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42.115

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文透過比較南韓與台灣兩國的案例來探討中等國家的公共外交。南韓與台灣具有相似的政治、經濟和地理決定因素。同在亞洲地區,同樣受到美國和中國地緣政治的影響,兩國在相似的政經環境下達成了不同程度上的發展。 為此,公共外交對於同樣受到外部因素影響較大的中等國家來說尤為重要。南韓與台灣此二中等國家的外交政策,皆傾向以發展軟實力為本,特別是透過實行公共外交來建立與其他中等國家類似的、具吸引力的和平社會國家形象,以此抵消超級大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和經濟實力的影響。 本文藉由觀察南韓與台灣公共外交的發展模式,深入探究公共外交的特徵和必要性。再者,透過研究南韓與台灣公共外交的主要行為者,即「政府、非國家行為者」和公共外交手段,來探究其中的方法與差異之處。最後,本文以南韓與台灣這兩國的案例進行研究,分析兩國的公共外交策略,探討其如何有效地實現外交目標並提升國家形象。期待本文的分析可作為未來研究其他國家公共外交發展模式的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國家公園是目前自然保育及維持生物多樣性重要的方式之一,為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棲所,國家公園設置有助於生態系統穩定發展,提供臺灣特有動植物及瀕危物種復原的最佳場所,透過有效的保護管制與經營使用,並藉由適當的土地分區管制,來保護國家公園特殊自然景觀與生態環境,提供國民從事學術研究及休閒遊憩。 本論文主要探討臺灣國家公園署之定位及其組織目標,並探討現行國家公園法應如何修正。透過整理國家公園相關文獻、臺灣現行國家公園相關法令及國家公園組織,探討成立背景與功能,參考外國國家公園制度與實務上發生之國家公園事件裁判,以補現行條文不足之處,以期達到國家公園保護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動植物及史蹟,並提供國民育樂及研究之宗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去中心化NFT、DeFi、GameFi的熱潮也順勢開啟了「元宇宙」(Mateverse)的篇章,2021年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造成如此瘋狂的加密貨幣風潮主要是比特幣價格屢創新高來到$66,000美元,兩年來漲幅更高達800%,以及現階段市佔率第一的「以太坊」開發ERC-721、ERC-1155(NFTs合約)以及ERC-20(DeFi)合約協議,廣泛的Dapps應用也加速推動資產數位化與去中心化的風潮。鑒於以太坊技術與去中心化應用的領先,將增加以太幣需求且提升太幣價格,以太幣有朝一日將超越比特幣成為幣圈的市值龍頭。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以太幣於總體經濟市場的相關性、以及以太坊應用的增加是否會縮小與比特幣之間的市值差距,為將來區塊鏈發展與原宇宙市場成熟之時,能透過相關研究變數指標來搶得市場先機。 為了探討上述研究問題,研究方法使用傅立葉之Toda-Yamamoto迴歸模型。首先,檢定模型是否存在結構性變動,並透過Toda-Yamamoto Granger因果關係檢定分析以太幣價格、比特幣價格、DeFi總鎖倉量、S P500、黃金價格、原油價格、美元指數之間的相關性。 本研究重要實證結果:(一)比特幣對以太幣價格無顯著影響力;DeFi總鎖倉量、S P500對以太幣價格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力,隨著分量上升其影響力也呈現先上升後遞減的情況;黃金價格、原油價格、美元指數皆無顯著正負關係。(二)DeFi總鎖倉量及黃金價格皆對比特幣價格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力,此實證結果與以太幣不同。(三)DeFi總鎖倉量對以太幣價格呈現正向影響力,對比特幣價格呈現負向影響力,實證以太坊應用能促進以太幣價格的上漲。

  • 學位論文

