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23.123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金融海嘯後,許多文獻開始檢討現行貨幣政策是否失靈,以及是否該為貨幣政策注入新的活水,維持價格水平(price-level)穩定的政策目標於是呼聲再起。本文以中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價格水平目標制的理念,為其構建可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方式與目標,並觀察此操作對房價的外溢效果。 本文首先綜覽相關研究對物價穩定目標的討論,包括通膨目標制和價格水平目標制之間的取捨,接著整理中國自2005年匯改後,將人民幣釘住一籃子貨幣的政策,最後將研究核心聚焦在「以匯率政策作為釘住價格水平的操作手法」,而這樣的研究設計則受到張五常的啟發。研究設計如下:從購買力平價學說的公式出發,本文計算出釘住固定價格水平、釘住通膨率2%和釘住中國PPI起伏等三種考慮物價穩定的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並將此三者與未考慮物價穩定的有效匯率指數市場現況做一對比。實證結果為:(一)三種考慮物價的匯率指數走勢和市場現況相反,前者的政策意涵是執行相對中性的貨幣政策,而後者則是需要執行寬鬆貨幣政策;(二)三種考慮物價的匯率指數標準差較小,表示在釘住物價同時兼能收匯率穩定之效。因此,作為政策建議,本文認為釘住物價的匯率政策值得嘗試。 然而,依據不同指數結果所執行的貨幣政策是否對其他經濟領域產生外溢效果?本文圍繞房價議題,從Poterba的房價使用者成本理論模型出發,並加入自行計算的NEER變項,迴歸結果顯示,NEER落後項對全國和部分一線城市房價的影響為顯著為正,證實由匯率政策所引發的貨幣供給調控,的確會傳遞到房價上,貨幣供給增加和房價上升實為一體兩面;另外,有進行物價考慮操作時,迴歸係數顯示釘住固定價格水平和釘住通膨率2%的反事實設計對北京、上海、深圳三座一線城市房價上升的正向影響小於政策現況,但對廣州和全國房價影響則較大,說明採取不同釘住目標的貨幣政策對不同地區房價的影響效果各異,很難有一致性的政策結果。未來在設計貨幣政策的釘住目標時,當局必須思考全國性貨幣政策對不同地區的不同潛在影響。

  • 學位論文

1987年兩岸開放交流,當時的台灣正面臨經濟轉型的階段,面對高漲的工資及有限的土地,大批台商選擇西進投資,期能利用大陸市場低廉的勞動力以及充沛的土地資源,再創事業高峰。當中,確實有一部分的台商及台幹打拼出了很好的成績,但也有些人,未能順應時勢而遭遇失敗。失敗的這些人,他們人生最精華的時光可能都在大陸度過,工作、生活以及熟悉的事物都在大陸,就算遭遇失敗,也不願意輕言放棄而離開,因為最有可能讓他們東山再起的地方就是腳下的土地,於是滯留大陸地區載浮載沉,或許有少部分人成功的東山再起,但其中的大部分人,可能隨著資源慢慢的消耗,最後變成在大陸流浪的人,也就是標題所稱的「台流」。 由於台流議題此前未有專門性的學術研究進行探討,故本研究希望透過訪談接觸過、幫助處理過台流問題的相關單位,試從訪談結果去描述台流現象是什麼?國人為何會淪落為台流?台流問題有哪些改善的方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文的研究動機源自於分配政策理論,主要係探討政府政策利益的分配過程與結果,該理論係指人們會偏好將利益集中在自身、成本由大眾分攤的政策,而有權力的分配者,例如民選首長或民意代表在連任動機的驅使下,會藉由將利益帶回自家選區,以爭取選民的持續支持。 分配政策的研究面向甚廣,有鑑於臺灣在觀光預算分配政策的實證性研究尚有不足之處,本研究利用2009年至2014年間,交通部觀光局辦理的「觀光拔尖領航方案」之地方景點風華再現計畫補助款分配在各縣市的情形,採量化研究方式,觀察該項政策利益分配的結果,探討可能影響觀光補助款政策利益分配之因素。 綜合本研究的實證分析結果,有四項發現如下: 一、縣市立法委員中屬執政黨籍(國民黨)比例越高的縣市,所獲配之補助經費越多。 二、縣市長黨籍與中央執政黨(國民黨)相同的縣市,該縣市所獲配之補助經費較縣市長黨籍與執政黨籍不同之縣市多。 三、國內遊客人數越多的縣市,所獲配之補助經費越多。 四、人口密度較低的縣市,所獲配之補助經費越多。 關鍵詞:分配政策、分配理論、立法委員、觀光經費補助款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一般談及金融危機對各國造成的影響,大多會以總體經濟因素解釋其中差異,然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家之間互動往來越加密切,經濟相互依存,已無法單靠內生因素說明各國面對外來危機時經濟表現的差異。因此本文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即動態的國際貿易關係,來探討一國家面對金融危機的優勢與劣勢。 本研究使用了迴歸分析、空間分析和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探討貿易夥伴表現與網絡中心性是否會影響各國家經濟受2008-09年金融危機衝擊的程度,以及危機過後一、二、三年經濟復甦的程度。研究結果顯示,貿易夥伴表現和網絡中心性皆會影響金融危機過後經濟復甦程度,但效果顯著的時間不同。

