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79.70

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Biomechanics

台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本研究目的在比較抓舉試舉成功與失敗動作之槓鈴運動學差異,來瞭解造成試舉失敗的因素。以8位男子大學舉重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利用兩台數位攝影機拍攝抓舉動作,以動作分析系統來獲得三度空間的槓鈴運動學參數。其結果發現試舉成功與失敗在第一次拉結束點的垂直速度、槓鈴最大垂直高度以及標準化槓鈴最大垂直高度達顯著差異(p < .05)。造成試舉失敗的因為第一次拉結束點的槓鈴垂直速度慢、槓鈴最大垂直高度低以及標準化槓鈴最大垂直高度較小所造成。

  • 期刊

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業餘舞者進行不同種類拉丁舞運動時,消耗能量及運動強度的差異。本研究徵求20位受測者(男女各10位),三分鐘慢跑暖身後,以隨機順序進行恰恰、倫巴、捷舞三種拉丁舞運動各三分鐘。使用身體活動量測量計(ActiTrainer)記錄活動量、心跳、三軸加速度、消耗卡路里。後續的資料統計及分析,則使用重複計量之變異數分析(repeated-measure ANOVA)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業餘舞者在進行不同種類拉丁舞運動時的能量消耗於性別間並無顯著差異,但在不同舞種之間卻有顯著的不同,但均小於慢跑。

  • 期刊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足球選手在不同目標區域下執行精準腳背射門之下肢關節運動學參數。本研究的受試者為12名國家女子代表隊之選手,在動作分析實驗室以腳背射門的方式將球射進球門中四個不同的目標區域(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並透過VICON動作分析系統進行運動學資料收集。研究結果顯示下方目標區域的球速會比上方目標區域快(p < 0.01),而上方目標區域的髖關節角速度會來得比下方目標區域大(p < 0.01),因此,從實驗結果得知當球射向不同目標區域時確實會使選手在動作參數上產生不一樣的差異性,而此差異可以提供選手或教練做為訓練時動作調整的參考依據。

  • 期刊

近年國小風行樂樂棒球,如何精準並使用適當時機擊中置於打擊底座上的球體,與樂樂棒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視覺訊息有密切關係,眼動研究正好可以提供以上訊息。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在樂樂棒球揮棒擊球期間,其視覺凝視區域偏移值與擊球成功率之相關性;以及國小中高年級棒球隊學生與一般學生揮棒擊球期間視覺凝視區域的差異性。以iView X HED4頭戴式眼動儀收集樂樂棒球揮棒擊球動作眼球凝視軌跡資訊,透過逐格分析實驗影片,利用皮爾遜積差相關檢驗凝視點偏移值與擊球成功率的相關性;以及利用獨立樣本t考驗,比較棒球組與一般組凝視點偏移值之差異性。結果發現擊中球體前0.1秒之凝視點偏移值與擊球成功率之r值為-.922,達到顯著;擊中球體前0.1秒之凝視點偏移值,棒球組與一般組之t值為3.893,亦達顯著。

  • 期刊

兒童時期的丟、投、拋與甩等動作,在日常生活中是相當常見的上肢動作,而動作分期時間百分比、揮臂速度、出手瞬間主要關節角度等運動學參數與投擲的球數有關。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小五、六年級學童過肩投擲球速與動作分期時間的關係。對象以8位國小五年級學童,8位國小六年級學童。以二部高速攝影機(300 Hz),以同步方法擷取三次學童過肩投擲之動作,並將動作分成跨步期、觸發期、揮臂期等三個階段進行分析。影片以Kwon3D動作分析軟體進行運動學參數分析,利用皮爾遜積差相關檢驗動作分期時間與球速的相關性。以及利用獨立樣本t考驗,比較五年級與六年級投擲球速與揮臂期時間百分率之差異性,統計水準定為α = .05。結果發現投擲動作總時間與球速無相關,跨步期時間百分率與球速無相關,觸發期時間百分率與球速無相關,揮臂期時間百分率與球速負相關。另外,五年級與六年級學童投擲球速之t考驗達到顯著,五年級與六年級學童投擲揮臂期時間百分率之t考驗亦達到顯著。

