色的佛經裡更能充分展現。故筆者以「雙音化」爲題,並進而觀察在詞彙組合之際產生的「並列結構同素異序」問題。以期對於中古漢語及佛經語言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本文討論的焦點是情緒心理動詞,所指爲人類用以表達喜怒哀樂情感的動詞。以此爲題的目的大抵有二:其一爲心理動詞本爲動詞的重要小類,自呂叔湘提出獨立一類以來,大陸學者多有討論,然而,在台灣研究成果裡,則多側重於現代漢語材料,筆者以爲古漢語心理動詞實有進一步的觀察必要;其次,情感活動伴隨生命終始,語言爲人類傳承的文明載體,幾千年來,人類在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在情感大海卻未能向前游進多少。情感內容的始終不變,語言面貌的嬗遞變化。本文採討的就是漢語裡表示情感活動動詞的斷代演變歷史。

  • 期刊

素有「千年國粹,一代儒宗」、「代表傳統中國文化的僅存的碩果」、「傳統之儒之最後典型」之譽的民初大儒馬一浮,其學術資源淵本多方,倘專就來自於宋明儒學的影響言,學者或納歸其爲理學派、或視其爲心學派,或稱其折衷於朱王間。本文係以《馬一浮集》中所涉涵養與察識此組概念爲軸,推及其功夫論中的涵養與致知、主敬與窮理等,藉觀馬一浮之立論要義,以及其對朱熹與陽明思想的衡度、判別、融攝與運用,由茲以驗馬一浮兼攝朱王,以朱子爲主、陽明爲輔的思想特色,而由其和會朱王,乃至泯除漢宋之爭、經今古文之別,以及各家門戶派別之左,亦得觀其兼容並蓄、融會通貫,一以見性明道爲歸趨的思想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