  • 學位論文

2004年實施《政治獻金法》後,人民可以透過政治獻金支持特定的政黨或候選人。2012年總統大選時,在臺南的造勢晚會上,兩歲半的三胞胎將三個小豬撲滿送給蔡英文,晚會後,蔡英文競選總部接到監察院的電話,表明要調查蔡英文收受未成年人捐獻有無違反政治獻金法,民進黨反制監察院未保持行政中立,並且充分運用了三隻小豬議題,募得高額個人捐獻,同時也炒熱當時民進黨的選情聲勢,雖然最後仍以失敗告終,但也讓人對於「三隻小豬」的魅力感到好奇。本研究將透過空間的探索分析,探究蔡英文個人捐獻背後的人口結構及經社背景之組成。首先,使用傳統迴歸模型進行分析,採用臺灣349個地理單元的個人捐獻金額作為依變數;加入地區屬性變數與空間變數當作自變數,包括都市化程度、所得、人口結構、族群分布、教育程度、產業結構,以及當地的政治生態等。再者,使用空間落遲模型、空間誤差模型與一般化空間模型,探討鄰近效應及空間誤差所造成的空間效應。接著,比較蔡英文與馬英九的個人捐獻,兩模型的可解釋百分比差異甚大,蔡英文的個人捐獻可以被自變數解釋的百分比遠高於馬英九,箇中原因值得探究。最後,研究也發現個人捐獻與實際的獲票率並不相符,值得後續進一步探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囿於既有的意識形態、社會文化與組織結構的影響,使得勞動市場明顯存在著兩性區隔的現象,女性集中在某些特定的職業之中,稱作(女)性別典型職業,當男性進入女性為主的職業,即稱為非性別典型職業。Williams針對四種非性別典型行業(護理人員、國小老師、圖書館管理員以及社工人員)的研究後提出「玻璃手扶梯」(glass escalator)的概念,認為男性進入以女性為多數的職業,反而會使其升遷更加快速及順遂。本文使用玻璃手扶梯之理論為架構,以非性別典型職業勞動過程中的父權紅利、訓練、升遷與工作環境以及非性別典型職業的社會觀感三部份,來檢視男性彩妝師的升遷過程是否如Williams所言,以及性別不平等又是如何在勞動過程中運作與再生產。 首先,父權紅利在彩妝業勞動過程中的分配,建立在對於彩妝師性別僵化想像的差異,此外,男性彩妝師的男同志身份也帶來特殊的優勢;但男性彩妝師的優勢是要適度在陰柔與陽剛間來回穿梭、小心拿捏。再者,男性彩妝師的工作環境,相較於女性較少的家庭負擔以及尚未能成家的同志身份,帶來更多升遷機會;男同志上司、女上司居多的現象較易受提拔;能負擔勞力、面對女性消費者與女性同事圍繞如同量身打造的工作;最後,社會將職業性別化以及對女性職業的輕視,導致男性彩妝師需要以成功前輩的案例來回應與切割失敗,而負面觀感導致男性彩妝師在入行時的高門檻,卻同時成為一種篩選機制,有更完整的職涯規劃,年齡與性別的多重歧視也使得他們不得不向上爬升。弔詭的一切的努力卻無法翻轉那些烙印在非性別典型職業男性身上的偏見,卻也因此他們得以更具優勢。 研究結果發現:玻璃手扶梯效應的確發生在男性彩妝師的升遷過程中。雖彩妝業是以女性為主的職業,但在其中陽剛特質還是持續著被推崇著與運作著,甚至變形的陽剛型態更是讓男性彩妝師受益的關鍵。但期望能透過鬆動陽剛正典與位階,帶來可能轉變的契機。當女性化的指涉不再成為男性不得不切割的特質,或許所謂女人的工作才能得到平反、勞動中的性別平等才能再向前邁。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探討核能議題、政策對於日本眾議院選舉的影響,經由核電廠數目與自民黨2014年得票率的相關係數分析後可以發現兩者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本研究以1896個基礎自治團體為研究單位,利用傳統迴歸分析、空間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來證明核電廠區、核災區與2014年得票率之間的關係。此外,自民黨在2014年大選前八個月大幅度的轉變其核能政策,本研究亦探討政策轉變與得票變化率之關係。 研究結果指出,自民黨2014年得票率受核電廠區與核災區的影響,距離核電廠越近,對於自民黨得票率為正向影響,距離核災區越近,對於自民黨得票率為負向影響,且核災區不支持自民黨源於福島核災,而非本身的政治版塊即是如此。另一方面,核能政策的轉變對於2014年得票變化率無任何顯著的影響,有可能是傳統的人口因素仍對於日本的選舉佔大部分的因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在李扁馬主政共28年的時間裡,主導的大陸政策常高舉所謂的「國家利益」。但由於兩岸的特殊關係,以及北京對台的戰略企圖,以致大陸政策攸關我國家生存甚鉅,因此李扁馬執政時期大陸政策是否符合國家利益,臺灣民眾又如何看待或評估,且究竟受到何種因素所主導支配,就成為一項非常值得研究的議題。為此,本論文主要根據「兩岸簽署服貿爭議」期間委託國內民調公司,在2013年11月5日至11月13日進行的一項電話訪問民調,運用「二元勝算對數模型」來解構民眾評價李扁馬大陸政策是否符合國家利益的理論模型。 本論文的研究發現,臺灣民眾對「李登輝政府」的評價最高,認為李登輝的大陸政策最符合國家利益,民眾對於「陳水扁政府」的評價次之,馬英九主政時期的評價最低。其次、民眾對於李扁馬大陸政策的評價,與所屬政黨認同有重要關聯,不管是李扁馬主政時期都有顯著差異,可從統計結果得知,台灣民眾對民進黨的政黨認同愈高,則愈傾向於認為陳水扁主政時期大陸政策符合國家利益;同樣地,當民眾對於國民黨的政黨認同愈高,對馬英九的大陸政策符合國家利益評價也愈高,故可推論當民眾對執政黨評價愈高時,愈認為主政者的大陸政策愈符合國家利益,顯然是民眾評價總統及執政黨大陸政策施政績效評比的有效指標之一。 關鍵詞:國家認同、國族認同、政黨認同