根據中國國務院2021年5月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為2億6402萬人,占18.70%;65歲及以上人口為1億9064萬人,占13.50%,老年人口迅速增加為中國大陸社會帶來不小壓力,且隨著中國大陸社會發展,家庭結構逐步走向小型化連帶的使老年人住宅消費觀念與過去有所不同,民間團體對於鄉村養老地產投資意願逐年上升,公私合作PPP模式的養老地產也逐年增加,中國大陸政府2021年中央1號文件更是多次提及農村建設與養老保險,期望透過中央政策的推動解決所得分配不均和高齡化社會的雙重問題。 另一方面,2021年發布之《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對於中國新發展階段明確指出要以農村現代化為優先,而浙江省安吉縣為習近平兩山理論的發源地與共同富裕示範區,在農村現代化與養老地產上具指標性地位。為此本文引用潘玥岑(2020)之問卷調查結果,透過順序羅吉斯迴歸分析不同機構(政府、投資以及建設方、金融機構)、規模大小、從事養老地產時間長短以及對於鄉村養老地產看法等變項,如何影響受訪者未來從事PPP與養老地產相結合項目的意願。 研究結果顯示,從事養老地產或PPP項目相關經驗以及對於鄉村養老地產技術難度、田園綜合體概念融入、金融機構資金支持滿意度、投資方或建設方服務滿意度,皆會影響未來從事養老地產意願,因此本研究建議中國大陸政府應以優化鄉村建設為優先,善用鄉村田園綜合體概念的優勢,並提供更多政策促進金融機構投入資金於養老地產的開發上,以吸引更多企業未來願意從事養老地產建設,緩解中國大陸高齡化問題,帶動整體鄉村發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國會助理是立法委員在國會問政的臂膀,更是國家發展及制定法規上的幕後推手,根據我國國會助理職業工會於2017年之調查,國會助理平均年資約2年多,平均年資4年以下者高達 57.8%。國會助理在立法院服務年資過短,對於國家發展長期以來必然有相當程度的不良影響。 本研究為探討國會助理個人屬性、職場表現、外在因素三者與工作壓力之相關性,並分析國會助理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間之相關性。本研究以國會助理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為主題,先採用文獻分析法作為研究基礎,搭配深度訪談法進行質化研究,具體呈現國會助理在工作上可能遭遇的壓力與後續面臨的離職困境,以利後續研究者探討相關解決方案。 本研究中,以十六位現職於立法院公費助理作為訪談對象,根據訪談分析發現:一、受訪者普遍認為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具有關聯性,其中包含工作內容過於繁重、工作處理時效過短、薪資過低、職業生涯沒有保障且不穩定、職場上的人際關係,都可能成為國會助理產生影響其離職傾向的工作壓力,並進而成為產生離職的可能因素。二、受訪者大多表示應盡速讓國會助理法制化,使國會助理權益被保障,讓助理有完善的年資累積機制。並設置輔導教學機制與心理輔導單位以保障國會助理之權益,進而降低國會助理離職率。 針對研究發現,本研究建議:一、國會助理應培養專業素養,並以健康之方式紓解工作壓力,助理工會應發揮效能實質提倡國會助理法制化。二、立法委員應立法用人公開透明禁止立委三等親入職領薪、國會助理修法改以公職機要人員任用。三、立法院應主動監督各委員辦公室遵守勞動法規、並將立法委員及助理預算科目分開編列、研議合併立法院幕僚單位與國會助理制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金融消費爭議處理機制,希能藉由歸納分析我國訴訟外金融消費爭議處理機制於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制定前後之運作情形,比較英國、新加坡運作之模式,汲取值得參考與借鏡的地方,就現行制度提出改善建議及可行之調整方向,俾利我國金融消費爭議處理制度運作更為完善,落實金融保護消費者保護之公平正義,增進消費者對市場之信心及促進金融市場健全發展。 本研究共分六章節,以研究我國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金融消費爭議處理機制。