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08.18

公共治理季刊

國家發展委員會,刊名變更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期刊

2012年,世界經濟受到歐洲債信問題持續延燒的影響,經濟成長速度趨緩。其中,先進經濟體(如美國、歐盟國家等)失業與政府財政問題嚴峻,內需不振,經濟成長力道疲弱;新興經濟體(包括中國大陸、印度等)受到出口需求減弱影響,經濟成長速度亦減緩。臺灣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系,以對外貿易為導向,整體經濟成長不免受到波及。所幸在政府大力振興經濟下,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國內若干經濟指標已陸續呈現復甦跡象。展望未來4年,面對國內外各項課題的挑戰,政府已研擬完成「國家發展計畫(102年至105年)」,將秉持「繁榮、和諧、永續」施政理念,積極落實「黃金十年 國家願景」計畫相關施政主軸及「經濟動能推升方案」等,開展全方位國家建設,逐步邁向黃金十年幸福臺灣之國家願景。

  • 期刊

治理在近年來成為學術界的流行用語,可使用在不同的研究領域,對公共行政而言,當政府面對當代的變遷時,許多新發展的公共議題,例如契約外包、公共課責、協力關係等,非傳統的公共行政知識能處理,需要新的理論概念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治理正好符合此新趨勢的需求。治理意味著一種改變,其基本的定義是領航或掌舵,但會因其使用者的需要,借用不同的理論進行研究,也因而有不同的涵義,使得治理難以使用通用的定義和理論,隨之而來的是新名詞的提出,例如公司治理、網絡治理、全球治理、良善治理等,這些以治理為名,但卻有不同的概念,造成觀念的易於混淆,也使治理的研究尚未成熟,還有可供深入探討的空間。

  • 期刊

近來,我國學術界與實務界對於治理此一概念的使用與探討已形成一種新浪潮。然而究竟何謂治理?如何運用?以及研究什麼?仍是眾說紛紜。為此,本文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簡稱OECD)、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等3個國際組織為例,析探它們對於公共治理的運用與研究,以彌補國內這方面研究的不足。本文在內容安排上,先針對治理的內涵分別從理論與實務的角度進行探討與比較。其次說明OECD、聯合國與世界銀行在公共治理指標建構的努力。復次,再以OECD為焦點,探究其公共治理的研究內容。最後除了重新回答的何謂治理、如何運用以及研究什麼之外,基於這些國際組織的經驗,本文認為重新聚焦於政府內部運作的制度面、組織面與人員面,以及建構地方政府治理指標,應是我國未來公共治理可以發展的方向。

  • 期刊

外國民意調查顯示,各國民眾普遍不信任政府,他們認為金融失序的亂象、歐債危機的紛擾、以及大規模的失業恐慌,公部門要負起最大的責任;換言之,各國政府普遍存有治理危機。調查並指出,政府在「傾聽民眾聲音」、「政府透明化」與「高效能的財政管理」三大層面,其表現最令民眾失望。我國亦有治理績效亟待提升的問題,本文由上述三大層面出發,論述我國公共治理領域的挑戰與因應之道。本文建議政府:一、逐步落實「雙向課責」;二、不只被動傾聽、回應民意,更須主動布局,規劃國家願景和推動策略;三、由追求年度預算平衡轉向注重財政永續性;四、與非政府組織形成夥伴關係,共同推動新聞媒體改革。

  • 期刊

為因應全球化等環境變動及有效回應民眾需求,落實效率、彈性及提供更具效能的公共服務等公共治理精神,是當前政府施政的重要課題,我國行政院組織改造的作法即是先從政府職能的檢討出發,以推動行政院組織體制的調整,並對行政院及所屬機關的核心職能及組織體制等進行檢討與調整,有效整合各界資源,以提升政府效能與競爭力。新的行政院組織架構截至102年1月,已有16個部會及所屬機關(構)順利啟動新機關組織架構,其餘13個未完成立法的部會及所屬機關(構)組織法案,亦將配合立法院法案審議進程,審慎規劃施行日期,務使整體新的行政院組織架構在「穩健、漸進、務實」的原則下推動,期能透過政府間職能與角色的合理劃分,逐步建構「精實、彈性、效能」的行政體制,體現優質公共治理的精神。

  • 期刊

自從「治理」概念於90年代興起,顯示了當代公共事務與棘手問題的處理,已無法僅從「政府」單一角度進行思考和解決,而需由更廣闊的視野來尋求公民社會資源的投入與支持。時至今日,公共治理已悄然進入所謂「後新公共管理」(post-NPM)時期,於此其中,學術社群對於「公共價值」創造之呼籲,顯得特別值得關注。爰此,當代公共治理的趨勢已由效率面的管理思維,轉向愈來愈重視公共價值於政府施政過程的意涵,也愈發強調「面向社會」的新價值觀。也因此,本文主張政府機關應該重新思索績效管理制度於公共治理當中的新定位、新意涵,以及新作法,使之得以和當代治理思潮相互呼應。

  • 期刊

臺灣的地方治理,因為北、高兩市以及新升格三都、準直轄是桃園縣之新定位,以及其它16個縣市可能的邊陲化,正面臨關鍵的轉型期。就國際趨勢以及學理而言,解決與回應地方治理困境的方案,仍在於擴大公共參與以營造地方性。本文從國際地方治理的趨勢出發,認為地方政府若要回應困局,應進行策略暨施政優先性的管理,設計對話與討論機制,由公眾確認地方需要什麼以及想要什麼,並本於財務紀律與平衡觀點,讓公眾虛擬預算進行政策模擬,決定預算的配置。其次,縣市政府間仍應致力合作共同行銷。合作強化對外的競爭力,應該進行跨領域的合作,設立並委託專業公共法人團體專責辦理行銷、會展,以及協助廠商解決法令問題。最後,本文也指出一個難以迴避的事實,就是「治理」已經轉型為技術性的議題,也就是「治理」成為一種必要的程序、機制以及方案,在既有財政限制中,以「策略」為重心,建立公共參與以及對話溝通機制,落實地方性管理。

  • 期刊

電子治理即為政府善用與時俱進的資通訊科技,以追求良善公共治理的實務與研究,本文整理了各階段的政策方案內容,指出我國與世界先進國家在電子治理方面的發展趨勢上,皆逐漸由資通訊基礎設施與單一線上行政服務,逐漸擴展為兼具公平參與的主動整合性服務。展望未來數位匯流與整合行動服務的演進,本文也嘗試論述:電子治理方案也勢必將更以民眾導向為發展依歸,同時在其經營發展模式上,也預期將由過去的以政府為單一主導,發展為與企業與公民社會組織的協同規劃與執行管理,這其實也是當代政府治理模式的進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