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183.89

漢學研究集刊/Yuntech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文以北宋跨金的文人宇文虛中的詩為研究對象,以「遺臣」一詞稱之,代表宇文虛中在「北宋」與「金代」二個興替的朝代都擔任要職,「遺臣」二字較「貳臣」侍奉二主用語更具有正面肯定意義,代表宇文虛中是在北宋亡國後,羈留於金朝,將北宋文化與文學帶到金朝,為金朝奠定典章制度。本文先說明宇文虛中的生平遭遇,使讀者更能夠透過歷史背景,瞭解宇文虛中對北宋與金代二朝文學傳承的貢獻,探討宇文虛中在史學家與文學家筆下的不同形象,再分析其詩歌主題中對於出使金國,卻羈留北方,不得歸國的憂愁心境。與詩歌中以陶淵明與蘇軾為典範的特色。最終就其詩申論其歷史形象,期望學者可以從多方面的角度,閱讀與理解宇文虛中詩作意義。

  • 期刊

文學作家全集是將蒐集來的作家作品及創作相關物件經過選擇、整理,形成具特定文體模式的文獻,這即是資料系統化的表現。這些作品及相關文獻經過整理集結後出版,能更有效將著述者的思想、言論進行傳佈。所以文學作家全集須訂定明確之編輯宗旨並設計編輯結構。然而目前臺灣地區文學作家全集無一定之編輯結構,亦無工作手冊或規範化編撰方案可參循,造成結構多樣。為了收集、整理、運用各式文獻,就必須對文獻的整理方法進行研究,從中總結出規律。本研究將以《楊逵全集》為例,指出《楊逵全集》編輯結構安排,並運用統計法提出應把握的編輯原則,提供未來編輯文學作家全集的編者參考。

  • 期刊

本文的目的有二。第一,本文是比較研究《荀子》與《呂氏春秋》的基礎工作,藉由評論研究《呂氏春秋》,以及《荀子》與《呂氏春秋》思想之比較的既有成果,釐清其中迄今一直遭遇到的一些問題。第二,促進中文學界和日本學界《呂氏春秋》研究見解的交流。本文主要藉由分析中、日既有的相關研究,闡述(1)過去的《呂氏春秋》研究傾向呈現「雜家」vs.「非雜家」的二分法觀點來進行的情況;(2)學者在比較分析《呂氏春秋》和《荀子》之間的某種思想共同點之際,通常將兩者之間的關係視為前者對後者單方面的影響。針對(1)本文基於以「公」、「理」概念為切入點的西川靖二、工藤豐彥、以及赤塚忠的研究,確認《呂氏春秋》思想其實具有「統合」的層面。而針對(2)本文則回顧苗潤田等學者的研究,認為《呂氏春秋》深受稷下思想之影響的見解,並且指出《呂氏春秋》和《荀子》之間某種「思想上的類似性」,是兩者均受稷下思想所致,而不代表《呂氏春秋》受到《荀子》的單方面影響。

  • 期刊

本文擬從地域社會文化的視角,以宋代享有「多士之鄉」美譽的蜀地眉州為地域研究之範疇,探討宋代眉州以其特有的地域文化魅力、隱而不顯的形塑著該地域裡士人家族的發展。另一方面,眉州士人家族之子弟自小在家鄉「風俗甚文」的文化氛圍中,透過地方教育文化的場域,除了各顯其博大精湛之家學,也在學術文化上多所交流,不僅促使地域家族的繁興與集體意識的提升,也形成龐大的蜀學士人集團,共同建構「蓋異他邦」的地域文化特色。

  • 期刊

杜甫七言律詩成就高邁,甚至無與倫比,幾乎已成論者共識。其中核心特色在於「悲壯」-人的主觀意志不能克服外在客觀命運,因而有悲;而且意志如果持續抵抗,不僅適得其反,更加深化悲哀,最後甚至逼出壯烈之感。悲壯必須透過兩種力量的衝突而產生。杜甫七律悲壯之感成因在於:杜甫人生際遇呈現對立狀況-極盛開元之治以及極衰安史之亂都曾親歷;律詩格律處處呈現對立設計-平仄和對仗,正好適合用來呈現衝突對立之情。本文因而認為杜甫七律悲壯特色成因在於:杜甫本身具有強大衝突之感,而且他在相對適合表達對立之情的文體-七律之中,將此種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最後,則以杜甫七律名篇〈秋興〉八首證成此種說法,並且指出〈秋興〉八首其實演示宇宙生成變化之理,在在顯示杜甫詩歌藝術已達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