第一章說明對於本論文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針對研究主題所採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作簡要說明,並綜合介紹本篇論文之整體研究架構,最後再略述與本論文有關之文獻回顧。 第二章介紹我國金融消費爭議處理機制,另外介紹金保法施行前以行業別區分之處理機制,申訴管道過多且重疊,徒耗社會成本,並探討金保法施行後之紛爭解決機制係屬法定的訴訟外之替代性紛爭解決機制,及關於我國金融消費爭議處理機制之特色。 第三章主要係就目前我國金融消費爭議處理機制之運作狀況,和英國、新加坡之模式進行比較,作共同特性及差異性分析,檢視我國金融消費爭議處理制度是否仍有調整或改善之處。 第四章係以評議中心對外揭露的統計數據及資料為研究範圍,透由評議中心公布之金融消費爭議統計資料及實務案例,就我國金融消費爭議處理實務態樣分析,以瞭解評議中心就金融消費爭議處理及於爭議前端消弭紛爭等方面之成效,整體金融消費爭議案件類型於各行業別之分布及占比。 第五章係就金保法施行十年之功能檢討,主要包括評議中心之運作績效,及探討現行金保法雖然強化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之規範,並且建立及統合法定訴訟外金融消費者爭議處理機制,但法制面及實務運作上仍有值得改善及強化之處。 第六章為整合前面章節分析檢討後所得對我國法之建議,以期作為未來修法時或實務運作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都市更新條例於108年參考先進國家都市更新經驗,各級都市更新主管機關積極辦理都市更新,新法修正第三章政府主導都市更新第11~21條。回顧釋字709號解釋發布以來官、產、學界之呼聲,新法增設政府主導都市更新專章,是以呼應各界對有公辦都市更新之稱的政府主導之都市更新深切的期待,又參照釋字732號解釋以及739號解釋,本文認為我國土地行政法制似已有重新檢討公部門主導都市計畫開發相關行政行為之必要;並就其都市更新、土地徵收、市地重劃等不同法制,比對相關經驗作為公辦都市更新修正改進之借鏡。 首件由臺北市政府擔任公辦都市更新實施者之「斯文里三期公辦都市更新案」,同時身為都市更新條例主管機關之實施者-臺北市政府自行依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執行拆除,是否有違憲法規範行政機關之行政行為須保障人民之「財產權」與「生存權」,又是否有顧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所欲保障之「適足居住權」。箱作業之疑慮。 因此709號解釋重新闡釋同意比例、正當法律及行政程序在都市更新中的重要性,陳新民大法官709號協同意見書中就必要性不同,就發動門檻以及同意比率認依其攸關公共利益之層級需設有分級,頗值得不受同意比例門檻限制之公辦都市更新制度參酌。   104年新任柯市長為加速推動公辦都市更新,臺北市政府105年3月31日發布「臺北市公辦都市更新實施辦法」政府部門主動承擔都市更新規劃、執行等變革,也在108年都市更新條例修法中加以落實,本文以行政機關依都市更新條例第12條辦理之公辦都市更新案為研究中心,兼論及以行政法人作為都市更新條例中之都市更新專責機構之推動現況。

本文將於2027/09/20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 學位論文

臺北市政府於民國106年修正執行以工代賑方案的自治條例,是希望能達成協助臨時工避免福利依賴及脫貧自立的政策目標,本次修法有3個重點,第一個是回歸社會救助法的精神,將申請資格限縮在低收及中低收入戶,第二個是增訂工作年限,避免臨時工福利依賴及增加未就業受助者有參加以工代賑方案的工作機會,第三個是增訂及修正管理、監督及輔導機制,課予需用機關管理與輔導的責任,並保障臨時工的工作權益。 本研究欲瞭解修法後的內容是否提高臨時工參加就業自立措施的意願與能力,增設工作年限能否增加未就業受助者使用方案的工作機會及協助受助者脫貧自立,方案設計時是否有落實積極促進就業的政策理念鼓勵臨時工透過就業自立,以及是否針對臨時工的不同樣貌及福利需求設計出適切的方案內容及配套措施。 為回應研究問題及目的,將深度訪談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出6個研究發現:1.方案宜帶入積極促進就業政策理念;2.工作年限對加速汰換及脫貧自立有待商榷;3.受助者參加就業自立措施意願薄弱;4.臨時工具多元性樣貌有不同的福利需求;5.規劃六大配套措施因應方案變革;6.