  • 學位論文

本文以後現代的消費理論出發,探討台北小印尼文化與經濟場域的發展以及場域中多元消費者之消費特性與內容。主要有以下三項研究發現: (一)小印尼場域因地理區位因素,因而有著多元的消費客群,然其隨著當中的主要消費群體-移工的出沒而有生意上起伏的消長變化,且受於空間處於都更過渡階段,因此具備不確定、脆弱的特質。 (二)華人新移民以其各項資本優勢成為場域中的主要經營者,在經營上雖不時流露其作為華人的身分特質,但所提供之商品與服務仍是以富含印尼文化符號者為主,且未受時間改變,始終維持著「族裔經濟」的發展模式。 (三)小印尼中不同身分別者具備不同消費特性。其中,不只前來的目的與考量因素有所不同,在消費內容上也有所差異,凸顯了各身分別者間所具備之相異文化與社會資本含量。

  • 學位論文

國內針對馬祖這個離島的政治學研究相當缺乏,因此本研究首先爬梳相關文獻,以理解馬祖之區域概況與地方政治發展。再以人際關係網絡理論與政治密友主義作為主要理論框架,及深度訪談法,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作為研究方法,從五個主要研究問題出發,勾勒出民主化後(1992-2017)的馬祖地方政治生態之形貌。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發現有: 一、軍管時期的生活、對民進黨的反感、地緣關係、與中國的交流程度使得馬祖人在政黨認同上非常傾向泛藍。 二、政黨認同只在全國性選舉上較有影響力,在地方選舉中,政治菁英動員與經營的核心是「關係為主,利益為輔」的形式。 三、馬祖較特殊的動員模式有買票、非現住人口動員、換票。因為人情關係網絡的密度與重疊性高、地小人少,使得這些模式成為可行、影響力更高。 四、馬祖地方政治勢力的形成、發展、運作,與傳統的地方派系有所差異。在組織結構上,偏向政治密友主義闡述的方式,且有步向一派獨大的趨勢。 五、候選人表現、議題、政見、學歷在選舉中較不重要,非泛藍政黨目前也難在馬祖得到席次,但年輕選民及外來人口數量的成長,也許有機會使這樣的狀態產生轉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