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1.110.169

漢學研究集刊/Yuntech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孔子生年、月、日問題是完全有條件研究清楚的。孔子生於夏曆八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七日皆不可信。孔子當生於魯襄公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一方面係由實歲與虛歲轉換所致誤,另一方面係由周正與夏正轉換所致誤。一言以蔽之,孔子當生於魯襄公二十一年夏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孔子之誕辰為魯襄公二十一年夏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完全不必轉換為西曆。

  • 期刊

許達然是臺灣戰後重要的散文家,散文主題多半圍繞鄉土與歷史,批判現實。他關注被忽視和歧視的對象、弱勢的小人物和團體,批判社會現象,被殖民的困境、經濟制度的剝削、階級的壓榨和社會的兇殘等。文本中呈現受到社會影響後的「我」,如何書寫和我有關的別人、和我有關的社會。「我」省思自己的存在,同時觀察別人的存在。散文中的「我」肩負社會責任感,在散文中拆解文字的形、音、義,用相關字詞延伸出更深的文化意蘊。許達然書寫家鄉臺南,融合了真實記憶的念舊情感,個人的小歷史透過地景的、空間的折射,尋求地方生命力的再現。許達然將地方書寫轉換成臺灣的縮影,記錄文化的演繹累積,用鄉土的變遷折射歷史的滄桑。從個人到社會,離開家鄉愈遠,關注的議題也愈廣闊。他以有情之筆,帶領讀者思考和批判,他的關懷從個人的呼吸轉移到社會與歷史。本文將聚焦於許達然的散文,考察文本中的「我」如何以深情的眼光,心繫臺灣,分析作品精神與藝術風格的轉變。

  • 期刊

通識或博雅教育在臺灣大專院校實施已有多年,而其思想之根基及實踐之思維仍在於西方由希臘“Liberal Art”之傳統。時至今日,仍處處滯礙而難以開展!更為嚴重的是,一直以來,「專業」與「通識」教育勢成二分且對立之態勢,涇渭分明,仍難見其消融之勢!難道中國傳統沒有所謂通識或博雅教育嗎?或是應該這麼說,中國傳統歷來的教育不就是今之所言之通識或博雅教育嗎?筆者以為,最能與當今通識或博雅教育理念相契合的中國傳統學問中,實以墨子之學為根基的墨家(或更好說「墨者團體」)的教育或學習。本文即企由墨學及墨者團體的教育與西方通識或博雅教育的對比,希冀建構適合於本土的通識或博雅教育之思想之根基及實踐之思維。

  • 期刊

以「身體」為媒介的舞蹈藝術,相較於日治時期其他藝術的引入臺灣,可謂啟蒙最晚的現代藝術,因此也就有了可以從性別、身體來探索的可能。本文透過兩位臺灣不同世代小說家的作品:葉石濤(1925-2008)以第一代赴日習舞的臺灣女舞者為原型創作的〈青春〉(1965)、〈紅鞋子〉(1988),以及章緣(1963-)描述九○年代留美學舞的〈舞者莎夏〉(1995)來做觀察舞作。小說裡的背景時空,恰好形構與接續出臺灣舞蹈史的發展進程:從戰後初期至九○年代,以及由日本、臺灣、再至美國的國境移轉。小說裡不同世代的臺灣女舞者,皆在其時代選擇前往美國尋找舞臺,新大陸成為臺灣女舞者的新故鄉,也等同揭露臺灣舞蹈環境的條件和限制。此外,兩代女舞者也都一致的面臨到父權的政治姿態,包括婚姻和母職的挑戰。因此,一「身」舞藝的臺灣女舞者,其入境、過境和從臺灣出境的身影,其實開啟出的,是一道身體、性別與家國對話的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