社政和勞政部門整合不易。 從研究發現可得知,臺北市政府在制定方案時深受自立自助、家庭責任、行為品性等社會價值觀念牽制,使得修法後的方案仍停留在提供受助者所得維持層面。據此,提出3點政策建議:1.運用積極促進就業政策理念策畫方案;2.方案轉型為培力計畫協助家戶脫貧自立;3.自治條例增訂家庭照顧假及特別休假;後續研究建議為探究臺北市臨時工陷入貧窮困境的原因、探討現行長期照顧或托育照顧資源對受助者的適用性、檢視3加1條款作為強化工作誘因及鼓勵資產形成合適性、追蹤受助者離開方案後的狀況。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韓國瑜於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擊敗民進黨籍候選人陳其邁,除了中斷民進黨於高雄的長期執政,更成為繼吳敦義以來,民選高雄市長中唯二的國民黨籍市長,使高雄颳起一陣「韓流」旋風。韓國瑜上任後不久,便宣布角逐2020年總統大選,此舉不僅引發支持者錯愕,連帶遭人質疑其過去所宣稱「做好做滿」高雄市長一職之承諾。韓國瑜2018年於高雄市長選舉中獲得89萬2545票,然而2020年總統大選的高雄得票數卻僅剩61萬896票。由於兩次選舉時間相差不到一年半,故本論文主旨為探討當初支持韓國瑜的選民為什麼不再支持他? 本研究運用深度訪談之方法,透過訪問15位「2018年投給韓國瑜,2020年非投韓國瑜」之高雄市民,將訪談內容文字化為逐字稿,再經由持續地比較分析提出高雄市民投票行為轉變機制之解釋架構。本研究發現受訪者最初對韓國瑜懷有「過度期待」,隨著韓國瑜成功當選高雄市長後,便不自覺對其施政進行「放大檢視」,期望韓國瑜得以逐步實現選前之承諾,然而當韓國瑜無法也不願履行競選政見時,便對韓國瑜產生高度之「期望落差」,進而以「讓韓國瑜成為落選總統」作為投票目的。除此之外,本研究也發現部分受訪者於2018年投給韓國瑜後,進而開始主動關心政治事務,反思當初之投票抉擇。再者,亦有多位受訪者提及「政治歷練」成為判斷韓國瑜是否適任總統之關鍵因素。特別的是,韓國瑜參選市長時鮮明的人格特質「草根、庶民、非菁英」,並不符合部分受訪者對於總統一職之想像,反而成為他追求總統之路的絆腳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探討「大躍進」時期,不同地區的浮誇新聞發佈數量對該地區饑荒死亡人數之影響。從過去文獻可以得知,「大躍進」時期中央常下達遙不可及的高產量任務,導致地方幹部浮報產量的行為層出不窮。當時中國最大的官方媒體《人民日報》更大肆地對這種浮誇資訊加以宣傳,導致全國吹起了一陣「浮誇風」,社會充滿著大量虛假的浮誇新聞。浮誇訊息的傳播不僅讓中央領導者誤以為當時「大躍進」政策正往好的方向發展,進而逐步提高各地糧食生產與徵購的目標,而幹部為了完成因「浮誇風」不斷提高的糧食生產任務,開始不擇手段地從農民身上榨取糧食,中央更因有些地區無法達成生產目標而懷疑當地農民「瞞產私分」才導致缺糧,於是引發一系列官員暴力掠奪糧食的整風,最終各地開始爆發饑荒,大量人民的死亡反映了「浮誇風」的後果。 本研究從《人民日報》官方資料庫擷取了1958年至1962年發佈的新聞報導,經過資料清理與文本相似性計算篩選出浮誇新聞文本。使用關鍵字分析這些浮誇新聞後發現,《人民日報》所報導的糧食浮誇新聞主要是利用「豐收」、「高產」、「破紀錄」等誇大的形容詞,以及「萬畝」、「萬斤」、「千萬噸」等巨量的單位來塑造當時社會繁華的盛況,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激勵各地幹部的生產進度以及強化民眾對中央政策的認同感,使「大躍進」政策可以順利執行。 得知浮誇新聞之定義與組成後,本研究透過字典搜索方法將大量浮誇新聞以省級行政區為單位進行分類,得出不同省份的浮誇新聞數量,藉以衡量當地「浮誇風」的氾濫程度。以「浮誇風的氾濫使中央誤信高產狀況而提高生產目標,導致一系列打壓農民、榨取糧食的行為發生,最終饑荒死亡人數增加」做為影響途徑,假設「浮誇新聞越多會導致饑荒死亡人數越多」。為了驗證該假設,本研究將以「大躍進」五年期間各省的「浮誇新聞發佈百分比」作為解釋變數,各省份「人均饑荒非正常死亡百分比」作為被解釋變數進行迴歸分析。研究發現「不同地區的浮誇新聞數量對饑荒非正常死亡人數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然而有少數饑荒特別嚴重的地區,如四川、安徽則會因為其死亡人數過多而被模型嚴重低估,這表示模型較無法解釋饑荒特別嚴重的地區。