  • 期刊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長時間投球前、後,女子壘球投手投球加速期之跨步腳運動學的變化差異,以瞭解長時間投球對於投球加速期跨步腳運動學之影響。參與者為7位具有多年比賽經驗之國內大專球隊優秀投手,使用紅外線高速攝影機取樣頻率為300Hz拍攝投手進行最多10局之模擬比賽之投球動作,前測為第一局後測則為第十局或是達到自覺疲勞標準的該局,主要針對前、後測投球加速期之下肢運動學,分析髖、膝、踝關節餘個解剖平面之角度、關節活動範圍及角速度。結果顯示:經長時間投球後跨步腳著地瞬間膝關節屈曲角度後測顯著低於前測(p = .04),出手瞬間踝關節外翻角度顯著低於前測(p = .03),其餘關節角度及關節活動度則無差異,加速期過程各關節角速度前、後測皆未有差異。結論:經長時間投球後投手會以較僵直的方式進行跨步著地,在出手瞬間踝關節則以較少的角度及角速度提供髖、膝關節穩定的支點來進行後續動作。

  • 期刊

即時回饋系統是目前我國目前運動科學輔助訓練的趨勢之一。本研究目的在於透過LabVIEW儀控程式建構競速直排輪即時回饋系統並檢測其應用性。即時回饋系統建構的主要儀器為LabVIEW儀控系統,紅外線光閘、加速規、無線NI類比數位轉換盒及NI類比數位轉換盒。實驗場地為競速直排輪國際標準比賽場地總長200公尺。以高中優秀競速直排輪溜冰男選手1名為實驗受試者,年齡18歲、身高170公分、體重65公斤、進行300公尺衝刺測驗兩次,以最好的成績作為採樣依據。收集的參數包括有:平均步幅、平均步頻、瞬時速度。研究結果如下:(一)受測者的速度曲線變化呈穩定的趨勢上升,但受測者在減速期時速度明顯大幅降低。結論:本研究初步建構之競速直排輪選手訓練參數即時回饋系統提供上述參數能即時反映出選手的技術與體能資訊,具有不錯的應用性。未來具有做為實際訓練輔助工具之重要潛力。

  • 期刊

使用阻力訓練來增強爆發力是運動選手準備競技比賽最常見的策略。本研究比較傳統鉛塊式、油壓、慣性輪及彈力繩等阻力源在30毫秒初始發力率(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in 30ms; 30RFD)與快速肌力指數(Strength-speed index; SSI)的相關性,進而了解阻力訓練器材對於訓練爆發力的效果。受試對象為5名健康年輕男性,執行最高強度訓練動作並進行分析比較。本次實驗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這四種阻力訓練器材在最高強度負荷訓練下,以慣性式訓練器材對於爆發力訓練產生的效果最大,因此建議若要提升爆發力表現,可利用慣性式阻力訓練器材。

  • 期刊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3D轉體運動刺激前、後平衡能力的影響。本研究以28名一般青年為研究對象,以全身性轉體運動作為刺激介入(共5次每次2分鐘);刺激前與刺激後靜態能力評估:以閉眼單足站立記錄站立時間與靜態平衡模式位移面積。透過本研究得知,受試者在閉眼單足站立經刺激後變差的階段分別在第一階段9名、第二階段5名、第三階段6名,而經刺激後反而變好的則有8名;靜態平衡評估經刺激後變差則分別在第一階段12名、第二階段5名、第三階段2名、第四和五階段各1名,而經刺激後變好的則有7名。對於人體在3D真實運動情境中,尚未建立訓練人體前庭系統,以促進平衡能力的方法。經本研究結果得知個別差異性,未來可提供在3D轉體運動評估選手之刺激指標,並擬定專屬之訓練處方。

  • 期刊

本研究嘗試使用肌肉效能的量化分析方式來分析人體使用不同健身機台時,下肢施力的情形。在實驗中,19位健康的大學生,於三種不同動作特性的機台進行測試,三軸張力計放置於機台上收集踩踏時反作用力的訊號,以及收集下肢肌電訊號,並計算為肌肉效能作以為比較的依據。結果發現:1.在股直肌方面,使用橢圓機之肌肉效能(0.0713±0.0465)顯著大於踏步機(0.0479±0.0253);使用橢圓機之肌肉效能(0.0713±0.0465)也顯著大於滑步機(0.0389±0.0192)。2.在股二頭肌方面,使用滑步機之肌肉效能(0.0198±0.0109)顯著大於踏步機(0.0139±0.0112)。由結果可發現,橢圓機的股直肌使用程度相較於踏步機與滑步機明顯;而滑步機的股二頭肌的使用程度則是比踏步機明顯。因此肌肉效能的觀念或許能提供不同健身機台在肌肉使用量的評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