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4.181

漢學研究集刊/Yuntech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中國思想是以天人關係爲主軸開展的。唯「天」乃應「人」而存在,故古人言「天」,莫不爲「人」探求立身行事之本。是以天人之學,歸根究底實爲人學,用以討論人的本質輿價值所在。孔子自承其思想「從周」,周朝思想特色,就在於徒對「天」的虔敬,轉化成對「人」的要求。所以孔子對於天人之際的認知,是在周初之天人思想上,重新詮釋天命的意涵,將傳統的天人德命關係開展成爲普遍性的道德要求,不僅確立人的道德自覺主宰性,也深化了自我內在的人格世界。因此,我們可以說孔子思想是以「人道」爲主。孔子的人道內涵以「仁」爲核心。然而「仁」作爲一種精神內涵,必須透過不間斷對於「禮」的學習,才能逐步養成君子人格。因爲,「仁」是在群我相處的過程中,才逐漸體現出來;離開群體,也就無所謂「仁」了。本文擬從孔子的天人思想談起,分析孔子對於人的認識,並討論仁、禮在孔子人道思想中的相互關係。

  • 期刊

東晉郗超之佛教信仰與教理理解,一直是六朝精神史上一個特別而又重要的部分,此緣於郗超以一個在家居士的身分,參與當時多起的佛教活動,也留下了不少的研佛著作,而此乃當世奉佛名人與在家居士所不能望其項背者,在其眾多的研佛書帙中,今僅存者唯〈奉法要〉。 〈奉法要〉是郗超爲了引領在家信奉者所寫的「佛學概要」,當中包賅了郗超對當時眾經論點的統綜摘要,也是他對東晉佛教信仰觀念與教理理解的反映。通篇論旨可謂循著由「戒」而「定」,由「定」而「慧」之理路,由淺入深地陳述奉法之進階;復藉由「修道與因果」、「行爲與應報」的詮說架構,或標揭名士日用切身的生活戒規,或闡明輪迴應報原理,或論說得道證慧的修習進路,而呈現出當世名士「即世間以成道」的信仰取向。並且其中亦透露出對世教風習與人心流俗之針砭,而深蘊超越名士主流的平等觀點。至於文中以證「空」成佛爲究竟的理論,則顯係受到僧師支遁所啟發的般若學影響。

  • 期刊

本文旨在探討東晉詩壇佛理詩風的形成原因及其所呈現的內容風貌,試圖循「外在研究」的方法論意識,從「玄、佛交涉」的文化現象來推究佛理詩興起的特殊機緣,並歸結出「名士與名僧交遊」、「清談共辯於佛理」、「佛學以玄理格義」等時代背景;其次則取效「內在研究」的方法論意識,將東晉佛理詩的作者與作品透過三種表現樣態:「循軌格義,玄佛雙運」、「佛以境顯,理深情奇」、「詠佛成韻,詩止於理」來加以闡釋。文中,同時釐清了一段東晉詩歌發展的文學史判讀問題,並綰結上述成果,將之置回詩歌發展的歷史脈絡中,用以說明「玄、佛交涉」的時代風尚與「援佛入詩」的文學表現之間的因果與互動關係,並以之釐定當時的佛理詩在中國詩史上的意義、定位及其對後世詩歌的影響。

  • 期刊

宋代因著經濟的繁榮與印刷術的流行,各類以藝文爲主的休閒活動皆頗活絡,在這氛圍下自令市井小民也具備了基本的文化素養與社會認知,迅速傳遞著各類攸關文化的資訊及概念。其中以口述、戲劇或者小說等形式傳講朝代興衰的講史商品,觸及歷史解釋的傳統禁忌,當爲宋元時期令人注目的文化現象。本文即以元時流行的《新編五代史平話》爲探針,藉此欲呈現民間對歷史的認識與詮釋的一個面向。已見講史作者自許爲歷史的詮釋者,以群眾能接受爲發揮底線,傳述著一己的歷史認知。《新編五代史平話》認定具意志的天帝爲天命的唯一來源與根據,朝代的變革皆依照天帝既有預設而輪替,個人皆受制天命的指揮,此天意脫去舊說裹的道德勸喻與五行理論,僅是天帝單純的意志,與兩漢讖緯及史傳系統的觀點全然不同;此說復在作者意欲強調天意的不可改變及確實執行,置入各類謠讖、讖書甚而葬龍穴等說法來輔證,成爲傳播愚頂政治理論的重要推手。政治野心者也鑑於此說對民心的浸染而援爲口實,讓原本正面肯定執政者正當性的說法,逆向地化身爲否定當時執政者正當性的證據,爲隱伏於民間威脅家天下封建體系的思想隱憂。本文並附上各版本皆未收錄台灣國家圖書館所藏海內孤本獨有《梁史平話目錄》四十一則,供學者參考。

  • 期刊

明人瞿佑《剪燈新話》,上承唐人小說,下啓清《聊齋誌異》,對明清小說戲曲產生巨大影響;並流播朝鮮、日本、越南,受到歡迎。《剪燈新話》通行的全本注解本有二:一是《剪燈新話句解》朝鮮注解本,是中韓最早的《剪燈新話》注解本。一是周楞伽《剪燈新話•外二種》,是目前流傳最廣的中文校注本。本文針對《剪燈新話》周楞伽校注本,就校勘狀況、增錄〈寄梅記〉之爭議、考實的注解角度等問題,加以探討,希望能爲《剪燈新話》研究的繼續和深入,提供較堅實的基礎。

  • 期刊

本文以清人張鎭(?-1756-?)編撰的《關帝志》爲例,從其編輯體例與各卷文章內容,了解這類圖志的特性,及其在關公信仰上的意義。《關帝志》凡四卷,總約三百頁,乾隆二十一年刊本,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有此善本。《關帝志》大致涵蓋關公圖像、傳記、祀典、古蹟、傳說與屬於文史著作的考辨、論評、詩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及古蹟與靈異部份較少,而文人的議論題記較多,務求「真實」、「可信」,以發揚關公的人格精神;和民間善書強調聖蹟靈驗的態度不同,頗能代表文人視野下的關公信仰。總結而言,《關帝志》中,關公的聖人、英雄形象是濃厚的,宗教上的「聖帝」形象則較淡薄。

  • 期刊

本論文-「世界華文文學」研究在台灣的發展,主要闡述「世華文學的基調」、「世華文學與台灣文學的對應」、「在台馬華文學對世華文學的化約」、「世華文學與新興華文文學的辯證」,並談「彌補、借鑑與旁涉:世華文學的未來發展」,最後作結以「世華文學研究在台灣」,提供在台灣研究世華文學的幾個可能思考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